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中關村高企協王秀梅:產業發展需跟地域資源吻合

日期:2013-03-29  來源:搜狐焦點產業新區
[字體: ]

新型城鎮化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獲得新增長動力的關鍵,《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2011—2020年》規劃提出了“城鎮化將在未來10年拉動40萬億投資”。這進一步激發了業界對“新型城鎮化”的期待,新型城鎮化必將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機遇,在新型城鎮化政策下,新興產業如何突破與創新,促進新型城鎮化可持續發展?

  “新城鎮化”下,產業如何傳承本土化與城鎮化協調發展?“新城鎮化”開局之年企業經營理念如何轉變,以融入城鎮化發展? 2013年3月28日,“產業先鋒論壇”系列之“新型城鎮化下的產業發展”,邀請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發展戰略處處長高輝清、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程郁、北京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協會副秘書長王秀梅、北京金橋誠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誠為大家解讀。

  以下為北京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協會副秘書長王秀梅發言:

  新型城鎮化“新”內涵

  【產業新區】:2013年是“新型城鎮化”開局之年,“新型城鎮化”作為國家戰略一直是各界討論的熱點,現在想請各位老師講一下,今年的新型城鎮化與一般意義上的城鎮化相比,“新”內涵體現在哪??

  【王秀梅】:我覺得現在講的新型城鎮化有幾個特點,首先在時間是二十一世紀以后提出這個,也是國家在這幾年醞釀當中,今年把它推出來比較明確化的時間。第二個從基礎上來說,它有咱們國家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經濟、政治、精神文化各個層面上的基礎,所以說它的基礎是有一個比較堅定的基礎做支撐。第三個在經驗上和教育、教訓上來說,最近發展到當今國內、國際城鎮化建設當中,有很多經驗和教訓在這里擺著。比如做得好的,比較先進化的、成熟的,還有做得失敗的,或者說有悖于現在這種進程的。所以說經驗和教訓都擺在這兒,現在城鎮化建設應該說是還有很多經驗可以學習,可以借鑒,還有教訓可以去吸齲基于以上的經驗和教訓來說,現在城鎮化建設,它應該是一個高起點,同時從全方位來說,有這些具體的基礎做鋪墊,應該從設計、規劃到它的整體的安排上來說,應該就是廣泛的吸收各界的精華的地方。防止盲從,或者是急功近利。早期進程當中沒有那么多個經驗教訓,現在當今在整體的建設過程當中,應該科學的、有序的去做。我先拋磚引玉吧,簡單講一點感受。

  【產業新區】:新型城鎮化帶來這些機遇和變化,企業這一方面是怎么應對?請王老師談一談。

  【王秀梅】:剛才幾位老師談得比較深,我想作為高新技術企業,高新園區發源地,咱們北京中關村這一塊發展了二十多年的歷史,現在從事高新技術研發銷售企業有兩萬多家,在海淀地區國家級國家認證的高新技術企業有四千多家,接近五千家,這個數據還是相當高的。在北京這一塊,高新技術企業云集,科研院所,特別是海淀這一塊,中關村核心區這一塊,像科研院所兩百多,兩院院士七百多,普通高校40多,每年所有的高端人才產生,促進了咱們北京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另外一方面,據我了解國家級的高新區在全國也有50多家,地區級的、國家級的、市級、省級的,然后縣級的非常非常多。這樣的話,也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了很好的支撐。同時基于挑戰,機遇還是大于挑戰的,在這次新型城鎮化進程當中。特別是北京地區來說,高新技術企業技術領域也非常寬泛,比如電子信息是咱們主導的比較有品牌影響的行業,可以說在國內市場前景很好,在國際上也是跟進的。還有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等所有門類都涉及。企業在這二十多年發展當中,大的企業、好的品牌,好的產品也是很多。所以這些年他們在參與全國各地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當中,前幾年也做了很多的鋪墊,比如說生產地,還有分布分公司在全國各地很多。最近都在說民族品牌,國內產品這一塊優勢,首先在質量上,還有先進化程度上比國外也不差,有些地方可能還要更好,價格上也有優勢。另外從地域上來說也很方便,畢竟在國內交通很便利,所以說使用起來它也有它的很多好的地方。也就是說在技術產品這一方面,作為新型城鎮化建設來說,我覺得給很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生產的企業是帶來一個很好的機遇。

