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載于《文史參考》(現更名為《國家人文歷史》)2012年第20期,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京東商城最近很忙,和蘇寧、當當等電商之間的價格戰鑼鼓喧天。與蘇寧的價格戰剛開始時,京東商城董事長兼CEO劉強東就在微博上說,股東拿錢給他撐腰,讓他“放心打,往死里打”。眾所周知,京東商城向來融資可觀,剛成立不久就拉來了1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讓眾多渴望風投的企業羨慕不已。有意思的是,原本劉強東只想要100萬美元,投資者跟他聊完天,得知他的經歷后主動加碼到1000萬。劉強東的經歷也頗富戲劇性,他原本想當官,卻成了商人;他想開連鎖店成為黃光裕第二,結果卻做起了電子商務。
出身社會學系,自學編程賺20萬
劉強東1974年出生于江蘇宿遷一個商賈之家。都說江浙人天生都是做生意的料,但劉強東最初的志向卻是做官。1992年高考,原本可以上清華大學物理系的劉強東,抱著做官造福百姓的純樸愿望,瞞著父母填報了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進校后不久,他發現社會學不僅與仕途關系不大,還不好找工作,于是將精力轉向了掙錢,四下里兼職,幫人抄過信封,還倒賣過書籍。考慮到將來的就業,劉強東瞄上了當時新興的計算機行業,每天騎著二八自行車去北京西郊門頭溝一家軍事研究所學習電腦編程,大三的時候,就已經能靠給別人編程賺錢了。劉強東自認,“在第一代程序員中還算是排得上號的”,據說直到2008年,北京還有家不小的飯店用著他當年編寫的收費系統。
大學期間,劉強東參與了3個大的編程項目,賺到20多萬元,稱得上是當年人大最富有的學生。他的第一部手機——一部摩托羅拉“磚頭機”,就是那時買的。“那家伙太大了,沒法放進兜里,所以無論到哪兒,你都會把它放在桌上,別人會覺得你是黑社會老大。”這讓他很拉風,因為當時連系主任都沒有手機。
大四時,劉強東盤下學校附近的一家餐館,開始了第一次創業。他投下自己所有的積蓄,并向父母、親戚借錢,一共湊了24萬元。這在當年是筆令人咂舌的巨資。他想法很簡單,認為只要善待員工,他們就會努力工作,生意就會做好。員工們以前住的是地下室,吃的是剩菜,劉強東接手后,將員工宿舍搬到居民院子,還規定每頓飯四個菜,不吃剩菜。更夸張的是,買菜、收款都由員工負責,他每周只來餐廳兩次。
可是員工們并不像劉強東想的那么知恩圖報,他們在進貨上偷偷做手腳,貪污餐館的錢。結果僅半年時間,餐館就倒閉了,劉強東血本無歸。這次失敗之后,他豪爽依舊,日后對員工還是很信任,但事先會花很大精力建立規章制度和游戲規則。
名校畢業站柜臺賣電腦,親人不解
畢業后,劉強東先去了一家外企打工,一邊掙錢還債,一邊學習管理。1998年6月,在創業的沖動下,劉強東懷揣1.2萬元現金,在中關村海沙市場租了個柜臺做刻錄機的代理銷售,3.5平方米的檔口,取名“京東公司”。
在那個年代,大學生,尤其是人民大學的學生畢業后,要么出國,要么當公務員,再不濟也是去外企。站柜臺賣電腦無疑是自貶身價走下坡路,很叫人瞧不起。劉強東當時的女友正在讀研究生,對他的生意很不認同。女友有時候下課后會跑到他那里,看著他說:難道你一輩子就要這么生活下去?偶爾還會說:為什么你不能選擇我們一塊兒出國呢?還常說的一句是:你為什么不能再考個研呢?
