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則標題為“當大學生工資不如農民工怎么辦”的新聞,引起了社會上的熱議。
是這樣的一個情況:一位河南的大叔,這幾年來一直在江蘇一個城市的工地上打工,就靠這樣供自己的兒子讀了三年大學。好不容易等到兒子畢業后,他卻吃驚地發現,身為大學畢業生的兒子每月工資甚至還比不上自己。這種情況別說這個含辛茹苦的老父親接受不了,作為旁觀的人都匪夷所思。
我們先來看看這薪水高低是誰定的。工資是勞動力價值在市場上的體現,其實就是市場說了算。在就業市場上,給沒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畢業生提供的崗位相對有限,而每年畢業的學生數量卻很龐大。供大于求,要不上價很正常。但是要怎樣才能讓剛出校門的學生提高“身價”呢,這個問題困擾了很多學校和學生。其實很簡單,就是只要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符合市場、企業的要求,學生們上崗就能工作、上崗就能上手的話,身價自然就高了。
然而,中國目前傳統的教育模式顯然不能滿足這一要求。在校大學生大多是理論知識豐富、實際操作技能欠缺,根本無法達到企業的用人標準。這時候,職業培訓機構應運而生,彌補了企業與求職者之間這巨大的缺口,讓二者實現完美對接。在這一方面,作為IT職業培訓的北京中關村北大青鳥學校,是不得不提的一個典范。
北大青鳥中關村校區(www.bjaccpedu.com)的學員,一只腳還沒有走出校門,另一腳就直接踏進了企業的大門。他們不是名牌的大學生,也沒有過人的智商,但是他們在沒有畢業的時候就被北京各大知名IT企業預定,并開出不菲的薪資待遇。我們不禁要問,在大學生收入不如農民工的時代,為什么中關村北大青鳥的學生那么受歡迎呢?
中關村北大青鳥就業負責人李老師說:“學習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成為一個背著書袋跑的人。而是從單純‘知識’學習的層面上拓展開來,同時去學習如何應用知識,去分析、綜合、應用。我們技能+經驗的教學方法,為的是讓學生不僅掌握知識,還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心應手的應用。”
作為求職的青年人,不能只想著高薪這光鮮的一面,因為畢竟一份耕耘一分收獲。工資低怨不得別人,上大學也沒有錯。只有掌握了扎實可靠、與市場需求吻合的核心技能,才能成為職場達人,進而實現你的高薪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