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屆六次全會提出著力打造創新驅動的科技環境。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引領、創新驅動是保定重返全省第一方陣、打造環京津地區新的發展增長極的最根本最關鍵力量。重塑大市尊嚴、再創歷史輝煌是每個保定人的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征程中,離不開駐保高校智力支撐和強力助推。
產學研合作趨向活躍
保定市駐保高校協調服務工作小組辦公室(簡稱高校辦)主任劉靖說,為加強與駐保高校合作,充分利用高校先進的人才和技術資源,我市開展了一系列工作,與駐保高校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合作,實現地校、校企互動發展與合作共贏。
保定高新區致力于中國電谷建設,特色產業優勢鮮明,創新資源加強匯聚,逐步建成獨具特色的區域公共創新服務體系。近日,保定市政府與高新區聯合組織了“中國電谷產學研合作暨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展研討會”。會議就各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進展情況進行了匯報,并就今后的合作展開充分的交流研討。保定高新區現有6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6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4個省級技術中心,25個高新區級企業技術中心;建有國家級光伏系統檢測中心、風能檢測中心和15名院士參加的國內首家風電葉片研發中心,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的大學科技園開創了一園多校、聯合創新的發展模式。一系列的創新資源有力地推動了保定高新區逐步從制造中心向研發、技術、檢測中心的跨越升級。劉靖說:“交流是推動合作的前奏,研討會在產學研的合作上邁出有意義的一步。”
如何讓學校的高科技項目“落地生根”?保定市校企聯盟的成立,在這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實踐。劉靖說,為進一步發揮駐保高校的資源優勢,實現校企互動發展與合作共贏,高校辦與保定市工商業聯合會共同謀劃建立了保定市校企聯盟,旨在推動駐保高校與企業有效對接,為保定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術服務,同時也增加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促進高校發展。活動形式為搭建高校和企業之間的交流平臺,改變以往單純依靠會議的模式,采用靈活多樣的互動形式,為企業與高校牽線搭橋,實現校企牽手、合作共贏的目標。一是校企對接懇談沙龍,企業高管、行業精英、高校專家、科研團隊代表主題聚會,關注企業焦點、行業熱點,討論業內動態、企業案例,實現面對面交流;資深專家、業內高手傾情指點,就當前政策環境、企業發展瓶頸等問題定期進行深入的剖析和探討,研究實踐中的成敗得失,一起感受思維碰撞、頭腦風暴帶來的智慧能量,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二是校企互訪,組織企業家團隊或大學科研團隊,分別深入大學或企業進行參觀學習交流,增進相互了解,尋找合作機遇,切實將保定的企業與高校緊密聯系起來,實現無縫隙對接。三是項目推薦,定期組織校企見面會,推介成長型企業,宣傳高校的科研成果和科研隊伍,將校企合作扎扎實實地落在項目上。四是高端論壇,深入研討企業和社會所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為企業決策提供智力支持服務。五是專業培訓,由資深培訓專家根據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企業需求設置培訓課程,卓有成效地實現企業人力資源的增值,提高員工處理問題的能力和技巧、加強管理工作的實際效能,從根本上整合和優化人力資源,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六是專家會診,針對成長型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組織智庫專家深入企業一線會診,提供發展參考建議。七是制定會刊,定期將活動開展情況、專家建議指導及專家與企業的合作成果及時展示發布。
科技園區“孵化”效果顯現
中國電谷大學科技園2012年5月正式開園啟動,一組數據顯示出園區的勃勃生機和活力——
在孵企業總數230家,其中創業園124家,科技園33家,大學科技園73家。企業注冊資金合計6.69億元。2012年在孵企業實現技工貿總收入8.5億元。2012年新入駐科技企業74家,在孵企業擁有有效專利48項,其中發明專利22項。畢業優秀企業7家,其中自己購置土地的有2家,購置場地的5家。
保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主任王恒普說,中國電谷大學科技園是高新區管委會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為實施創新驅動、科技發展,促進大學科研成果轉化,服務于保定經濟與文化發展建設的產學研合作平臺,是保定多所大學科技、智力資源優勢與高新區的產業聚集優勢強強聯合的成果。現在園區入駐企業運行呈現良好態勢,主要涵蓋新能源、智能電網、高端裝備制造、軟件、節能環保、金融及科技服務、設計咨詢等七個方面。大學科技園緊緊圍繞打造四個基地即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基地、高校師生創業的實踐基地、產學研合作的示范基地、自主創新的重要基地的總體目標,由保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與華北電力大學、河北大學、河北金融學院和保定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四所高校于2012年年底共同組建了運營主體——保定電谷大學科技園有限公司,探索形成了一園多校、聯合創新的發展模式。
