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關村的商戶來說,高額的租金與慘淡的銷售形成了極大反差,也令商戶們真切地感受到村中的“寒冬”氣息。中關村鼎好電子城的業務負責人稱,目前鼎好已有5%左右的店鋪倒閉。業內專家分析認為,中關村之所以生意變得冷清,除了金融危機,其銷售模式對電子產品市場的分流也是重要原因。
綜合數據不難看出,傳統的商戶模式已經遭遇發展“瓶頸”,踮起腳尖,看到的便是網絡銷售的“一米陽光”。
突出重圍 轉“危”為“機”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創新是企業發展進步的靈魂和不竭動力,只有不斷進行自主創新,搭建技術創新平臺,完善技術創新體系,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才能殺出金融危機的“重重包圍”。慧聰網董事會主席郭凡生表示,企業要想獲得長遠而平穩的發展首先還須“以人為本”。只有尊重技術人才,尊重知識,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搶得市場嬗變先機,為企業贏得發展機遇。
其次,由于我國的電子業已進入了一個微利時代,眾多廠商尋求的品牌路線剛剛開始也將是長遠之計,渠道之爭將決定成敗。互聯網是目前最廉價、高效的品牌推廣和拓展渠道的方式。然而,目前很多電子企業對互聯網的認識和利用程度遠遠不夠,這無疑加重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和運營效率。要想在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突出重圍”,還需以“渠道”制勝。因此,我國的電子企業還需重新審視網絡渠道的作用。
低谷并不代表悲觀。即便不能獨善其身,但在經濟基本面向好的情況下,中國廣大農村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和13億人口的巨大的消費市場潛力等經濟增長點還是相當多。在價格泡沫破滅、投資需求放緩、企業利潤增長受到嚴重壓力的情況下,只有思考如何利用新技術提高生產效率,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隨著3G商用步伐的加快,營銷已經擴展到移動互聯網。如何利用移動商務,開展行之有效的營銷活動也是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關鍵之舉。
與往年的銷售旺季相比,今年10月、11月的中關村卻普遍遭遇“冰雪”封凍。據《中國經濟時報》報道,10月、11月中關村電子產品銷量慘淡,海龍電子城部分商戶的客流量至少減少了三分之一。
對于期待之中的年關“旺季”,經銷商同樣不敢太過樂觀,只是謹慎表示興許存在轉機。
較之中關村的慘淡景象,電子產品的“第二陣地”互聯網卻是桃花一片別樣紅。在傳統商戶銷售遭遇發展“嚴冬”的情況下,我國電子產業卻呈現出“體質”上的缺陷,如何借助網絡優勢,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電子行業亟需過冬“棉襖”
在金融海嘯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我國的電子企業面臨生產成本持續走高、利潤空間變窄、客戶需求不斷升級等一系列問題。信息產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電子工業實現利潤總額336億元,利潤率只有3%,同比下降5.5%。代表我國電子產業實力的電子百強企業1-5月利潤總額只有48億元,同比去年下降53%。面對這些尖銳的現實,企業如何才能在“寒風凜冽”的嚴冬獲得一絲暖意,成為各電子制造商關注的焦點。
隨著中國電子制造業的發展和全球電子制造向中國的轉移,電子制造公司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勢頭,然反觀其發展現狀不難發現,我國電子制造業在很大程度上依然處于“代工”的初級階段,核心競爭力缺乏已成為無法回避的焦點問題。由于我國電子制造業在關鍵領域掌握的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相對匱乏,導致中國電子產業長久以來處于產業鏈下游,行業經濟效益同樣處于較低位置。
外有經濟嚴冬的寒冷侵襲,內有自身核心競爭力的缺乏。我國電子行業可謂處于一個“內外交困”的境地之中,從長遠發展來看,電子行業亟需“過冬棉襖”。
火熱網絡 電子產業的“一米陽光&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