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開放實驗室百家授牌大會暨五周年成果展11月30日上午在北京創業大廈舉行。至此,中關村開放開放實驗室已累計授牌六批,總量達109家,為中關村企業提高研發能力提供了強大支撐。
授牌大會暨成果展由北京市發改委、市科委、市財政局和中關村管委會聯合主辦。北京市委常委趙鳳桐出席授牌大會并參觀中關村開放實驗室五周年成果展。北京市相關委辦局、中關村創新平臺負責人,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中關村重點企業代表300人參加此次活動。
為促進中關村建設,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提升企業研發能力、推進產學研用創新體系建設的要求,中關村管委會聯合市發改委、市科委和市財政局于2006年6月啟動中關村開放實驗室工程。五年來,中關村開放實驗室始終以政府引導支持為保障,以創新要素聚集和產學研協同為路徑,促進科技資源社會化;始終以多位一體創新平臺的搭建為目標,開展體制、機制創新,服務和文化創新;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助力示范區企業的創新能力提升,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會上,趙鳳桐等為第六批共25家中關村開放實驗室進行了授牌。截至目前,中關村開放實驗室掛牌數量突破百家,達到109家。累計推動包括檢測認證、技術攻關、試驗指導與合作研發等在內2.8萬項服務,受益示范區企業1.25萬家次,實現了創新要素的高效聚集,搭建了政產學研介五位一體的創新服務平臺,形成了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合作機制,為示范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開放實驗室已成為首都獨具特色的科研創新群體之一。
實驗室平臺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中關村開放實驗室工作將圍繞《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緊跟國家和北京市關于新興產業的發展和示范區建設的新思路,不斷探索產學研合作的機制體制創新,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需求,深入挖掘首都優質實驗室資源,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產學研對接與服務活動,提升示范區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爭取再用五年時間,使開放實驗室工程輻射更寬,影響更廣,初步建設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產學研創新合作的國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