女友的父母反應更強烈,他們認為劉強東做的事情讓人感到恥辱,堅決反對女兒和他來往,稱不能讓女兒跟這樣沒有出息的人在一起生活。
劉強東也自知“丟人”,創業的事情一直沒敢跟父母講,只說自己在一家外企工作。2001年,劉強東的母親到底是感覺到不對勁了,搞了場突然襲擊,到了北京西站才給他打電話,要他過去接,這才露了餡。母親見到他后說的第一句話就是,特別后悔年輕時跟著劉的父親一起創業,導致他缺少父母關愛,讓他一直寄養在外婆家。母親為此很自責,認為都是因為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才讓他走上“歧途”。母親的自責,女友的不理解都讓劉強東感到很痛苦:“想想那個時候能夠堅持下來很不容易。”
代理刻錄機3年,賺到1000萬
拋開“面子”不談,劉強東在中關村干得其實挺不錯。當時刻錄機價格很昂貴,幾乎沒有人愿意代理。劉強東沒有什么競爭對手,所需的只是勤奮。他經常自己派發傳單,吸引企業用戶。經過3年努力,成為了中國最大的光磁產品代理商,營業額突破6000萬元,個人財富積累實現第一個1000萬。
2001年,劉強東的代理生意正做得風生水起時,家電業的國美蘇寧等企業警醒了他。這些零售連鎖企業跳過代理商,直接從廠家進貨,以低價為旗號,逐步將當時的百貨公司、五交化商場打垮。劉強東深受觸動,不再滿足于做代理商,轉而以國美的老總黃光裕為偶像,開起了京東連鎖店。
當時的劉強東絲毫沒有想過未來會與互聯網產生交集,他一心幻想的是打造一個全國連鎖的IT大賣場。轉型電子商務可以說是無心插柳的結果。2003年,京東的門店開到第12家時,“非典”來了。顧客們不再登門,每天損失好幾萬,生意一落千丈。無奈之下,劉強東帶著員工到各個網站發帖,注冊了幾百個QQ號去推銷產品。他驚奇地發現,網上的銷售量增長快得驚人。
2004年,劉強東做出決定:轉型做京東網上商城。這意味著,京東將要放棄業已成熟的實體店市場。同時,京東的資金只能支持網上商城2年,如果輸了,意味著過去幾年的辛苦全都白費了。對于這個冒險的決策,當時京東6個部門經理中,有4人持反對意見。劉強東跟大伙開會討論到凌晨3點,才說服所有的部門經理。
2005年年中,黃光裕成為中國首富,連鎖模式受到市場熱捧;而京東則關掉了所有實體店,正式進軍電子商務。
一夜傾談拉來1000萬美元風投
在中國做電商先得準備好“燒錢”,這似乎已經成了慣例,融資便成了核心競爭力。2006年的京東商城主營3C產品,盡管年銷售額達到6000萬元,但其實是低價賠本經營的。劉強東四處“化緣”,不知道見了多少投資人挨了多少白眼,最后只有當時中國最大的彩電玻璃殼生產企業河南安彩集團愿意投資500萬元。
不料兩年后安彩遭遇巨額虧損,不僅沒有如約支付投資款,還把前期投入的150萬元要了回去。劉強東不得不重新找投資,直到認識今日資本的總裁徐新。
京東當時剛剛起步,徐新則是投資過網易、娃哈哈等大公司的資深風投家。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2006年10月的一個晚上,兩人在北京長富宮飯店從晚上10點一直聊到凌晨2點。劉強東聊他在學校時的經歷以及回網友帖子的趣事:剛轉型做電商時,他大部分時間都泡在網上。夜里別人都睡覺了,他還在給用戶回帖子。很長一段時間,他每睡2個小時就會自動醒來,用10分鐘的時間回帖,然后接著睡。很多網友看了回帖的時間,還以為他整晚都沒睡。
劉強東講得很歡樂,徐新卻從中聽出了創業者事必躬親的行事風格,這恰是她最看重的。劉強東“不安分”的學生生涯也讓她看出了亮點,“一個學社會學的人能每天花10個小時,從一個學校趕到另一個學校自學編程,而且還不是書呆子,讀書時就能編程序賺錢,很早就買了‘大哥大’,說明他市場感覺很好??”
劉強東原本只想要100萬美元,是徐新主動提出今日資本愿注資1000萬美元給京東商城。她的賭注下對了。從默默無聞開始,京東每年以超過300%的速度增長,到2009年營業額達到了近40億元,而當時它的注冊用戶不過區區600萬人。這說明“京東商城80%都是老用戶,回頭購買率很高”。劉強東的事必躬親沒有白費,如今,當國美電器也加入電商大戰時,京東商城的銷售額早已突破百億,成為中國最大的網絡零售商。
鏈接: 京東大事記
1998年6月18日,劉強東在中關村創業,成立京東公司;
2001年6月,京東公司成為光磁產品領域最具影響力的代理商;
2004年1月,京東涉足電子商務領域,京東多媒體網正式開通;
2005年11月,京東多媒體網日訂單處理量穩定突破500個;
2007年6月,京東啟動全新域名www.360buy.com,正式更名為京東商城;
2007年8月,京東贏得國際著名風險投資基金——今日資本的青睞,首批融資千萬美金;
2009年3月,京東商城單月銷售額突破2億元,成為國內首家也是唯一一家月銷量突破2億元大關的B2C電子商務公司;
2010年11月,圖書產品上架銷售,實現從3C網絡零售商向綜合型網絡零售商轉型;
2011年4月,京東商城獲得俄羅斯投資者數字天空技術(DST)、老虎基金等共6家基金和社會知名人融資共計15億美元,這是中國互聯網市場迄今為止單筆金額最大的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