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最初對于3W咖啡的關注,來自于一份股東名單。在其一百八十多位股東中,紅杉中國創始人沈南鵬、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拉卡拉董事長孫陶然 、去哪兒CEO莊辰超等創投界大佬或其他知名互聯網公司高管,占據了絕大多數名額。
“有個老板給我們提供了一間獨立辦公室,但裝修得太老土,把這屋搞得和他的年紀一樣大,一點都不酷。我恨不得把他擺在里面的金魚缸和沙發全扔掉,再在里面搭個帳篷。”大佬之外,咖啡館的3位80后店主卻顯得朝氣蓬勃,他們分別是明星級互聯網投資分析師許單單,以及曾供職于騰訊、百度等國內知名互聯網公司的馬德龍和鮑春華。
中關村,英雄地,風云地。聯想、百度、北大、清華……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在過去二十年中見證了這片土地的風生水起。而僅僅去年一年,中關村就新增了4000多家科技型企業。在洶涌的互聯網創業大潮中,這家不起眼的咖啡館,卻成為了江湖的縮影。聲名顯赫的業界大佬、極具個性的老板三人組、蜂擁而至的創業者,一切戲劇元素都在這里聚集。
臥虎藏龍
3W咖啡館外墻玻璃上,以搞怪的手法涂滿了“谷歌”、“優酷”等互聯網巨頭們被異化后的LOGO,而其內部圍墻上,畫著的都是馬云、徐小平等業界大佬們在“超級瑪麗”的跑道上“頂蘑菇”的卡通畫。然而,在這些細節背后,3W絕不僅僅是一間單純的互聯網主題咖啡館。
地理位置上,3W咖啡館周邊是諸多中國最牛互聯網公司云集的地方,新浪、騰訊、微軟皆聚集于此。而在其內部,更是別有洞天——
“一個看起來普普通通的正在喝咖啡的顧客,就可能是業界的大佬。”在馬德龍的形容中,這里儼然就是電影中武林高手云集的龍門客棧。而許單單則在5月4日發微博,“在3W看到一個人挺眼熟,仔細一看,竟然是漢王科技董事長劉迎建。”
“學而思創始人曹允東、九合創投創始人王嘯,還有附近許多互聯網公司的的產品經理,都是這里的常客。這些在業內大名鼎鼎的人,會一邊坐在樓上喝著咖啡,一邊默默地觀察前來的創業者。”鮑春華如此描述這里的“臥虎藏龍”。有一次,原本約好第二天談合作的咖啡館兩位股東,竟在先前一天各自約朋友來就餐時提前碰面;還有一次,同時就餐的7桌顧客中,有3桌是來自百度,“而且先前一個小時才剛見過面”。
2011年7月1日,徐小平發了這樣一條微博:“剛聽說在中關村新了開一家3W咖啡館,以聚集互聯網創業者與投資人為宗旨,是幾十個業內人士集資辦的。還聽說這樣的場所不止一家。聽完我忍俊不禁,心向往之,為中國青年人如火如荼的創業熱情、才華、氛圍、以及越來越成熟的環境而激動。改日一定去喝(憑此微博,希望老板給我免費一杯!)”驚喜還不止于此,當他正式成為咖啡館的股東后,“還遇到來自深圳的楊向陽先生。他是生物醫藥領域投資大家,海普瑞最早投資人,清華企業家協會會長。我們一見如故。”
在咖啡館中,三位創始人許單單、馬德龍和鮑春華職責不同,各有分工。其中,許單單是牽頭人,主要負責整合外部資源;馬德龍負責線下平臺的建設、與創業者交流;鮑春平則負責咖啡館品牌,沙龍,俱樂部以及股東關系的維護。
當初,有著互聯網和行業投資分析雙重背景的許單單將一個簡單的想法——“開互聯網圈子咖啡館”發到了自己的微博上,為咖啡館招募股東。出人意料的是,此舉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很多互聯網大佬和投資人士都表達了興趣。”鮑春華介紹,第一期的百余名股東幾乎全是“名人”。
“到目前為止,3W咖啡發展的每一步,都超出了我們最初對它的設計。”在由業界大佬們組成的股東團隊的各種光環籠罩下,這家小小的咖啡館迸發出無窮的想象空間。#p#副標題#e#
大俠與走卒的對話
“來得及!我現在要和另一組創業團隊聊一會兒。之后我就會發布消息;我會定向邀請一些人,
你那邊也盡量邀請一些。別著急,早上剛處理完四五件事兒,你的材料都準備得差不多了……給客人倒杯水。”女老板鮑春華早已習慣了這樣的忙碌,似乎分身有術。
“項目組求包養”、“請大家多多關照”, 3W咖啡的張貼墻上,常常出現一份份創業團隊找投資的廣告。互聯網行業的創業者多是剛從高校畢業、或者在業內打拼過幾年的精英,他們年輕、有活力、有沖勁,也有常人比不上的耐受力。他們愿意放棄白領金領的角色,投入到創業的浪潮中。他們也渴望和投資人打交道,為自己的項目尋找資金。
