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意成就中關村
剛走進4號展館入口處,左面墻壁上“創新引領未來、創意改變世界”12個大字就赫然映入眼簾。進入中關村自主創新成果展區,在音樂、燈光的映襯下,人們猶如來到了一個奇特的夢幻世界。
正在行走中,記者耳邊突然傳來一段有關企業的介紹語音。正在詫異間,記者低頭一看,發現腳下是一個用投影儀投射出的一個黑白相間的鋼琴鍵盤畫面,右面是用投影儀投射出來的跳動的彩色圓圈。
“剛才你正好碰到了我們右面的企業名稱,系統就自動彈出了相關企業的視頻。”看到記者一臉茫然,中關村管委會一位工作人員迎上來解釋說,“這是我們用多點觸摸、多屏聯動等方式做的一個多媒體系統。”
記者這才注意到,右面墻壁用投影儀投射出來的是寫滿企業名稱的變幻畫面,每個企業的名稱都被一個彩色圓圈包圍著。當人們觸碰到任何一個企業所在的圓圈時,系統就會自動播放一段相關企業的視頻。
在走廊右墻壁,是一個彩色宣傳欄和等離子液晶顯示屏。宣傳欄的大標題是“中關村——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內容包括中關村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1+6”系列先行先試政策、人才特區建設、兩城兩帶規劃、科技金融、政府采購新技術新產品試點等。等離子液晶顯示屏滾動播放著諸如“2011中關村十大并購案例”和中關村示范區創業者的相關視頻。
創新無處不在,這是記者對中關村示范區形象展示區的第一印象。
物聯網技術打造智慧城市
進入展區,一個10平方米左右的寫著“物聯世界、智慧北京”的立體展示墻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這個用物聯網技術構建的世界,為人們勾勒了一幅美好的生活畫面:早上出門上班前,汽車會自動檢查報告路面擁堵情況并選擇路況最佳的線路。到了單位,在導航系統的指引下,汽車能自動了解車位情況并選擇合適的車位停車入位。回家前,你可以提前進行空調溫度調試以便回家享受到合適的溫度;晚上入睡時,廚房的煤氣監測系統能夠實時監控一氧化碳含量并確保安全……
不僅如此,在城市市政、環保、水務、質監、安監、交通、衛生、移動政務、建筑、園區和工廠等各個領域,物聯網智能化解決方案都給人們生活帶來極大方便。
“我們的技術現在已經在各個行業廣泛應用。去年年底,北京市朝陽區開始構建地下、地面車庫信息平臺,市民可以通過手機軟件預先了解出行線路上停車場的收費、車位,以及擁堵路段的實時視頻等信息,方便市民出行。”北京時代凌宇科技有限公司產品部經理時洪坤向記者介紹,除此之外,北京市很多城鄉結合部也開始應用我們的燃氣泄漏監測系統,保證居民安全,預防煤氣中毒。
物聯網技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方便。在由北京千方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構建的貨運公共服務平臺里,人、車、貨可以實現三位一體的管理。貨主、車主、貨運企業、配貨站可以跟蹤監控、行車軌跡回放、車輛調度,同時可以對里程、油耗、貨物配送情況、報警信息等進行統計,合理調配車輛,降低運輸成本。
“在這個服務平臺里,我們還可以為政府監控提供真實、準確、可靠的車輛數據。”千方科技集團品牌部品牌經理張晶晶介紹說。
當記者走進北京博思廷科技有限公司展區時,發現自己的一舉一動已經進入它們的視頻監控范疇。當有人進入視頻標注的“禁區”范圍時,白色虛線方框就將該人圈住,并用另一個系統對該人進行深度追蹤。
“這是用來監控‘壞人’的嗎?”記者笑問。
“可以這么說。”北京博思廷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王明成對記者介紹,智能監控技術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城市安全保駕護航。如小區、樓宇監控,包括城鐵建設等。
水資源綜合利用守護綠色家園
在中關村自主創新成果展區正中央,一個個高高聳立的白色管道非常引人注目。這是由北京賽諾水務科技有限公司的海水淡化預處理產品。
據了解,該公司研發生產的TIPS法PVDF中空纖維超/微濾膜,其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并擁有全部自主知識產權。在此基礎上生產的壓力式膜組件及MBR膜組件產品,可以實現海水淡化、市政污水深度處理及工業中各種膜法水處理與回用。
在中關村,活躍著一大批致力于水資源綜合利用的企業。在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國家體育場(鳥巢)、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等地方,都有同一家公司提供的水資源綜合利用系統,這就是專注于循環水系統及水資源綜合治理的北京科凈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雖然地球大約有72%的面積被水覆蓋,但是有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極和格陵蘭島的冰層中,淡水資源僅占所有水資源的0.75%,其余多為土壤水分或深層地下水,不能被人類利用。”北京科凈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劉小源介紹,如何節約水資源和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已經成為人類一個越來越緊迫的話題。
