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商務 > 正文

騰挪中關村:賣場面積野蠻生長引來模式危機

日期:2013-03-16  來源: 睿商在線
[字體: ]

運通時代淡出中關村,折射出傳統IT零售與電子賣場模式的危機。

我國電腦城發展,始于上世紀80年代,在2000年之后進入快速擴張期,而在 2010年之后開始步入下行通道。

以中關村為例,最早自發形成的電子一條街,繼而發展為輻射全國的電子產品集散地。在最近幾年,則呈現出收縮的態勢。

“在一線城市,電腦城在2005年之前,生意都非常好,鋪位緊張,一些電腦城的鋪位轉讓甚至都高達數萬元,那時開電腦城是一個堪稱暴利的行業。”一位業內專家表示。北京某3萬平方米營業面積的電腦城,其一年的利潤高達數千萬元。具有很高的投資回報率,而電腦城僅僅進行簡單的物業管理。

這樣的好生意,立刻引來了更多的資本進入。據介紹,電腦城的投資主體主要有三種:商業地產開發商、連鎖的電子賣場以及地產開發商。其中地產開發商占到了一半以上的比重。電腦城的好行情使得這幾類的投資主體對于電腦城都加大了投資力度。

從 2005年開始,多種資金開始陸續進駐電子賣場,中國的大中型城市迎來了電子賣場的井噴式發展時期。各地紛紛興建不同的電腦賣場,面積不斷被刷新。

截止到2008年,中國大中城市的電腦賣場一直在集中擴張。

以中關村為例,2006年7月,e世界開業,其營業面積達到了6萬平方米。

2007年10月,鼎好二期建成,其總面積為 9萬平方米,其中賣場面積達到了5萬平方米。僅僅兩年時間,中關村營業面積幾乎翻倍,使得中關村總營業面積達到了30多萬平米左右。

短期內賣場面積的迅速增加使得一鋪難求的局面終結,電腦城開始出現空鋪現象。一些電腦城的工作重點也逐漸從物業管理,變為了招租。

不僅僅是中關村,對于中國絕大多數的大中型城市,基本都出現了電腦城的營業面積供大于求的現象。

“按照現在北京的市場實際需求,中關村留下10萬平米就已經足夠用。這意味著電腦城的面積要壓縮一半以上。”對電腦城發展有著長期研究的中國電子商會秘書長柳玉峰表示,賣場面積的過剩也為電腦城日后發展埋下了隱患。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