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科技部在京舉行“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果公開交易發布會。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蔡文沁表示,本次活動是首次采取公開交易的方式,對國家公共財政支持的科技成果進行規范的市場交易。經與項目承擔單位溝通,項目承擔單位愿意通過公開交易的形式,將這些項目轉化,嘗試通過掛牌、拍賣、招投標等公開方式,探索科技成果轉化的新模式。通過公開透明的工作模式、高度市場化的定價機制、規范的交易流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創新成果產業化道路,使科技更好地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據了解,這批“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果共有26項,出自于國家“973”、“863”、“科技支撐計劃”、“科技重大專項”等科技計劃支持的項目,涉及生物醫藥、節能減排、農業科技和信息技術等領域。
作為這批項目公開交易的承辦方,中國技術交易所總裁助理李中華表示,在發布之后,中國技術交易所將按照公開交易流程,對這批項目的知識產權、法律狀態進行核查,并開展招商、發布公告等后續工作,在合適的時間進行公開交易,目前時間還未確定。同時,這26項科技成果將有可能采用多種方式交易,而非通過一場活動成交。
中關村[8.69 -0.34%]專利占八成
這26項科技成果的所屬單位,隸屬中關村地區的占到了八成。李中華說,“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果專項是面向全國性的,本次是第一批成果發布,未來還將陸續增加,希望以北京為起點逐漸延伸到全國,促使更多閑置的國家重大科技成果實現轉化。另一方面,本次活動對激活中關村的創新資源、促進中關村的活力也將起到推動作用。
蔡文沁表示,“十二五”時期,我國提高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進入到了一個攻堅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對成果轉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待探索新模式,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開創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工作新局面。今后,科技部將繼續依托中國技術交易所等機構,持續推進科技成果通過公開交易的方式進行轉移轉化,使更多的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