目前,北京科凈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速分生物處理技術(BSSF),已經將大量的城鎮污水、開發區污水、生活小區污水實現循環利用。“同樣一份水資源,可以實現多次循環利用,大大提高了水資源管理效率。”劉小源說。
信息技術帶來健康便捷生活
原本需要用顯微鏡觀察的玻璃切片,通過數字化掃描系統在90秒內就可掃描成一張全視野、高清晰、可任意倍數縮放的數字切片。這是記者在中關村自主創新成果展區看到的驚奇一幕。
由北京優納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數字病理遠程會診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整個數字病理科分為4個診室:制片室、信息化室、診斷室、教學室。在診斷室,來自解放軍總醫院的周醫師現場接受遠程會診。
在周醫師面前,一個42英寸的觸摸屏十分引人注意,上面顯示著遠程病人的動態病理切片影像。通過觀測該影片,周醫師在為患者給出診斷建議,并與患者就同一張病理切片進行詳細溝通,包括病變區域在哪,病變程度如何等問題。
“與傳統的病理診斷方式相比,數字化的診斷模式可以讓病理科醫生工作方式更自由一些。原來每天8小時基本上都要在顯微鏡前度過,現在科室數字化之后,無論是開會、出差、還是外出旅游,只要能上網的地方就能閱片做診斷。這是在幾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周醫師表示,“當前緊張的醫患關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醫生與患者溝通得不到位。數字化病理可以讓患者參與其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了解病情,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緩解了緊張的醫患關系。”
在北京拉卡拉科技有限公司展區圍滿了觀眾。記者擠進去發現,除了傳統的拉卡拉刷卡機,拉卡拉又推出了一個新產品:只需要在手機上插上一個插件,再裝上一個軟件,就能實現為信用卡還款。
“除此之外,該系統還可以設置到期還款提醒功能。”拉卡拉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說。在他跟前,還擺放著其他形式的拉卡拉刷卡機,有的配合電腦使用、有的配合電話使用……因為這些外形各異的小小刷卡機,人們的雙腳被從“跑銀行”中解放出來,可以在家里、在旅途中隨時隨地實現銀行業務交易。
行走在神奇的智能交通中
“從4月23日上午9∶30到11∶11,4號館一個門進1202人,出1171人,另一個門進1268人,出1825人。這是科博會開辦多年來,首次在現場展示視屏式的客流統計信息。”在北京文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展臺前,市場部總監周立指著兩個電子屏幕介紹說,通過4號館兩門上方安裝的隱蔽型攝像頭,可是同步傳輸進出的人流視頻。屏幕上,每位從此經過的參觀者頭上都“頂”著一個小圓圈,每個“小圈”都為現場的客流統計系統提供著實時變化的數據。
據了解,文安公司在現場展示的客流統計系統能夠為大型商業活動和景區提供實時的客流監控,同時也可以通過WEB訪問的方式,對不同時期的客流數據進行比較。此外,該公司在本屆科博會上還展示了城市路口高清綜合違法監測系統、城市路段高清綜合違法監測系統、移動式公交車道違法監測系統等。這些系統通過高清嵌入式智能攝像機技術和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核心視頻識別算法,實現了高清相機和智能分析軟件的一體化,可具體實現電子警察、不按規定車道行駛、交通事件、交通流量檢測等綜合執法功能。通過提高高清智能一體機計算性能,降低整體功耗,提高核心算法性能及效率,達到降低系統整體成本、功耗、體積的目的,推動了產品向超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視頻傳感器方向發展,使其能夠廣泛部署在城市當中,讓建立城市無縫覆蓋的交通違法監測網、交通流量采集網與智能感知信號控制系統成為了可能。
機器人手術專家精彩亮相
在一例邊遠地區的骨科手術中,骨科專家在幾百公里外坐鎮指揮,現場施術醫師在“骨科手術機器人”的幫助下,實現了植入物實際置入位置與術前規劃理想位置的符合率為100%,植入物置入完成時間、手術總時間明顯減少,平均透視次數約為徒手手術方法的10%,大大減少了醫生和患者輻射損傷。
