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生活 > 正文

中關村街道辦事處:統籌區域資源 提升教育實力

日期:2009-05-17  來源:新浪
[字體: ]

   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是北京市2008年9月1日推出的重大教育工程,旨在整合社會資源,實現實踐育人、整體育人、全員育人、全面育人。海淀區作為教育、科技、文化大區,依托區域科技人文優勢,從海淀的教育條件和學生需求出發,強化青少年科技創新意識培養,借助社會大課堂的廣泛平臺,將課堂教學、興趣培養與科技活動有效結合,在大中小學聯動、高科技企業參與、課題項目帶動、區域整體推進、綜合應用等方面進行了有效探索。

  占劍(中關村街道辦事處主任):各位專家、各位領導、各位朋友們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代表中關村街道辦事處來發言。題目是“統籌區域資源,提升教育實力”。

  中關村轄區6.3萬平方公里,現有35個社區,是海淀區教育、科技、文化商業的聚集區,眾所周知的中科院、海淀藝術文化中心都座落在中關村。中關村街道按照統籌地區發展、組織公共服務努力搭建一個統籌平臺,打造5個基地,提升四種能力,前面統籌區域資源,不斷推動地區教育發展,有效促進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一個統籌平臺是指中關村地區文化建設聯合會,2008年中關村街道成立了中關村地區文化建設聯合會,搭建了在政府投資下科學管理有效統籌的文化教育體育交流平臺。

  聯合會下設科技協會、文藝協會等分支機構,負責全面的統籌地區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資源,組織策劃地區的教育文化活動。在這個統籌平臺下,區域內的中科院和教育系統各單位發揮了巨大作用。五大基地包括科普基地、培訓基地、時間基地、展示基地和研究基地。

  一是建立中關村街道青少年科普基地,協調地區十余家科研院所建立科普教育基地,通過定期開放免費讓地區中小學生參觀瀏覽,協助地區學校建立手拉手科研小組,為地區學生開展科學實驗提供智力資源和社會資源。

  二是建立中關村街道青少年培育基地。依托地區豐富的人才資源,聘請院士、學者、專家組成講師團,對地區學生提供科技、文化等各類專題講座,使地區青少年增長知識、開闊眼界。

  三是建立中關村街道青少年實踐基地。我們依托中關村企業聯合會、文化建設聯合會、社會工作者協會三大樞紐型NGO組織,積極引導地區組織進社區、到企業、下農村,去了解社會,參加社會實踐。在街道35個社區和當代商城、超市發等機構,以及西部偏遠山區建立了固定的實踐基地,收到了很好效果。

  四是建立中關村街道青少年展示基地。依托海淀區文化藝術中心這個平臺,由文化建設聯合會組織策劃,由街道提供場地和進行資金扶持,為展示地區青少年風采創造良好條件。組織了地區迎奧運等主題系列文藝演出,舉辦了紀念五四運動90年演講比賽等活動。應該說展示中關村青少年青春風采的活動已經成為地區精神文化建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五是建立中關村街道教育研究基地。中關村華清園社區承擔了校外人才培訓重點工程,目前華清園的研究工作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關注。此外中關村接到積極參與各類教育專題研究工作,先后與志純里中學和中關村中學合作,進行中學生生校外教育、中學生志愿者服務。

  發展四種能力:

  第一是以環境建設為重點,為北大附中南路進行了徹底改造,投資200萬云對知春里小學周邊進行道路改造,有效解決了廣大師生出行難的問題。通過這些工作為地區學校創造了良好的辦學條件,為廣大師生的學習生活提供了安靜、舒適的條件,。

  第二種能力,以“尊師重教、崇尚知識”為風尚,提升支持教育的社會動員能力。街道把尊敬老師、重視教育作為地區文化建設的立足點,辦好每年的地區教師節,樹立一批教育先進典型,建立了科學家手印手跡墻和中關村科技文化墻,兩大具有中關村標志性的文化景觀。以生動的形式和豐富的內容,弘揚了尊重知識、支持教育的精神和理念。

  三是以產學研一體化為方向,提升地區各類資源的整合能力。以推進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建設為契機,依托中關村企業聯合會,引導地區及周邊高?蒲性核c轄區企業合作,搭建科研技術成果孵化平臺,實現地區產學研高度集成、相互協作、共同發展。

  四是以培育公民意識和公民社會為目標,提升針對青少年參與社會生活的領導能力,堅持以和諧校園建設,促進和諧中關村建設,發揚青少年愛國主義精神,通過學校送文化、送演出、送服務進社區,引導學生參與中關村的社會建設和地區的各項工作,培養地區學生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主人翁責任感。

  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中關村地區的教育工作已經與地區的整體發展形成了良性的互動,共同發展。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中關村點區的教育事業和區域發展一定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謝謝!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