在大學科技園內,華北電力大學科技園著力打造電力自動化、智能電網裝備產業化基地,已有6家企業入駐;河北大學著力打造工業設計文化創意產業,已有18家企業入駐;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著力打造軟件與網絡研發和應用的實訓基地,現已入駐生產性企業四家和五家相關研發中心;河北金融學院著力打造現代金融服務平臺產業。河北農業大學著力打造農業產業現代化的高科技產業基地。隨著大學科技園的不斷發展,其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顯現,為各大學由純教學型向教學科研型轉變提供了重要平臺。
王恒普說,園區堅持高標準、全方位的服務理念,建成了高標準的企業服務大廳和企業注冊中心,為企業入駐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在入駐初期的工商注冊等問題。建設了配套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的公用會議室,免費為企業開放。安裝室內外電子顯示屏為企業宣傳相關產品信息、行業知識、招聘信息等。圍繞企業成長發展,園區管理機構從收費型向服務型轉變。針對企業實際需求,園區邀請市內外多名專家舉辦多場公益講座,涉及財務管理、科技創新、業務講解、基金申報等各方面;開展銀企對接,聯系保定銀行、保定眾信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中國銀行、華夏銀行分別與入駐企業代表召開了座談會,搭建起銀企暢通交流合作平臺。園區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與企業同舟共濟、共度難關,一年為企業減負近百萬元。
高科技園區的特色是創新引導,引導企業在創新能力建設和科技含量上下功夫,申報各級科技專項資金。園區通過講座和“一對一”輔導等多種形式,從立項、材料組織、人員培訓、統一報送標準等方面為企業做好服務。2012年當年到位的支持企業資金達1360萬元,受益企業16家。目前,園區設立“種子基金”500萬元,幫助學校師生完成科技成果轉化。
王恒普說:“科技園培養科技型行業小巨人企業,助推孵化期的企業‘脫殼’發展、加速期企業‘提速’發展,園區是公共服務平臺,是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更是一個推動創新要素匯聚融合、加速新興產業發展的平臺。”
地校合作 蓬勃繁榮
華北電力大學:與國家七大電網公司、發電集團及全國20余家高新技術產業單位結成了戰略聯盟,與北京、內蒙古、新疆、青海、蘇州、保定等地方政府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其中,與保定高開區開展戰略合作,共同推進“中國電谷”建設。華北電力大學科技園被認定為“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國家級高校學生創業實習基地”。
河北大學:在新能源領域,圍繞保定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及河北省新能源特色產業開展科技攻關,創辦了新能源光電器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有效提升了我國光伏和半導體照明產業技術水平和競爭實力,多年來與中國英利、天威、樂凱等大型企業開展著深入合作。在環境保護領域,針對“華北之腎”白洋淀,在生態功能修復、水產養殖等方面,探索出高效的循環經濟模式。
河北農業大學:秉承“農業教育非實習不能得真諦,非試驗不能探精微”的辦學原則,開創了享譽全國的“太行山道路”,近年來,先后建立校級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基地50多個,與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保定槐茂有限公司、河北沃土生態肥業有限公司等多個大型企業集團進行合作辦學和校企合作。與保定市氣象局成立“保定市農業氣象災害防控聯盟”。
河北金融學院:與中國工商銀行保定分行、中國人民銀行保定中心支行、保定市立中車輪制造有限公司等企業單位有著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為企業輸送大批金融專業人才,并對企業金融工作提供了系統、科學的指導,促進企業在金融領域的規范化建設。
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與保定市高新區管委會、保定市科技局、建新集團合作共建保定國家動漫產業園,園內合作企業保定中科帷幄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創作的動漫電影《糜鹿王》獲第13屆動畫片華表獎,園內合作企業河北瑪雅影視有限公司創作的動畫連續劇《豆丁的快樂日記》在央視首播,并獲河北省“五個一”工程獎。與保定市高新區管委會、園區企業以政校企合作形式,共建了集學歷教育、技能與認證培訓、人才與就業服務于一體的電谷學院,組建由政校企合作各方代表組成的理事會,共同打造保定高新區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與員工培訓中心。參與了保定高新區創業中心與5家駐保高校合作共建的保定國家大學科技園項目。
保定職業技術學院:與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天威集團、英利集團等重點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前廠后校”教學實訓基地。與保定電視臺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依托學院師生和實訓設備為電視臺欄目組制作節目服務,依托電視臺節目制作設備、場景、任務為教學服務。與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聯辦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學生實訓教學由研究所提供實訓場地、設備和技術指導。與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保定天威集團、英利集團等300余家企業合作建立了集學生頂崗實習、教師掛職實踐及學生就業于一體的校外實習基地。學院聯合28家相關企業和50所職業院校,牽頭組建了保定新能源及能源設備制造產業職教集團,為實現校企合作、校校聯合、合作共贏,發揮職教龍頭作用走出了一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