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4日,第29屆北京夏季奧運會圣火采集儀式在希臘古奧林匹克遺址舉行,由中關村企業自主設計和研制的“祥云”火炬成功點燃,標志著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接力活動正式啟動。“祥云”火炬將登頂珠穆朗瑪峰,并完成奧運史上傳遞路線最長、傳遞范圍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接力歷程。
聯想集團有限公司是“祥云”火炬的外觀設計單位,也是國際奧委會全球合作伙伴和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全球合作伙伴。除外觀設計外,中關村的另一家企業航天科工海鷹集團有限公司承擔了“祥云”火炬所有系統,包括燃燒系統和連接系統的設計和研制。
胡錦濤總書記說,辦好奧運會,有利于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推進奧林匹克運動的普及和發展;有利于增進我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向世界展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就,展示我國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
一直以來,舉辦奧運會便是中華民族的期盼,支持奧運、參與奧運、奉獻奧運,各行各業充滿熱情。
作為我國最早、最大的國家級高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區擁有全國最密集的科技、智力和人才資源。中關村給北京奧運會貢獻了什么?還將會貢獻什么?北京奧運會給中關村產業帶來什么?還將帶來什么?
為貫徹落實“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把2008年北京奧運會辦成“有特色、高水平”的盛會,中關村科技園區推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優秀成熟的技術和產品參與奧運場館建設、信息通訊、潔凈能源、環境保護、奧運安全、服務保障等,形成了百舸爭流戰奧運的喜人景象。
2007年4月26日20時25分,北京中華世紀壇。
以我國傳統文化紙卷軸為創意,以有著千年歷史的“祥云”圖案為靈感,第29屆奧林匹克奧運會火炬亮相世界。
那晚,一貫以儒雅、冷靜著稱的聯想集團創新設計中心高級總監姚映佳在電視機鏡頭前努力地掩飾著他的激動和興奮。由聯想創新設計中心的姚映佳、李鳳朗、仇佳鈺、章駿和韓小勤5個核心成員,帶著由34名聯想創新設計精英組成的跨越10個專業的10個子團隊孕育的“兒子”,贏盡喝彩。
還在2005年底,北京奧組委正式征集火炬設計方案的消息傳到正在進行年度創意總結的聯想集團創新設計中心,一下子激活了這群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設計人才群的創作活力。他們將總結會改成火炬設計的“頭腦風暴”。
設計戰略總監仇佳鈺回憶:“在那一次‘頭腦風暴’活動中,設計師們圍繞奧林匹克精神與中國文化元素的結合,提出了十幾種創作思路。討論時一位女設計師無意中將紙卷起的造型,觸動了大家的靈感:中國傳統的紙卷軸正好是獨特的火炬外形。紙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通過絲綢之路傳到西方,人類文明隨著紙的出現得以加快傳播速度。與現代奧運會火炬傳遞的宗旨十分相符。”
設計師章駿說:“‘淵源共生、和諧共融’的‘祥云’圖案是設計創作中的點睛之筆。祥云在中國具有上千年的時間跨度,從天安門前的華表,到生活中的瓷碗上的圖形,幾乎無處不見。”
與聯想年輕設計師們活力四射的思想碰撞相得益彰的是,火炬內部系統的設計,選擇了年過60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劉興洲作為總設計師提出的方案。這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專家,有著豐富的航天工業產品的設計經驗。
劉興洲說:“別看火炬小,但它內部燃燒系統的科技含量并不低。它要解決各種氣候和地理條件下,圣火燃燒不受影響,還要具備為電視拍攝和攝影時,提供清晰的火焰圖形等條件。還要是輕便、安全和環保的。這些都需要先進可靠的技術,以及扎實的數據作為保障。”
不僅僅是火炬,中關村企業助力奧運,體現在方方面面。
聯想、搜狐、亞都、水晶石、歌華特瑪捷、首都信息、愛國者理想飛揚、新奧特,成為奧運會全球合作伙伴、贊助商、獨家供應商和供應商,獲得奧運會的標識使用權,占國內外全部64家奧運贊助企業的12%,占北京地區的67%。
而在百年奧運史上,中關村的企業更創造了多項第一。新奧特公司是第一個電子中文翻譯服務供應商,遍布所有場館的賽事轉播系統采用新奧特公司的中文顯示圖文系統技術,打破了歷屆奧運會單一英文語種顯示的歷史,第一次實現中、英雙語同步實況顯示;搜狐公司是第一個互聯網內容服務贊助商;亞都公司是第一個空氣加濕凈化器獨家供應商;水晶石公司是第一個圖像設計服務供應商;首信公司是第一個多語言服務供應商;愛國者理想飛揚公司是第一個語言培訓服務供應商;奧運開閉幕式主火炬塔、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