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網絡安全開放實驗室是國家973計劃網絡安全專項的主要研究單位,擁有先進的實驗環境和企業一般不具備的測試開發設備等科研資源。今年,在這個實驗室出出進進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越來越多了。在這里,企業不僅可以以優惠的價格使用先進設備和檢測服務,還可以和中科院高能研究所開展技術合作。
實驗室也收獲頗豐。該實驗室負責人、國家計算機網絡入侵防范中心首席科學家許榕生教授深有感觸地說:“ 網絡安全技術理論不能和實踐分開,否則沒有辦法應用到實際中去。我們以往成果轉化每年最多一兩項,今年已經和7家企業建立了聯系。通過合作,既可以幫助我們尋找創新點,又可以幫助我們培養一批學生。”
在中關村科技園區,像中科院高能所網絡安全開放實驗室這樣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服務,并成功實現產學研合作的開放實驗室還有不少。 11月15日,36家中關村開放實驗室成立聯盟,意在搭建產學研雙向合作平臺,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產學研結合的“粘合劑”
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向來被人們稱為“象牙塔”:這里往往擁有最好的科研設備和科研精英人才,但是與外界和市場卻很少打交道,埋頭搞出的科研成果往往很難轉化。
對于很多科技型中小企業來說,雖然他們了解市場,知道需要開發什么樣的產品,但是由于資金的限制,往往沒有能力購買好的實驗和檢測設備,其科研成果的產業化過程異常艱辛。
產學研結合是解決科技成果轉化難題的最好路徑,但是產學研究竟怎樣結合又成為一個新的課題。
2006年,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與北京市發改委、北京市科委等部門共同啟動了中關村開放實驗室工作,支持企業與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共建開放實驗室,形成更多面向市場應用的公共開放實驗室,提供分析與檢測的技術服務,以幫助企業解決研發和技術難題。很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科學院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眾多實驗室和高新技術企業積極參與進來。
在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主任戴衛看來,圍繞中關村開放實驗室開展產學研合作大有潛力可挖。一方面企業站在市場前沿,能夠及時了解技術和產品需求,另一方面實驗室站在科技前沿,具有強大的科研條件和專家隊伍,雙方合作,既降低了企業的研發風險,提高了自主創新能力,又進一步釋放了科技潛力,滿足了國家經濟社會需求,實現了和諧發展。對于企業沒有能力做的,可以委托實驗室進行研發,到時候“交鑰匙”;對于本身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企業,實驗室可以幫助其進行技術難題攻關或者開展合作研發;對于實驗室本身已形成的科技成果,還可以通過技術轉移嫁接給企業進行轉化或共享。
讓開放實驗室成為產學研結合的“粘合劑”,還必須調動實驗室和園區高新技術企業雙方使用開放實驗室的積極性。為此,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專門設立了專項資金,用于支持企業和實驗室開展多方面的合作。包括對園區企業使用實驗設備、進行技術測試等進行適當補貼;對雙方以合作研發、委托研發等方式聯合承擔國家重大項目給予配套支持; 對實驗室與園區企業合作建設的重點產業領域共性技術平臺、國家工程中心給予建設資金支持等。
截至目前,已經掛牌的中關村開放實驗室有36家,研究領域覆蓋了網絡通信、數字音視頻、軟件、文化創意、生物醫藥、能源環保等園區重點產業領域。一年來,這些實驗室為園區近百家企業提供了豐富的服務。協同創新實現共贏
開放實驗室政策一經推出,立刻引導和促成了一批實驗室與園區企業合作的重大項目,取得了共贏。
啟明星辰公司是園區一家留學生創辦的、專業從事網絡安全產品和服務的民營企業,該公司與中科院高能所網絡安全實驗室開展了“綜合業務行為審計產品研發”項目的合作,結果提前幾個月完成了預定的各項指標,并形成了專利等知識產權,為企業贏得了進入市場的先機,提升了產品的競爭力,給企業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效益。
新奧特公司和北郵智能通信與多媒體實驗室,就公司核心產品“電視臺全臺網”中的關鍵技術“多媒體業務協同集成軟件研發”開展合作,不但提前完成了開發任務,而且馬上又開展了“多媒體內容分析處理關鍵技術研發”新項目的合作,同時該公司還選派了6名業務骨干依托實驗室進行人才培養,實現了產學研在技術、人才、科技設施全方位的合 作。
不僅僅是企業得到實惠,開放實驗室也嘗到了甜頭。北郵網絡與交換實驗室與天元網絡公司在網絡管理體系結構、大型和復雜網絡管理系統的設計和工程技術、網絡管理測試技術等方面長期開展合作,以聯合創新成果,共同向國際電信聯盟標準組織提交了9項國際標準文稿并被采納。同時,天元公司又將標準和成果應用到市場化產品中,實現了技術創新的產業化、社會化良性發展。
虛擬研究院呼之欲出
“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