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啟用一年,但地下環廊的使用率依然很低■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去年12月8日,全長1900米的中關村地下環廊在期待和等待中啟用。然而,引入超前設計理念修建的國內首條地下交通環廊由于未能“廣而告之”,以及多條與周邊大廈地下停車場相連的通道無法暢通等原因,造成環廊“叫好不叫座”,開通一年依然冷冷清清。昨天,在中關村地下環廊迎來周年慶的前夕,熟悉環廊的有關人士呼吁各大廈的產權單位打開封閉的通道,開放內部停車場,發揮環廊“人車分流”的作用。
探 訪
司機擔心迷路 放棄選擇環廊
為了事先了解環廊的利用情況,記者前天晚高峰和昨天早高峰期間先后進入環廊體驗。從位于鼎好大廈南側的6號入口進入環廊,記者只花費4分鐘就從11號出口進入北四環輔路。而如果是在路面的車流高峰時期,這段路程至少要15分鐘時間。兩者對比而言,地下環廊的好處得到充分體現。
記者在6號入口統計發現,半小時時間僅有10輛汽車開進環廊。11號出口附近的一位保安說,很多司機對環廊不熟悉或者擔心迷路,因此放棄選擇環廊通行。在6號入口附近等活的的哥陳師傅根本不知道他旁邊的通道是地下環廊,“我不熟悉這里,如果繞遠了乘客會不答應的。”而司機許女士表示,她從心理上就對地下有抗拒感,地下沒有標識物和方向感,雖然也有指示標牌,一旦迷路還是很麻煩。
記者在尋找環廊入口時還發現,很多入口的位置相對隱蔽,它們沒有位于主干道旁邊,而是深入進去一段距離。比如,鼎好大廈南側的6號入口就在鼎好大廈腳下,如果司機想到鼎好大廈,完全可以就近停車,而沒有必要從地下環廊進入大廈的地下停車場。一位掌握地下環廊情況的相關人士承認,作為國內首條環廊的中關村地下環廊,開通一年以來車流量相對是少一些。
原 因
出于安全考慮 通道多處被封
沒有向社會“廣而告之”只是中關村地下環廊遇“冷”的原因之一。目前地下環廊連接各大廈停車場的通道多處于封閉狀態也成為阻礙環廊使用的“瓶頸”。“地下環廊除了過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方便司機從地下直接進入周邊大廈的停車場”。
記者了解到,環廊有10個出入口與地面連接,地下部分還有29個出入通道分別連接理想大廈、化工大廈、鼎好電子城等周邊大廈的地下停車場。去年環廊開通時,媒體曾報道說“周邊大廈的地下停車位加起來達到1萬個,可改善停車條件”。但時至今日,只有7個大廈的通道開通,而位于西部區域的寫字樓則幾乎不對外開放通道。
有關人士表示,地下環廊設計構想為“人車分流”,但隨著企業的入住,這些產權人、租賃人實際對待環廊的做法與設計者當初的思路發生矛盾。設計者希望環廊周邊的大廈實現資源共享,整個西區成為一體。而購買西區寫字樓或者租用寫字樓的企業更多地是從自身安全和成本的角度考慮。他們首先要滿足本單位的停車問題,不希望大量的社會車輛“占用”其停車場,于是關閉了環廊通向這些大廈地下停車場的通道,將社會車輛阻擋在外。
措 施
理順各方權責 完善環廊功能
據一份權威數據統計,中關村地下環廊日車流量約為1300輛,周末數量還會增加。這些進入環廊的汽車中,約1000輛汽車是通過環廊前往鼎好、中關村E世界和家樂福超市的,剩下的300輛汽車為過境車輛。“環廊內現有2000個公共停車位,平時還能滿足停車需求,但周末停車位爆滿,大家只能把車停在地面上,增加路面的交通壓力。”相關人士建議,這時候附近寫字樓的停車場完全可以對外開放,充分發揮了地下環廊“人車分流”的作用。
不過他也坦言,目前如何理順各大廈產權單位打通連接環廊和其停車場的通道問題還有待完善,以保證其在滿足大廈自用的基礎上,逐步開放停車場,暢通連接通道,對緩解該地區的交通壓力起到疏導作用。
##**CP**##
此外還有相關人士表示,目前中關村西區仍處于建設中,地下環廊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屬于正常現象。今后會通過有關部門的積極協商妥善解決,逐步完善地下環廊的功能。他相信中關村地下環廊的“冬天”將在未來兩年內逐漸消失。
鏈 接
另兩處地下環廊未完全對外開放
除了啟用一年的中關村地下交通環廊外,北京在今年還竣工了兩處地下交通系統,分別是“奧林匹克中心區地下交通聯系通道”和“金融街地下交通系統”。與中關村地下環廊相比,新建的兩處地下交通系統各增加了車道數和地下人行通道,但目前兩處地下交通系統因為各種原因并沒有完全對外開放。
■奧林匹克中心區地下交通聯系通道
奧林匹克中心區地下交通聯系通道全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