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創業投資發展,彌補創業投資市場的空白,促進園區有發展潛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度過“死亡谷”并快速成長,中關村科技園區創新財政資金的使用方式,建立投資引導放大機制,促進創業投資在園區的業務聚集和物理聚集。
作為國內創新投融資模式,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典型樣本,中關村科技園區多年來根植于資本市場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律的研究,結合我國不同階段宏觀經濟環境和科技園區發展的實際情況與需要,采取了一系列投融資促進政策和措施。
在中關村人的長期實踐和不懈努力下,如今的中關村科技園區形成了帶有區域性特點的投融資促進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隨著投融資環境不斷優化,園區的創新、創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正逐步實現整體跨越式發展。
拓寬投資退出渠道
孵育科技型上市企業
截至今年10月8日,確定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進入證券公司代辦股份轉讓系統進行股份報價轉讓試點(即“新三板”)的園區企業有37家,其中已備案及掛牌企業23家。此外,正在券商內核和進行盡職調查的14家,預計今年年底將有30余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
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郭洪表示,中關村科技園區將以滿足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多元化融資需求,推進創業投資和股權私募發展,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為使命,繼續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推出創新舉措。
據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金融處處長劉衛東介紹,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沒有出現大的經營風險、治理風險,也沒有出現相應的投資風險。掛牌企業嚴格履行信息披露義務,規范運作,實現了有效控制風險的試點要求,以投資為目的的交易成為“新三板”的主流。
“13只有成交的掛牌股票換手率為6.5%,轉讓價格普遍高于凈資產; 3家掛牌企業完成了定向增發股份,分別融資5000萬元、6000萬元和7300 萬元,市盈率達到20倍。”劉衛東說。
由于“新三板”屬于新生事物,被市場接受需要一個過程,因此“ 新三板”啟動初期,園區企業大多持觀望態度。為此,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專門制定了企業資助政策,對“新三板”掛牌企業給予不低于100 萬元的重大產業化專項資助、20萬元的改制資助和50萬元的掛牌資助;此外,科技部火炬中心優先給予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支持。
在“新三板”制度建設方面,中國證監會、中國證券業協會以及深交所積極支持有關條件的企業申請IP O和進行定向私募,研究完善交易結算制度、轉板、信息披露、券商直接股權投資、有關稅收政策等相關試點制度。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聯合有關部門制定了試點企業資格確認辦法、監管備忘錄和試點工作社會風險應急處置預案。
“新三板”企業遇到的每一個問題幾乎都是新問題,需要研究。為此,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成立了五方聯合工作組,建立了聯席會議工作制度。中國證監會負責試點工作統一組織、協調和規則核準;中國證券業協會負責園區企業掛牌備案和主辦券商的監管;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受北京市政府委托牽頭負責企業資格確認、持續監管、社會風險處 置和組織企業參與試點;深交所負責提供和完善技術支持系統,監督掛牌企業信息披露;科技部負責有關政策調研及協調工作。
隨著試點工作的不斷深入,園區企業逐漸樹立起了試點意識、機遇意識,提高了認識,主動要求進行試點的企業逐漸增多,并大大提高了企業改制的積極性。試點啟動以來,共有158家有限責任公司開始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準備進入股“新三板”或直接申請上市。
為進一步提高園區企業、券商和投資者參與“新三板”的積極性,郭洪對此建議應盡快推出連續競價交易、定價委托、做市商、電子化報盤、即時行情顯示、賬戶合并、資金結算等交易和結算制度的完善措施,以及盡快批準券商直接投資業務,允許掛牌企業向特定投資者公開發行新股,建立定向私募、收購兼并、轉板規則及代辦系統與交易所市場的連通機制等措施。
此外,郭洪還建議在試點原則及試點推動方式上從以控制風險為主轉向控制風險與提高效率并重,從初期以政府推動為主轉向以市場機制和政府推動并重。在總結中關村科技園區試點經驗、完善制度、穩定運行的基礎上,盡快向全國其他有條件的國家高新區擴大試點。
建立投資引導和風險補償機制
促進創業投資發展
中關村科技園區具有豐富的創新、創業及創投資源,但創業投資還很不發達。園區有投資價值的創新企業資源還遠未被創業投資所發掘,本土的創投企業發育還很不充分,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園區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業更快發展。
為促進創業投資發展,彌補創業投資的市場空白,促進園區有發展潛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度過“死亡谷”并快速成長,中關村科技園區創新財政資金的使用方式,建立投資引導放大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