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賣場 > 正文

中關村傳統DIY市場將成歷史高端賣場浮出水面

日期:2011-11-30  來源:北京商報
[字體: ]
中關村向傳統DIY市場說“拜拜”

  記者日前獲悉,中關村海龍電子城五層的DIY商戶已收到退租通知書。于是,記者趕到中關村進行了深入采訪。海龍電子城的改造不僅標志著中關村電子賣場拉開了升級大幕,也是自1999年街頭商販入室經營后,中關村電子賣場12年來最大的業態調整。有關專家表示,隨著調整的進行,傳統電子賣場一直以來低端的經營模式將成為歷史,高端賣場形態將浮出水面。

  電腦DIY市場

  衰退的思考

  在此次海龍電子城改造過程中,最先接到退租通知的是DIY商戶。“我們是在前幾天收到海龍退租通知書的,讓我們在年底之前搬出市場。按照合同規定,海龍答應給我們一個月租金的補償。”五層一位經營DIY的商戶告訴記者。

  據悉,DIY樓層的調整也反映出了電子賣場十幾年來的業態變化。據悉,在海龍電子賣場經營的早期,基本以DIY為主,但隨著近年來DIY市場的衰退,其經營面積也日漸減少。

  對于退租一事,大部分商戶都有預感。他們在情緒穩定的同時也都表達了復雜的心態。“從前,中關村從利潤、銷售額上面要比現在好很多,但現在產品的價格幾近透明,網絡上提供的產品報價幾乎就是我們的底價,想要賺錢變得越來越難。租與不租就如同雞肋一樣。”一位姓王的商戶無奈地對記者表示。而在鼎好做生意的另一個商戶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U盤生意,基本上每賣出一個只賺到三五元錢,除了繳納7000多元的租金還要盈利,必須靠拼量賺錢。

  業內網站科技訊相關負責人李忠存表示,沒有利潤空間的支撐,DIY市場必然走向萎縮。而隨著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DIY廠商完全喪失了引領市場潮流的權力,成為了無奈的被選擇者,而且還是越來越靠后的選擇。

  海龍電子城總經理高偉華告訴記者,未來的海龍五層將改造成為廠商服務和消費體驗區。但海龍并非完全拋棄DIY市場,淘汰的將只是賣電腦或配件的傳統DIY市場,但仍然會為以賣個性、賣服務等高附加值內容的高端DIY市場留出空間。

  賣場的改造升級

  已迫在眉睫

  “從前的中關村只有海龍、太平洋電腦城等兩三家賣場,生意非常好做。但電子賣場開得越來越多,經營面積越來越大,客戶卻沒有隨著商戶的成倍增加而增加。”一位在中關村經營了快10年的商戶告訴記者。

  資料顯示,中關村電子賣場的瘋狂擴張始于2002年。當時,中關村IT賣場總營業面積為6萬平方米。到了2005年,這一數字已增加到了20多萬平方米。2006年和2007年,隨著中關村E世界和鼎好二期的先后開業,中關村IT賣場的面積創紀錄地達到了32萬多平方米,相當于44個足球場。由于所售IT產品在種類上沒有多少區別,中關村各大賣場在瘋狂的競爭中盡顯疲態。與之相對應的是不誠信經營行為開始不斷涌現。

  今年6月,被稱為中關村傳統電子城三強之一的電子賣場太平洋的倒閉標志著中關村電子賣場瘋狂擴張的徹底結束,也預示著中關村電子賣場的改造已迫在眉睫。

  記者了解到,自1999年海龍大廈建成后, 12年來,中關村賣場雖然也經歷了若干次的“升級”,但大都是硬件的升級,而此次海龍卻把改造直指商場化的高端業態。

  有關營銷專家表示,高端電子賣場將有效解決一直困惑中關村的誠信問題。首先,高端賣場將以體驗和服務為主,因價格引發的消費糾紛將大大減少;其次,高端賣場商戶的品牌和規模化經營,使他們也更加重視消費者的感受。

  高端賣場形態

  開始初露端倪

  高偉華向記者介紹,海龍電子城的改造將實現“無憂購物”及“消費體驗”的功能定位,同時也將引進“時尚”的賣場元素。如改變移動終端產品專區的經營及陳列方式,增加平板電腦及智能手機產品銷售區。與此同時,將引入生活家電等時尚生活產品作為產品的關聯性延伸,力爭在北京打造出首家差異化的高端電子賣場。

  記者了解到,海龍電子城的改造將按照不同樓層分層進行,而每個樓層的規劃都有明確的定位。這次改造的時間將持續4個多月。

  李忠存表示,中關村西區的日漸成熟已為高端電子賣場的生存提供了條件。而海龍只有2萬平方米的營業面積如今反而成了其未來競爭的優勢。“船小好掉頭。海龍只要做好定位,改變電子賣場傳統的經營模式,成功的幾率還是很大的。”

  “海龍的改造,已經形成完整的戰略思路賣場商場化。不僅中關村,未來全國主要城市的IT賣場,都會向這個方向發展。”中關村電子產品貿易商會魯瑞清表示。

  記者發現,目前,在中關村西區到處都是高端寫字樓,同時商場、餐飲、娛樂等配套服務設施也非常齊全。低端化的電子賣場形態已與中關村西區的新都市文化顯得格格不入。

  “中關村從來就不缺少人氣,缺少的是與高端商業區相適應的電子賣場文化與業態。”在中關村泰德大廈上班的白領趙先生說。

  商報記者 金朝力/文并攝

  記者手記

  中關村綜合治理已見成效

  “大哥,買筆記本嗎?”還沒等你走到自己的目的地,一進門就被一群極度熱情的人圍住。這些俗稱“黑導購”的人,會像“蒼蠅”一樣問這問那、介紹這介紹那,有時會把你“劫持”到他家的柜臺,有時則在你“堅定”地停在某個柜臺后才不情愿地離去。

  以前,凡到過中關村電子賣場的人,對上述場景應該并不陌生。現如今,這些煩人的“黑導購”已難尋蹤跡。

  上周末,記者進入海龍大廈后,雖然偶有銷售人員打招呼,但都很規矩,沒有人貼近記者。記者在一層溜達了一圈,然后乘自動扶梯到四樓,依然是“孤身一人”。這一次,記者踏踏實實地到了想去的柜臺。這在以前的中關村,是無法想象的事情。而記者在鼎好、中關村e世界的體驗經歷與海龍基本相似。

  據悉,“黑導購”不僅是中關村這三大電子市場的頑疾,而且,因“黑導購”而引發的各種糾紛,也是把中關村“推上黑榜”的主要因素之一。

  2010年,中關村三大主要電子賣場的糾紛類報警達3500余件,平均每天近10件,而警方每天幾乎都要處理兩名黑導購。可以想象,當時“黑導購”的猖獗程度。

  記者日前從海淀工商分局了解到,今年7月中旬以后,中關村電子市場總體投訴明顯下降,秩序逐步好轉。目前,日均投訴量下降到1件左右。此外,因糾紛引發的報警量每月不足10起,環比上季度下降70%。中關村自綜合治理以來,已初見成效。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