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中關村空間產業集群優勢推動創新發展

日期:2011-09-10  來源:科學時報
[字體: ]
可以說我國空間信息產業的發展是以中關村為中心的:中關村地區有900多家涉及空間信息產業的企業,占全國的40%;在北京已經有10家空間信息領域的上市公司,占全國的83%
 
8月16日,北京合眾思壯(002383,股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牽頭,連同其他7家核心企業和3家高校,成立了“中關村空間信息技術產業聯盟”。北京超圖軟件(300036,股吧)股份有限公司是產業聯盟的發起單位之一,據公司副總裁龔亞杰介紹,中關村空間信息技術產業鏈是非常完整的,涵蓋了產業鏈上中下游各個層次的企業,這也有效地促進了“中關村空間信息技術產業聯盟”的成立。
產業聯盟的成立,將會促使自己的公司和產業聯盟中其他企業建立一種更加穩定的合作機制,并且實現技術的共享。產業聯盟最大的價值在于,可以真正地打破一種技術的獨占,促進企業共同開發利用新技術,使企業在合作中走向共贏,實現共同的進步。另外,有利于確定產品應用標準,讓國外的產品應用進入國內應用時要按照中國的標準去實施。“產業聯盟秘書機構中設有專題工作組,聯盟內部的每個公司在一定階段內會征集發散性的課題,通過專題工作組的整理和專家的篩選,對具有實用價值的課題由聯盟內部企業共同出資進行研發,以此來實現空間信息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龔亞杰說。
中關村空間產業初現集群優勢
集群化發展是產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因此,對于區域發展來說,完整的產業鏈和具有集群效應的產業發展模式是關鍵。北京合眾思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空間信息技術的領航者,從公司成立之日起,就始終專注于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到今天已經發展成為中國衛星(600118,股吧)導航定位領域中橫跨專業與民用兩大類市場的龍頭企業。公司行政人事副總裁歐陽玲稱,目前北京中關村地區有900多家涉及空間信息產業的企業,占全國的40%;在北京已經有10家空間信息領域的上市公司,占全國的83%。可以說我國空間信息產業的發展是以中關村為中心的。就空間信息產業鏈來講,中關村涵蓋了空間信息產業鏈條的各個環節,形成了較大的產業規模與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創造了集群經濟的產業環境。
作為產業聯盟的發起單位之一,北京數字政通(300075,股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業從事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電子政務應用系統研發和推廣工作,應用領域包括數字城管、數字社區(社會管理與服務)、綜合執法、綜合管網、國土資源管理、城市規劃管理、市政管理、信訪管理等城市管理領域,公司副總裁朱華表示,中關村的空間信息產業包括了衛星導航、GIS平臺、GIS應用等多個方面,擁有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以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及中科院等諸多院校和科研機構的支撐,無論從產業鏈上還是人才技術上,中關村都是更有優勢的。
另外,中關村發展空間信息技術產業,得到了較多的政策支持。歐陽玲表示,空間信息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十六項重大科技專項在空間信息領域就有兩大專項,同時國家發改委設立了衛星導航應用產業化專項,科技部設立了對地觀測與導航技術領域專項;另外,北京市政府主管部門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出臺產業扶持資金以及鼓勵中關村空間信息技術聯盟發展的相關政策,促進產業的迅猛發展;與此同時,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最近先后出臺了支持產業聯盟發展的重大應用示范項目以及2011-2012年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相關支持政策。
產業聯盟整合資源推動創新
對于產業聯盟的成立,朱華表示,可以使公司進一步聚攏中關村空間信息技術領域的各項新技術和各種新資源,更好地利用國家投融資體制改革,借力多層次資本市場,擴展公司的產業鏈建設,并促進企業市場領域的開拓。同時,可以使企業聯合起來以聯盟的形式承擔更多的國家科研項目,通過分工協作的形式解決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一方面可以為我國的電子政務、社會管理與服務領域提供更多、更好用的空間信息技術產品;另一方面,可以更快、更高地實現產業鏈各企業的發展目標。
合眾思壯行政人事副總裁歐陽玲的另一重身份是中關村空間信息技術產業聯盟秘書長,對于產業聯盟在未來將如何有效促進空間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她表示,產業聯盟將以“凝聚科技資源、引領技術創新、支撐產業發展”為宗旨,以應用為方向、技術為主線、需求為動力,構建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用、產、學、研、管”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致力于建設產業公共科技平臺,大幅度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突破產業發展關鍵瓶頸技術,建立產業重大技術標準,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共同推進以衛星導航、地理信息系統和信息遙感為核心的空間信息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模化進程,實現產業高速度、跨越式發展。
同時,歐陽玲稱,產業聯盟的發展戰略主要是配合政府抓好共性技術、共享平臺、共用資源的研發建設和推廣應用,具體分為四大方面:一是積極推動產業集聚區建設;二是積極建立產業發展條件保障體系和打造科技大平臺;三是落實“十二五”規劃和示范工程;四是促進行業人才的培育。
朱華希望,在未來的5至10年內,至少產業聯盟內部的企業能夠真正實現一定程度的技術共享。“只有達到一定規模,才會產生更大的應用量,才會產生效益,通過產業聯盟的促進作用,可以在北京打造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具有一定規模的空間信息技術產業群。”朱華說,“沒有應用促進創新,就不能有效帶動技術創新,只有在應用方面有一個創新性要求提出來,技術方面才會加速技術的創新,在兩者的互相推動下,才能實現空間信息技術產業的長遠快速發展。”
背景資料:
空間信息技術作為一項新興的科學技術,主要包括衛星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和遙感等的理論與技術,同時結合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進行空間數據的采集、量測、分析、存儲、管理、顯示、傳播和應用等。在新時期的發展過程中,它既作為國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涉及國家國土安全和空間安全,同時,空間信息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也越來越多地融入社會,融入普通大眾的日常生活。
在產業鏈上,空間信息技術產業可分為數據獲取、技術性的軟件和數據庫軟件、行業應用3個環節。在下游的行業應用中,又可分為大眾應用、企業應用、政府應用、軍事應用4個方面。其中,政府應用作為最重要的部分,目前占80%以上市場份額。在政府性應用方面,一類是行業的縱深應用,比如在數字城管、國土資源、城市規劃、環保、水利方面的應用等;另一類是針對區域級的應用,比如數字城市。針對某一個城市,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進行信息化建設應用。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