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在中國素有“中國硅谷”的美名,這個名稱顯然源自美國硅谷。美國硅谷早在2008年就已經創造人均GDP8.3萬美元,占美國總GDP5%的驕人業績,此后依舊高歌猛進,不斷引領全球IT產業向前發展。而同樣是在2008年前后,“中國硅谷”卻面臨迷茫,陷入不斷轉型的漩渦中。
亂象頻頻
說到中關村,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海淀區中關村大街北起北四環,南至海淀南路一帶大約2公里長的道路,在這里集中了贏商網海龍電子城、鼎好電子商城等近十個電子大賣場。這條街曾經是全北京甚至全國消費者購買手機、電腦以及相關配件的首選地,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為了“中國硅谷”的形象代表。
至少從2007年開始,這條街上就不斷出現導購拉客、宰客以及欺詐的現象,媒體對此屢有報道。
剛剛走出中關村地鐵站,記者就感受到了這樣的氛圍。一大群拿著報價單的人圍住記者,不斷地問:“是看手機還是看電腦,是去海龍還是去鼎好,我都能帶你去,價格保證便宜。”
而當記者踏入中關村科貿電子城時,一堆導購則立即熱情地上前詢問:“看手機嗎?什么型號都有。”這家商城占據著中關村大街的核心地段,經營面積7.5萬平方米,于2004年開業,和海龍電子城、贏商網鼎好電子商城以及中關村e世界并稱中關村四大電子賣場。
記者向其中一位導購詢問有沒有小米手機3時,他立刻急匆匆走出去,幾分鐘后手里拿著一個包裝完好的小米手機3遞給記者,并告訴記者,只有交完錢才可以拆封。贏商網“能不能先試試,了解一下性能。”記者問。“不行,所有參數都在盒子上。”他斷然答道。
“那我要看看iPhone5。”記者轉而問道。他即刻跑了出去,幾分鐘后拿來一贏商網個還有余熱的iPhone5遞給記者。“這不是別人正在用的嗎?”記者詫異地問。“沒事,iPhone5都一樣,同事的這個手機就是在我們店內買的,沒問題。”他立刻回答說。
這樣的銷售模式,與在網上看看圖片參數或者參照下身邊朋友已購買的手機,并沒有多大區別。
在海龍電子城,記者以創業者的身份向一位在這里經營了七八年的老板咨詢開店效果,老板無奈地勸告記者:“在這里開店還不如去網上。”他介贏商網紹說,中關村目前包括其在內的不少商戶主要是賣水貨、假貨,都是一錘子買賣,沒有回頭客。這里的經營環境較為惡劣,各種惡性競爭花樣不斷,甚至會動手打架。
他拿出一張報價單,上面有各種型號的手機。他告訴記者,在這里開店贏商網每天會有很多供貨商上門發報價單,同樣的一款手機價格相差懸殊。“說白了就是有真有假。到中關村買手機的客人,如果出的價高大家就給行貨,出的價低就只能給假貨、水貨。”
記者在科貿和海龍的各樓層走了走,一層都存在著嚴重的拉客現象,但越往上走越發冷清。
客流相對較多的是鼎好電子商城,一層的拉客現象雖然同樣嚴重,但是店主們普遍反映,生意還能維持,主要是靠老顧客。
先天缺陷
贏商網中關村商圈也曾多次試圖規范轉型,但是遇到了一個難題,就是小業主林立,難以統一調動。
同樣位于核心區的中關村e世界,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地上14層,地下4層。其中,地下1贏商網層至地上4層為電子賣場,面積約為6萬平方米。2006年開業前,該電子賣場已經分割成許多大小不一的單元進行了售賣。開業初期,物業出租狀況整體良好,一周年時還舉辦了隆重的慶典儀式,并對外宣稱:“千余商戶萬款商品超低價終極促銷賀周年。”
而現在,由于大業主要對經營業態進行調整,e世界的一層贏商網已顯現出幾分冷清,曾經人聲鼎沸的賣場里,不少店鋪已經是人去樓空。占據著進門黃金位置的戴爾專賣店門牌標識還清晰可見,但大門緊鎖,店內空空如也。同樣狀況的還有蘋果、索尼等經銷商所開的專賣店。
與此同時,在戴爾專賣店邊上,還有一大塊空地,連標識、柜臺都已撤出,在那里空置著。還有一些商戶在勉強維持經營。其中一位商戶告訴記者:“在這里做零售沒戲,幾乎沒有新客人。”
