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商務 > 正文

刊首語 春風又綠中關村

日期:2009-04-10  來源:《中關村》
[字體: ]

  面對世界金融危機的吊詭形勢,國務院批復“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路線圖,指明中關村創新發展新的目標,吹響了再造輝煌的進軍號。中關村走過了讓世界矚目的20年,從“電子一條街”發軔,10年拼搏經營打造“中國硅谷”,10年創新擘畫建成“中國高科技園區”。經過“雙10年”的艱苦創業,“上了一個臺階又一個臺階”,中關村業已形成中國最大、實力最強、結構最完善的區域創新體系。一組赫然入目的數字——高新技術企業從500余家增加到超過20000家,總收入從14億元飆升到10000億元,上繳稅收從0.5億元增值到500億元——佐證了“21世紀看中關村”偉大預言的科學性。國務院關于“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批復,將成為中關村“再上新臺階”書寫未來的新起點,毫無疑問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新起點須有繼續創新的“新思路”。無論“進行股權和分紅權激勵改革”,抑或“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點”,都是繼續深化改革開放,以體制和機制創新為標志“劃時代”的重要舉措。歷史經驗表明,“每一次經濟危機往往孕育著科技革命”,中關村人要抓住這一機遇,讓科學創新迸發的力量成為新一輪經濟發展和繁榮的強力引擎。

  本期惟一的主題就是——吹響“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進軍號”。“科技振國,實業興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說得好,“要舉全市之力進一步做強中關村,發揮中關村的引擎作用和龍頭作用;要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發揮中關村的試驗田作用。”我們欣喜地看到,“春風又綠中關村”,清華園、中科院、聯想、方正、紫光、中星微、愛國者……這些中關村的驕子,怦然心動,躍躍欲試,冀望成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首批試點單位,續寫新的輝煌。柳傳志把國務院的批復視為“三軍的令旗”,為打造響遏世界的中國品牌,計劃建設世界一流的“聯想研究院”。鄧中翰動情地說,“中關村是中國的‘硅谷’,是中星微的搖籃。”這位海歸,“歸夢已隨芳草綠”,立志要讓“中國芯”成為享譽全球的“世界芯”!清華校長顧秉林放言以“示范區”為契機,力爭“百年校慶”時躋身“世界一流大學”的行列。

  “中關村的核心在海淀。”紀世瀛如是說。在本刊舉辦的海淀區為“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出謀劃策的座談中,諸如“海淀要抓住創新核心區的優勢”,“舉全區之力促進創新發展”,“中小企業最有活力”,“要把支持送到企業手中”,“必須重視產業研究”,“要放松文化環境”,“政府要到位,但勿越位”等,這些坦誠的寶貴意見,可資借鑒。

  海歸群體是中關村的“獨有資源”,業已成為中關村創新的主力軍。中關村吸納了張朝陽、汪延、吳鷹、丁健、李彥宏、嚴望佳、鄧中翰等4600位海歸人員創立的高科技公司。中關村的海歸數量占全國1/2強。本期刊發的《破解硅谷與中關村人脈密碼》、《從美國硅谷到中關村》、《硅谷崛起與華人》,披露一個事實:“沒有華人就沒有硅谷”,“以中關村為代表的中國經濟是硅谷逆勢中的亮點”。細細品味,頗有道理。這較之于時下流行“中國不高興”的說教更讓人服氣。“讀書時間”道出“俞敏洪就是一本書”的感悟,不管是俞老師“醉眼中的朦朧”,抑或“冷靜中的思索”,都流露出一個男子漢的真情實意,讓人驀然聯想起興辦義學的“武訓”,“都云行者癡,誰解其心智”?千秋功過任由后人評說罷。

  “東風好作陽和使”,春天有說不完的故事。2009年春天,人們更有理由期待中關村講述“關”于“中”國和地球“村”的新故事!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