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費員楊大爺每天早上心情都不好,他覺得這種改變是從越來越多的共享單車進入中關村開始的。
圖注:中關村蘇州街
63歲的楊大爺在中關村蘇州街上承包了13個停車位,這些停車位緊鄰寫字樓前的自行車公共停車區域。上個月,一輛停放在公共停車位的共享單車倒了,把一輛停靠在他承包車位的寶馬前門劃了。不知道是誰把自行車弄倒了,最后楊大爺把這個“鍋”給背了,賠了寶馬車主400元。
每個停車位每年的承包費是2.1萬元,擁有13個停車位的楊大爺每年要向物業公司交納27.3萬元的承包費。他給TechWeb算了一筆賬,每個停車位每天要收58塊錢,他的成本才能收回來。每停放一個小時10元錢,賠給寶馬車主的400元錢,意味著一個車位兩天的收入沒了。
楊大爺有想過跟這些共享單車公司的人交涉,但他找不到人。每天早上有來寫字樓前收共享單車運往地鐵口的人,他跟這些人溝通過,但他們的回復是,“我不是他們公司的,這事我管不了。”
楊大爺覺得現在的年輕人不行,“說起來都是念過書的大學生,都壞透了。這里(指自行車公共停車位——TechWeb注)明明都擠得滿滿當當,還是有人硬往里放,這一片車就全倒了。”
倒下來的自行車成了停放在旁邊私家車的“定時炸彈”,楊大爺勸那些騎車的人,公共停車區域停滿了,就不要硬往里放了,但是沒人聽他的。一個不留神,還有人直接把共享單車停在他承包的車位上。除了指揮倒車,楊大爺最多的事就是擺放共享單車。
楊大爺說,每天早上喉嚨都喊破了,讓人好好放自行車,但瞎停瞎放的問題還是解決不了。
圖注:蘇州街銀科大廈公共停車區
在菁菁的記憶里,各種顏色的共享單車中,摩拜是最早進入中關村的。但不到兩個月,ofo小黃車就跟進了。因為投入量大,橘色和黃色自始至終都是“彩虹車”中最顯眼的顏色。
摩拜剛進入中關村,菁菁就下載了應用。每天早上從地鐵走到寫字樓那十五分鐘,因為有了摩拜可以被縮短到五分鐘。這就意味著她每天早上可以多睡十分鐘。但是菁菁逐漸發現,早高峰地鐵口的共享單車是搶手貨,她未見得可以找到。
隨著單車投放量的加大和人工運維人員的投入,早高峰沒車的問題得到了緩解,但新的困擾又來了——寫字樓前公共停車位停滿了共享單車,她找不到停車的位置。
從找車難到停車難,共享單車越來越多,但北京的公共停車位已經不夠用了。
潮汐
是中關村的共享單車太多了嗎?TechWeb現在沒有準確的數據去下這樣一個結論。但從一個側面可以看出,產生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并非車輛投放問題,而是目前所有共享單車企業都沒有找到應對之道的潮汐現象。
TechWeb觀察發現,早間停放在寫字樓前的大量單車,晚上7點90%的車輛就已經被騎走。早間停放在寫字樓前的共享單車到了晚間大量聚集在地鐵口。
TechWeb曾就摩拜單車出現的地鐵“潮汐現象”提問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您是否認為這是一個需要改進的問題,如果這的確是一個需要改進的問題,摩拜單車會如何改進?要知道ofo已經開始展開人工運營模式,早高峰后將聚集在寫字樓前的小黃車運送到地鐵附近。”
胡瑋煒的回復是,“摩拜單車的整個騎行是完整的生態過程,它自有循環流動的路徑。當然我們也意識到了很多用戶反映的這個潮汐現象,我們也的確在開始布局人力去進行人為調動。但是整體上,我們還是把摩拜單車的騎行放在整個城市交通運行的大環境中去考慮,騎行者是能夠通過他們的騎行完成摩拜單車自然流動的。”
今年3月23日,摩拜單車宣布上線“紅包車”,希望通過類似游戲的模式,吸引市民將車輛騎到更需要的地方,完成“任務”可以獲得紅包獎勵。讓局部車輛供需失衡情況得以改善,不再單純依賴人力進行調度。
摩拜紅包車上線3個月以來,對于地鐵潮汐現象的解決并沒有太強作用。早高峰地鐵釋放的巨大人流量依靠人力或者紅包車其實是極難平衡的。
TechWeb在ofo小黃車對外發布的新聞稿件中發現,對于潮汐問題,ofo小黃車是這樣表述的,“共享單車具有明顯的潮汐效應,且騎行需求受天氣等因素影響,ofo利用卷積神經網絡,提取不同時段同一區域或者同一時段不同區域的圖像相關性特征,以精準預測下一個時段某一區域內會出現的需求數,從而為運營調度提供更好的決策,實現智能運營。”
簡單來說,ofo應對潮汐采取的是大數據分析預測,人工調度要結合的模式。但這也存在一個問題,工作人員從各個寫字樓把ofo收走再運往地鐵口是需要時間的,而早高峰頂點其實只是八點半到九點半一個小時,一個可以預測的結果是,地鐵口附近的用戶在最需要用車的時候,運維人員可能正在各個寫字樓前穿梭收車。
矛盾
4月21日,《〈北京市鼓勵規范發展共享自行車的指導意見(試行)〉公開征求意見》提出,共享自行車不能無序投放,要科學把握總量和投放節奏,防止盲目擴張。北京市交通委統計,自去年8月以來,ofo、摩拜、小藍、酷騎等企業先后投放車輛規模近70萬輛,注冊用戶近1100萬。
TechWeb根據ofo小黃車公開的一張熱力圖發現,北京西北部上地、西二旗、中關村地區是騎行需求最多的地區,其次是望京、國貿等地。
圖注:ofo小黃車熱力圖
這張熱力圖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大量的共享單車會首先在中關村鋪車,因為這里的需求量的確是最大幾個區域之一。
自去年4月22日摩拜單車在上海開始運營后,短短幾個月內,ofo小黃車、小鳴單車、優拜單車、小藍單車、騎唄等玩家陸續躋身共享單車陣營。因各色單車大量投放街頭,甚至有人笑稱,“共享單車領域留給創業者的顏色已經不多了”。
共享單車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其興起時間不過一年多時間,而在過去20年中,中國的自行車保有量其實是在不斷下降的,在共享單車出現以前,城市自行車的出行比例非常小。自行車停放點的設置、非機動車道的設置等問題因共享單車的出現再度得到重視。
今年4月北京市交通委運管局租賃處相關負責人透露,5月北京市將公布上限數量的具體數據,得出一個上限發展的初步結論,但未來還會根據企業和用戶的需求進行調整。截至6月26日,單車上限的數據仍然未出臺。
可以想見的是,通過行政管理的辦法限制市場總量必然將推動市場的洗牌。拼體量、拼鋪車量的躁動期后,共享單車企業的運營才會被真正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