而投資人們,也樂得有這樣一個開放的平臺讓他們去接觸項目。創新工場的曹飛、清科資本的葉濱等人都曾前來參加“3W投資人下午茶”。 過去的半年間,共有超過150名創業者在3W咖啡館與20多家投資機構進行過面對面接洽,其中“有兩個項目分別拿到了2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此外還有十幾個項目也已深入到了跟進階段。
每個周四,是馬德龍“接待”項目的專用時間,他走馬燈似的不停穿梭于桌與桌之間,握手、交談、換名片,介紹客人互相認識。下午茶時間,馬德龍會把咖啡館二樓一角亞麻色的布簾拉上。帷帳里面,投資者與創業者之間的私密交流,往往由一壺咖啡開始。
一次,馬德龍偶然接到了校友馮躍忠的電話。“聽說你們最近弄了一個咖啡館挺不錯的,正好我這邊有一個校友創業沙龍,要不就放在你們店里搞一下?”在馮躍忠舉辦的這次沙龍中,馬德龍發現了他正在經營的“生活半徑”。
經過老馮的一番詳細介紹,馬德龍有了興趣。“生活半徑”主打當前十分火爆的O2O概念,進行線下配送,小到一包煙也可以為顧客送貨上門。初期創業團隊只投入了10萬元,在地鐵站口舉個破紙殼打廣告,很多人都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下的單。沒想到,一年半后他們就收回了全部成本。而如今,這個項目已經覆蓋了北京市的4個區,從最初的每天幾十百把個單子,做到了每天2000單。
馬德龍把同為校友的戈壁投資人梁宇引薦給了老馮。幾番攀談下來,梁宇對“生活半徑”非常感興趣。這時候,另一位投資人——九合創投的王嘯也盯上了這個項目。投資人有投資人的固執,創業者有創業者的堅持,馬德龍則在中間負責修橋鋪路。在股份比例上,經過幾番的討價還價,“生活半徑”最終接受了戈壁投資的一筆資金。
“我最期望的是創業者來這里能主動跟我說,哥們兒,我有一個什么樣的項目,想得到什么樣的幫助。”馬德龍說。一周的其他時間,馬德龍的團隊會在3W 舉辦成長沙龍、小型見面會、公開課等活動,這些活動會讓創業者成長地更快。
不過,大俠與走卒之間的對話姿態,亦不全是一個居高臨下,一個翹首仰望。在這里,哪怕是最無名草根們,也有權發出自己的聲音。鮑春華坦言咖啡館遭遇過這樣的尷尬:一次創業者沙龍,她原本邀請一位互聯網公司的老板來店里演講,但老板因為臨時有事,便指派了一個負責品牌運營的高管來。“結果下面的人全都轟他下去,因為這些人全都是專業做產品研發的,他們會直言不諱地說,你對我們做的東西根本什么都不懂。”#p#副標題#e#
江湖“中間人”
投資人一個下午大約需要談6~8個項目,但有時候因為不請自來的人多,就會延長不少時間。然而,并非每個手握項目的創業者都足夠的幸運,能當面與“天使”們溝通。創業者在參加“投資人下午茶”前,需要經過馬德龍的嚴格篩選。
在這之前,項目書和技術成品會在創業者和馬德龍之間不斷傳來傳去:“想融資多少?”“優勢是什么?”各種“行話”圍繞項目展開。“把不靠譜的剔除掉。”馬德龍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他經常遇到這樣的情形:開口就要融資2000 萬元;或者開口就是聲稱掌握了大牛技術,能打敗騰訊、百度……這種情況下,他通常會下逐客令——“哥們兒,這里沒有合適你的。”
“我們給篩選后確定來的項目用A類標簽排序,臨時來的用B類標簽排序。”馬德龍表示,“能夠被看中的項目基本上都屬于 TMT(電信、媒體、科技)類。產品形態不完整或只是一個創意、純營銷類以及傳統行業中投資資本大的項目都會被淘汰。”
“從江湖的角度來講,這個江湖中各色人等都有,要去識別他們也很難。”有一次,馬德龍正在做投資人下午茶,咖啡館里來了一個項目。創業團隊的背景相當不錯,三位核心成員中,一位是巨鯨音樂網的前產品總監,另一位是拿到過千萬美元投資的供應鏈高手,還有一位是一家娛樂公司的老總,項目主要涉及明星周邊的產品。從明星資源,到電商模式,再到原料采購、制作加工,這個團隊搭建得非常完美,項目也特別耀眼。當時馬德龍就發了一條微博出去,投資人們看了也覺得不錯。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巨鯨音樂網的老板得知后直接跟馬德龍說:“這個人有問題,他帶走的是公司內部籌劃的項目,他把這個項目拿到外面去找資源重新再去做,違背了商業道德,你現在絕對不能幫他去推廣。”他隨即便去問創業者求證:“我說你要跟我解釋一下,他說我原來是想在公司孵化這個項目但公司不同意。兩邊的說法不一致,后來也就沒有下文了。”