有分析認為,中關村商圈內電子賣場的慘淡、混亂,雖然有諸多原因,但是與多數賣場分割出售物業,又缺乏統一經營管理息息相關。
不僅e世界如此,據科貿電子城市場部的有關人士介紹,該賣場的物業也是全部分割出售,產權由大小業主掌握。另據了解,贏商網鼎好電子商城也將部分物業進行了出售。惟一例外的是海龍電子城,該賣場的產權屬于北京市供銷社。
在贏商網鼎好電子商城內,二層電梯口位置一位經營愛國者產品的租戶聽說記者要租商鋪,立刻推薦說:“我這有個柜臺租給你,每月租金3000元。”他還帶記者去附近的幾個柜臺看了看,并表示只要付錢當天就可以入駐經營。
在e世界的地下一層,柜臺、店鋪出租的信息隨處可見。記者向其中一位經營無線網卡的商戶咨詢,他告訴記者:“每個柜臺每月租金只要1000元,看中了給業主打電話就行,價格還可以再商量。”
事實上,向記者推薦柜臺的都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業主,他們同樣是租戶,而且說不清是轉過幾手的租戶。
不僅如此,對這些租戶是不是在經營、經營什么、經營得怎么樣,電子賣場都所知甚少。
科貿電子城市場部的有關人士透露,只要業主們不向他們提供租賃信息,即便商鋪是空的,賣場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要出租。對于這里的商戶,賣場只要確保他們按時繳納物業費就可以了。
產權出售、層層轉租、缺乏統一管理,導致了這些電子贏商網賣場經營局面的混亂。在電子賣場發展的巔峰期,由于購銷兩旺,很多問題都沒有顯現出來,而當這種業態本身出現下滑時,各種矛盾集中爆發,想要轉型調整也就難上加難。
夕陽業態
中關村商圈由盛轉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電子商務的蓬勃興起。
來自易觀智庫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我國B2C市場3C交易規模達522.7億元,較2012年同期增長94.3%,環比增長25.7%,跑贏B2C大盤增長速度。
電子商務的突飛猛進,讓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在此情況下,中關村已經不再是人們購買手機、電腦以及相關配件的首選地。海龍電子城的有關負責人就坦言,京東、淘寶等電子商城的發展,給中關贏商網村造成了很大沖擊。
對于這種沖擊,經營主體商戶的感受最深。其中一位在e世界經營貼膜生意的租戶道出了眾多商戶的心聲:“大家都去網上買東西,不來中關村,我的生意是每況愈下,準備下個月就不干了。”
其實,在電子商務對中關村造成沖擊之前,以蘇寧、國美、大中、五星等為代表的傳統家電連鎖企業,已經讓主營電子產品的中關村商圈遭受了重創。
當時,傳統家電連鎖企業在全國各地跑馬圈地紛紛開店,并將電腦、相機等3C產品作為新的增長點著力推動,給消費者帶來了極大購物便利。而他們的品牌優勢、服務優勢、產品優勢均強于中關村的小贏商網商小戶,這使得消費者再也不用為了購買3C產品而千里迢迢跑到中關村了。
雖然同樣受到電子商務沖擊,傳統家電連鎖企業的3C產品依然保持著良好業績。其中,蘇寧上半年數碼贏商網及IT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基本持平,通訊產品同比則實現了6.7%的增長。國美電器通訊產品今年上半年銷售收入約40億元,同比增長4.2%,電腦和數碼產品銷售額同比雖然有所下滑,但依然分別實現了約19.73億元和10.82億元的業績。
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消費需求總體不旺的背景下,這樣的數據基本可以說明,傳統家電連鎖企業仍然是消費者在實體店購買3C產品的第一選擇。