  從挑戰來說,新型城鎮化建設,當今講的是新這個字,起點就比較高。作為高起點,對于所有的要求也是一樣。比如原來造的房子,包括它的材料,還有所有的設施,還有員工的服務所有的要求都是要提高的。高科技企業這一塊,從事新型建材的研發、開發、生產、銷售,還有環保材料,還有類似于新材料這一塊,還有水處理,像污水處理,還有咱們飲用水凈化,包括海水淡化,還有像民用所有的涉及的領域。另外咱們航空航天軍品民用這一塊,都可以涉及到所有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當中去。關鍵的是什么呢?要讓所有的建設當中的城市要了解這些產品和技術,有的時候有一個信息化,雖然現在傳播得比較廣泛,比較方便,但是可能還有的地方在規劃建設當中,在選材當中,不了解我們現在某一個領域,哪些做得最好,或者什么樣的,還有一個推廣應用的過程。

  另外在整體升級過程當中,還有一個互相了解、互相認識的過程。現在我們有更好的東西,就不要再去用原來的這些東西。在我們這些企業當中,作為國家城鎮化建設過程當中,據我了解也都在某幾年內都有所滲透,現在這種階段他們正在積極的籌備,也在借助國家的整體規劃和建設,去積極的參與、積極的在這一方面做出他們應該做的貢獻,我簡單先說這些。

  【王秀梅】:我覺得一個產業的發展是跟地域的資源相吻合的,前幾天我聽說有一個接近于山區的小城市,他要發展軟件,要做軟件園,我覺得跟他的地域資源不是很匹配。因為軟件人才有一些畢業生、研究生,有生源,研究人員存在。說明一個什么問題呢?新型的城市建設,跟產業相關聯的,要有就業各方面,要有自己的特色。比如一個新型化小城鎮,他就是一個旅游型這種,山清水秀,大家安居樂業,它在其他方面不是說面面俱到。在整體規劃設計當中,不應該盲目的追求高端的,比較時髦的產業,要跟自個兒的特點去結合,這才是最符合的。像有一些比較偏遠的,山水好的地方,它有自己地方特色,你非要加上集聚人才,吸引人才到這兒發展,也不是很現實。所以說產業化的東西是有它的資源在這兒,比如你的搜狐、新 浪,為什么在北京這一塊,就守著這么多人才,天天擠破門檻要到你這兒來,有一個先天的資源在這兒。同時要跟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整個水平在整個初級當中,不要一下異想天開非要做很大的東西。要跟自己的能力、水平、地域資源,還有人口資源各方面相結合,這才是比較合適一些。

  【產業新區】:在新形城鎮化發展過程中也要求產業轉型,2013年也是新型城鎮化具體實施初始之年,企業在這一方面沒有更多的經驗,請各位談一談企業的經營理念,具體需要做哪些轉變?

  【王秀梅】:產品技術研發方向上應該有所調整,一些發達國家,國際上,包括國內上,現在新型化城市不是一線城市,二三線在城鎮化過程當中,怎么和它的需求能夠適應,畢竟和當地的人文的,還有資源各種方面的基賜條件,是要相匹配的。有的時候不是說產品產業的轉型,產品和技術的路線,和設計的目標上,可能要給予考慮。同時整體企業發展策略上,還有戰略發展上,規模上要有一定的調整。原來的點是比較宏觀,比較大的層面上,現在你要到全國各地各個城鎮化建設,是同時齊頭并進的,怎么調整你的人員、資金分配、技術開發,綜合調整。企業在這個過程當中,我覺得他是有他自己的眼光。

  【產業新區】:新型城鎮化過程當中,像中小企業這個群體又有哪些需要注意呢?

  【王秀梅】:中小企業本身自身的規模不是很大,他要是調整起來比較方便。同時呢,中小企業比如說他的技術和產品,接觸范圍不是很廣泛。在調整過程中,在城鎮化過程當中,剛才講的機遇上。過去比如說單純的某一個領域的產品,可以輸出更多適合于城鎮化發展的這種需求,根據他具體的情況,他可以說調轉他的方向,調轉他的產品。城鎮化發展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對他們來說去做這個市場拓展,做產品的升級,還有換代,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