在北京,中關村三小是一個頗為“牛氣”的學校,就連北京的許多出租車司機都知道,“每學年開學的時候,這里都會引起交通堵塞,多少開著名牌車的家長都在想方設法把孩子塞進這個學校”。
然而,這個名揚京城的學校的校長卻站在了法院的被告席上。8月5日,原中關村三小校長王翠娟等人貪污案一審開庭。與王翠娟站在這里受審的,還有原中關村三小其他4名校領導及工作人員。檢察院認為,王翠娟等在沒有經過“學校班子會”集體研究決定的情況下,組織部分學校工作人員及家屬兩次出國旅游,共花費賬外資金57萬余元,并以此作為涉案貪污的金額提起公訴。
事實上,真正把這所名校的領導班子拉下馬的是數額驚人擇校費。在法庭上,王翠娟證實,中關村三小的賬外資金超過了1億元,而這部分賬外資金,幾乎全部來自“片外”學生入學繳納的贊助費。據報道,今年中關村三小的招生在6月15日開始。7月20日,在中關村一家軟件公司工作的鐘偉(化名)收到了中關村三小的短信,上面寫著“您的孩子已被錄取,請到海淀影院東邊的北京銀行繳納贊助費,以父母名義各存×萬元”。幾萬元贊助費,只換來了一張薄薄的錄取通知書,沒有任何收據和發票。而由于工作人員燒毀了賬目,中關村三小的賬外資金有多大黑洞,還是一個待解的謎。
繼去年全面推行農村義務教育免除學雜費政策后,今年秋季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也全部免除,我國將形成城鄉統一的義務教育普惠制。然而,令人憂慮的是,由于“擇校費”的存在,好的政策被大打折扣。
在全國各地義務教育中,“擇校生”普遍存在,而且擇校費用高,一些地方以家長自愿捐助的名義收取費用,難以查處。盡管國家三令五申不準亂收費,但孩子上學的費用卻總不見少。一位家長反映,一些教育質量較好的學校,為了收取“擇校費”,把大量的招生名額留給“片外生”,真正享受免費教育的學生寥寥無幾。
“教育亂收費”早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可以說,中關村三小的腐敗案撕開了“擇校費”的黑幕。這警示我們,大量的“擇校費”如何監管、使用,有關部門必須給以足夠的重視。這不僅關乎法治的尊嚴,也關乎社會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