和電子商務以及傳統家電連鎖企業相比,中關村的業態顯然已經過時。北京商業經濟協會副秘書長賴陽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關村當前所存在的問題是垂死掙扎的結果,靠零售3C產品在這里注定是要被淘贏商網汰的。因為,一方面,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已經蓬勃發展起來,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比價購物,不一定非要來中關村。另一方面,當前連鎖化、專業化的家電賣場不管是產品質量,還是服務水平,又或者是現場體驗,都要強于中關村。
況且自行組裝的3C產品是中關村引以為傲的拳頭產品,現在美國很多連鎖家電賣場都有這個服務,國內的一些連鎖家電賣場也在開始嘗試。可以說,中關村最后的一點點優勢也正在被剝奪。賴陽進一步表示。
轉型嘗試
據贏商網中關村西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的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對于中關村業態的過時,包括政府、商場從過去到現在都一直在不斷地做著一系列的努力和嘗試。
2009年,海淀區人民政府就已發布《關于加快推進中關村西區業態調整的通告》,將中關村西區定位為以技術創新贏商網與科技成果轉化和輻射為核心,以科技金融服務為重點,以高端人才服務、中介服務和政府公共服務為支撐的創新要素聚集功能區,并將該區的業態劃分為鼓勵、限制和淘汰三大類別。其中,明確提到電子賣場為不鼓勵業態。
具體工作步驟是到2013年,基本完成業態調整,使中關村西區業態贏商網布局趨于合理和均衡。以科技金融服務為主的核心要素和支持業態占比要達到40%,中關村商業面積至少壓縮5萬平方米,到2015年減少到10萬平方米。
這一計劃至今仍在努力推進中。贏商網鼎好電子商城開發商——北京鼎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4年以來,該賣場共拿出了近三萬平方米的商業面積進行了業態調整,入駐企業分別為電子商務公司、創新工場和清華科技園。
此外,海淀區“十二五”時期還將對中關村西區的商業進行優化,調整電子賣場低端銷售形式,建立高端品牌專營店。通過市場競爭、行政引導等手段,淘汰小型和不規范商戶,推動電子賣場向專業化、高端化發展。
贏商網海龍電子城的調整就主要是推進賣場商場化,目前其已將商戶數從高峰期的2000家降至500家,他們還對賣場布局進行重新規劃,經營模式進行重新調整。并對賣場內各樓層功能進行重新定位,借鑒商場經營模式管理賣場。
不過,對于這一調整目標的執行,海龍電子城內部相關人士卻并不滿意。她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轉型雖然贏商網在不斷探索,但仍然沒有見到成效。一個重要的標志是,至今沒有品牌方直接進駐海龍,開店的仍然都是品牌代理商。“我們談過很多次,但是人家都不愿意入駐中關村。”她無奈地說。
在賴陽看來,中關村的商業模式轉變不是靠商場化經營所能解決的,而是零售為主、批零結合的業態在這里已經沒有發展空間,未來必遭淘汰,中關村的商業方向應該是電子產品貿易。
他建議,到了升級商業業態關口的中關村,具有發展電子產品貿易的基礎和空間,關鍵在于如何轉。可以肯贏商網定的是,中關村如果要轉型為以貿易促發展,首先要解決的是專業化問題,也就是說,鍵盤、鼠標、電源、主板等都應該有商戶進行專門經營,而不是像現在的商戶那樣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所謂的貿易,滿足的是企業、團體的專業需求,而不是個體消費者。此外,商戶相互之間也有巨大的交易需求,這也是一個商圈形成的基礎。賴陽進一步解釋道。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政府,還是專家,又或者是賣場,大家都認為中關村的轉型勢在必行。但是,對于這個“中國硅谷”今后應該怎么轉,各方的觀點卻并不盡相同。
市場究竟會把中關村商圈帶向何方?看來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