由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的這種“骨科導航機器人”在此次中關村自主創新成果展亮相。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臺骨科機器人的導航定位系統由主控系統和定位執行系統組成,工作過程采用穩定可靠的分級控制方式,即機器人的每一次任務的執行都完全遵從“感知—規劃—執行”的控制流程,其中“規劃”部分完全由醫生在“主控系統”中根據來自X光機的圖像控制完成。定位執行系統根據經過醫生反復論證的“規劃”執行空間定位功能,不具有任何自主意識。臨床可應用于長骨帶鎖髓內釘內固定術、股骨頸空心釘內固定術、骨盆骶髂關節螺釘內固定術等。手術路徑定位數據參考只需兩張術中C臂X光片,簡單易行;通過手術路徑仿真,提高手術可視化程度和手術安全性;因其具有標準化操作、安全準確、微創以及有遠程遙控操作功能,可以使異地患者及時享受到專家級的醫療服務。
讓工業和生活泥巴變廢為寶
想象過洗煤廠里堆積如山的煤泥,可以在經干燥脫水后通過一支專業的“注射器”被打入附近的電廠變成發電的燃料嗎?在中關村自主創新成果展區的固廢處理展區,中礦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現場展示的煤泥燃燒發電系統,創造性地解決了煤泥這一低熱值燃料大流量、長距離、高壓力、穩定輸送等一系列世界難題,使其資源化、工業化應用成為可能。
中礦環保運營總監朱大科介紹說,中礦環保是國內一家專業從事黏稠固廢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及工程實施的專業環保公司。經過多年的研發和工業推廣應用,該公司已為全國300多家客戶提供了黏稠固廢資源化利用的整體解決方案及工程實施,涉及煤炭、電力、市政、造紙等10多個行業,產品遍及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鑒于我國每年的煤泥產量已近2億噸,煤泥綜合利用的壓力巨大,該公司開發出了系列煤泥熱力干燥處理系統,利用熱力將煤泥干燥脫水使其含水率降到12%以下。干燥處理后的煤泥通過煤泥燃燒發電系統成為新的可燃燒物,被發電廠再次利用,變成電力清潔能源。此外,該公司還擁有市政污泥半干化系統、造紙(印染等)污泥資源化利用系統、電石渣資源化利用系統、黏稠固廢潔凈儲運系統等多類創新成果,均實現了讓工業和生活泥巴變廢為寶的新路徑。
走出中關村自主創新成果展示區,記者腦海中還在回想著許許多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創新產品,如與SIM卡綁定就可以完成銀行卡支付、轉賬匯款、話費充值等功能的手機支付專家,會唱歌會跳舞的小機器人,能洗凈蔬菜上殘留農藥和細菌的洗菜機,利用沙漠里的沙子為原料制作而成的會呼吸的花盆等,它們無一不詮釋著創新的含義,讓每一位參觀者都徜徉在智能、綠色的高科技海洋中,更加體會到中關村自主創新成果的魅力。
開車出行前可以事先了解路面擁堵情況以便安排出行路線與時間、通過手機就能隨時隨地給信用卡還款、遠在山區的患者也能享受到城市里的診斷服務、一個小小洗菜機能夠輕松洗凈蔬菜上的農藥、細菌和病毒……
早就耳聞中關村是創新高手云集之地,5月23日,記者一來到第十五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展區,就直奔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4號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自主創新成果展區,一系列創新成果令記者大開眼界。
今年是中關村連續第14次參加北京科博會,也是第4次以中關村示范區形象集體亮相。此次成果展分示范區形象展區、智慧城市展區、綠色家園展區3個展區,共有100家中關村示范區企業參展。其中,列入十百千工程、瞪羚計劃、金種子工程以及天使投資的企業60多家,80%的企業是首次在科博會這個國際化舞臺上亮相,特別是小米、文安、天智航等一批快速成長起來的中關村科技新星的亮相,充分顯示出中關村示范區巨大的創新潛力和活力。
“對比往屆,此次展出更加突出中關村的創新引領示范帶動作用,體現‘智慧城市’的概念,突出‘綠色家園’的主題。”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展覽以‘創新、創業、創意’為主線,通過先進的展陳手段,一方面以大力倡導創新創業的中關村文化,宣傳踐行‘北京精神’為載體,突出展示國務院批復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3周年以來,中關村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先行先試、創新發展、引領示范,在建設創新型國家,服務北京建設世界城市,以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方面取得的最新成就;另一方面圍繞中關村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聚焦產業鏈、產業集群和小微企業,推出一批以‘智能’、‘綠色’為主導的創新技術、創新產品以及整體解決方案,通過互動體驗、場景模擬、網上沖浪等方式,生動演繹‘創新改變生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