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中關村勾勒5年發展藍圖

日期:2012-07-03  來源:千龍網
[字體: ]

 中關村示范區企業2011年總收入1.96萬億,是2006年的2.9倍;企業納稅925.8億元,是2006年的3.8倍;增加值3062.6億元,是2006年的2.4倍,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19.1%;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從2007年的16.4%提升至2011年的23.7%。“中關村示范區為首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促進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成為首都經濟發展的增長極。”今天舉行的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第二次新聞發布會上, 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楊建華勾勒了中關村示范區未來5年的藍圖,將進一步深化先行先試改革試點,支持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形成產業集群發展態勢,促進國際化和本地化協調發展,為全力推動首都科學發展、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提供強大支撐。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成立后,北京市會同19個中央部門共同組建了中關村創新平臺,形成跨層級、跨部門的協同創新組織模式。依托創新平臺,推進貫徹落實股權激勵、科技金融、政府采購、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科研項目經費管理體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國務院支持中關村的“1+6”系列先行先試政策,制定實施了示范區條例,初步形成促進科技創新的政策框架體系。中央部委共牽頭出臺了支持中關村先行先試政策文件12項,北京市出臺了20余項配套實施文件,政策效應已經開始顯現。

  未來5年,中關村創新平臺將實施功能完善工程,進一步強化中關村創新平臺的資源整合功能,加強對跨層級、跨部門協同創新的協調和督辦,完善科技創新和產業化促進機制,健全科技與人才、科技與資本、科技與市場的對接機制,統籌產業化資金使用和重大項目規劃建設。

  中關村示范區5年間還率先啟動了中關村人才特區建設,由中組部等15個中央部委和北京市共同出臺支持中關村建設人才特區的若干意見,實施13項特殊政策,由市委、市政府研究制訂中關村人才特區行動計劃,加快高端人才聚集和人才引進、培養、使用和激勵等體制機制創新。目前,北京地區共引進“千人計劃”入選專家629人,約80%在中關村;301人入選了北京市“海聚工程”,約70%在中關村。

  未來5年,中關村將繼續實施人才特區建設工程,聚集拔尖領軍人才與科技創新要素,培養聚集高素質企業家和創業團隊,支持企業和高校院所聯合培養創新型人才,建立健全高層次人才自主創新平臺、創業支持體系和具有國際水平的產業環境,基本建成中關村人才特區。

  為進一步發揮中關村科技創新資源優勢,市委、市政府還與中科院、北大、清華等50余家中央企業和高校院所共建中關村科學城,推動實施了48個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和特色產業創新園項目建設,加快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同時,北京市還支持中央企業建設未來科技城,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基地。

  未來5年,示范區還將實施空間規劃和產業布局優化工程,按照北優南拓、產業集聚、功能聚合、土地集約的原則,加快構建“兩城兩帶”戰略發展高地。中關村還將完善一區多園、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發展格局,加強產業布局引導和調控,加快基礎設施和生態園區建設,推進跨區域創新合作發展。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