咖啡館開張以來,馬德龍見過的創業者已經不計 其數。他也坦言許多創業者飽嘗人情冷暖,但有時候 自己的確無能為力,“最讓你難受的是,一個大老爺們當著你的面哭。”
馬德龍所說的“大老爺們”,是一個做汽車零部件、配飾的大客戶經理。他手上掌握了無數商家關系,而創業項目是線上B2C,做關于一個汽車后市場的網上商城。為了做這個項目,他把之前辛辛苦苦掙來的3 0萬元全都拿了出來,又找了幾個合作伙伴總共湊了6 0萬元,幾個人在通州租了個小民居開始做研發。半年之后,項目上線了,但網站流量卻不好,到最后三四個月只有幾單。得知對方的確很辛苦很拼命,也談了很多供應商,資金也被耗光了,馬德龍決定幫他一把——給他們介紹了一個最有可能投資的人。但后來由于網站沒有流量,最終也沒能談成。
“后來這哥們去了一家汽車經銷商,幫忙打理一些線上的業務,想把項目帶過去,結果人去了,項目也沒了。有的時候很難講,運氣、創業者的商業能力與商業模式,同樣重要。比如微博,王興做過,騰訊也在做,但只有擁有強大媒體資源的新浪做成了。”鮑春華為了避免這種感慨萬千,更多的時候,馬德龍會耐心地與創業者溝通,大到項目方向、樣本,小到項目進度、見投資人的合適時間,他都會與對方分享,盡量幫他們打有準備的仗。#p#副標題#e#
給夢想與個性一個平臺
6月26日,3W咖啡發出了這樣一條微博:“今天推薦正在研發中的一款射擊類游戲:將死之日。團隊3個人,各司其職,2個月,游戲基本妥當,超級超級有效率。這款游戲是3D的,原創科幻題材,采用第三視角的射擊體驗。他們團隊在西安,想來北京找合適的投資方。”馬德龍興奮地轉發:“一不小心,一天時間為這個團隊安排了四個投資方。明天還會繼續,這倆兒哥們來北京一趟,本沒抱多大期望,結果一下子懵了。”
比起切切實實為創業提供幫助,更能讓三位咖啡館老板感到興奮的是“每一天都會看到整個世界都是新的,而且這個世界在歡迎他們 的創新!”
在北京站穩腳跟后,3W咖啡開始向其他城市拓展。就在深圳分店開業前,一位來自深圳的××網CEO加了鮑春華的微博好友,并約她見面。當天下午,她和許單單早早地到了店里,選了一個靠窗的桌子。不一會兒,鄰桌來了兩個背著書包的小男孩。一個大約十歲左 右,另外一個稍大些,十四歲左右。
鮑春華和許單單說笑:“看,連小朋友都來給我們捧場了,不錯 呀!”倆人絲毫沒有意識到這兩個小孩子就是要約見他們的C EO。過了一會兒,當其中稍矮的小男孩站起來大聲問服務員“這里有一個叫艾樂(“鮑艾樂”是鮑春華的微博賬號名稱)的人嗎?”時,兩人才如夢方醒。
兩個孩子很害羞,但還是努力說清楚自己的想法:想做一個哼唱系統。就是當人們聽到一首很好聽的歌,又不知道它的名字的情況下,只需要哼出它的旋律,就可以馬上找到關于這首歌的信息,比如歌手,歌詞等等,還可以試聽。兩個老江湖一聽就明白了,這套系統最核心的是準確的語音識別,以及巨大的數據庫。而如此復雜的技術難題,兩個小孩子顯然是無法實現的,聊天聊不下去了。
盡管如此,鮑春華和許單單還是請來了騰訊音樂的產品經理,給他們專業的建議,告訴他們要掌握怎樣的技術,如何撰寫商業計劃書。她認為,3W咖啡館能讓他們有種被接納和被理解的感覺,而保護他們那種對于創新的激情,這比他們是否具備實現自己夢想的能力更重要。
事實上,奇人逸士在3W咖啡各領風騷。音樂行業的分析師會帶著自己的樂隊來,在給創業者們講公開課之前,先來一場音樂會。甚至微軟工程師的工程師也會來“秀”一把自己最新的成果:在5行代碼之內,控制一切電器設備。他們來這里,不是為了找投資,甚至僅僅是為了給自己找一個“舞臺”。
“稀里糊涂地,我們幾個人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和鼓勵,自己還覺得自己很屌絲呢,突然大家就把你當一回事了。”許單單笑言。在這個圈子里,人們積極、年輕、不甘平庸,讓最草根的創業者們與那些所謂大神、大牛們平等地交流,讓很高的人可以走下來,讓有想法的人也能夠往上看,所有人都能盡情展示自我,這就是我們的互聯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