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會議本周在北京舉行。11月6日,前來參加會議報道的中外記者已陸續就位,當天,APEC新聞中心組織 多家中外媒體記者前往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進行參觀采訪,體驗有著“中國硅谷”之稱的中關村所取得的創新成就。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起源于上世紀80年代的“電子一條街”。經過30年的發展,中關村的創新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如今已成為首都跨行政區的高端產業功能區,成為我國最具活力的創新創業中心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
2009年3月13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繼續發揮中關村在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探索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中的 示范作用,使中關村真正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2011年,國務院批復的《中關村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對中關村未來 創新發展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進行了明確規定,其總體目標是,202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技術產業基地。
在中關村創新展示中心,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周國林向來訪的中外記者介紹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發展成就及現狀。
海內外高端人才集聚中關村
“改革開放30多年來,無論是中央的‘千人計劃’還是北京市的‘海聚工程’,再到中關村的‘高聚工程’等計劃的實施,都為高端人才的引進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在引進過程中,海外華人和留學生的回歸也為中國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周國林對記者表示。
周國林介紹說,中關村是我國科教智力和人才資源最為密集的區域,在這片熱土上,成長出以聯想的柳傳志、百度的李彥宏、博奧生物的程京、中星微電子的鄧中翰、科興生物的尹衛東、小米科技的雷軍等為代表的一批國內外有影響力的企業家。
在高端人才的帶動下,人才聚集度、創新創業活躍度也在不斷提高。據統計,中關村集聚海外歸國人才1.8萬名、外籍從業人員近8千人,吸引260個外資研發機構、2千多家外資企業入駐,2013年新創辦科技型企業6千家,正初步形成我國人才國際化發展的“軟口岸”。
有競爭力的高新企業遍地開花
中關村現在已經聚集以聯想、百度、小米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企業近2萬家,形成了符合北京城市戰略定位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在第四代移動通信和移動互聯網、高端液晶顯示、集成電路制造先進裝備和工藝、北斗導航應用、生物健康等戰略新技術領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截至目前,中關村示范區企業共牽頭創制國際標準144項、國家標準2778項、行業標準1828項、地方標準146項,在部分領域取得了一些突破,掌握了一批前沿的技術。
而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的發展,中關村高端產業在改變傳統產業的同時,也在引領著產業高端發展的新方向。“一是互聯網、大數據帶動產業轉型升 級。比如,京東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自營式電商企業,58同城加快提升了傳統的家政服務業。二是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結合催生新興產業,比如車聯網、移動醫 療、智能家居、互聯網金融、在線教育、環境服務等,正在改變著人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方式、三是制造業服務化趨勢凸顯,典型企業有小米、軟通動力、利亞德 等。”周國林對記者說。
聚集國際高端創新資源能力不斷加深
隨著不斷發展壯大,中關村聚集國際高端創新資源的能力和中關村企業融入國際市場的程度也在不斷地加深。
從企業整合全球資源方面來看,2013年示范區企業對境外直接投資額達到711.1億元,同比增長1.1倍。聯想用29.1億美元收購了摩 托羅拉移動智能手機業務,2013年聯想銷售額達340億美元,成為個人電腦市場份額全球第一。漢能控股收購硅谷企業MiaSol,成為具有世界領先水平 的薄膜太陽能企業。
目前,中關村企業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達562家。其中,百度、聯想、樂視網、北汽福田、用友軟件等企業在海外設立了研發機構,如百度公司設 立了“硅谷深度學習研究院”。與此同時,中關村也在吸引全球的高端人才資源,比如小米引來了谷歌全球副總裁雨果?巴拉,百度則在今年相繼引進了谷歌知名人 工智能專家吳恩達和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
中關村的發展,也吸引到很多境外主流媒體的關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論說,全世界的城市都在試圖復制硅谷,希望能像它那樣出色地培育無 數創業公司、發展上千億美元市值的科技公司。但到目前為止,只有一座城市成為了硅谷真正的競爭對手,這就是北京。創新大師史蒂夫?布蘭科在對北京訪問后表 示:“在全世界范圍內,我都看見過創業公司的聚集,但北京讓我震驚。”
構建了獨具特色的創業生態系統
中關村吸引了中國乃至全世界的人才、技術和資本等創業要素,已經初步構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創業生態系統。
周國林對記者表示,這套創業生態系統包括六大要素:行業領軍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天使投資人和創業金融;以創新性孵化器為代表的各類創業服務機構;創業文化;人才。
以這六個要素形成的中關村創業生態系統為標志,中關村引領著有中國特色的創業進入了新的時代。
周國林表示,三個現象的出現很好的說明了這套創業生態系統的發展。第一是高校正成為創業者的大本營:走近清華、北大、北航等知名高校,各種 創業活動異常活躍,創業者很多都是高校校友、老師和學生。第二是以90后、創業系和連續創業者等為代表的三類創業群體成為中關村創業的主力軍:從福布斯近 三年發布的“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榜單來看,中關村2012年入選11位,2013年入選10位,2014年入選13位,領先國內其他地區。季逸 超、趙柏聞等一批90后創業精英,持續引領全國90后創業新浪潮。第三則是以天使投資人、創新型孵化器和極客為主形成了創業新生態:以車庫咖啡、創新工 場、36氪、創客空間為代表的創新型孵化器在中關村雨后春筍般出現。
中關村已成為首都經濟發展的引擎
數據顯示,2013年,中關村示范區高新技術產業總收入突破3萬億元大關,收入和利潤同比增速雙雙超過20%,實現出口336.2億美元, 占北京市出口總額的五成以上,同比增長28.5%。增加值超過4227億元,增長15.9%,占北京市21.7%,對首都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中關 村示范區已經成為首都經濟發展的引擎。
中關村的產業正不斷向高端、高效、高輻射和微消耗方面發展,在首都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過程中,中關村發揮著示范引領的作用。周國林告 訴記者,2013年,中關村企業專利申請37782件,獲得專利授權20991件。從能耗來看,中關村示范區的萬元增加值能耗為0.079噸標煤,僅為全 國的1/10。
同時,中關村的總部經濟特征突出。中關村有超過四成的收入來自總部企業,僅中關村軟件園2.6平方公里,就集聚百度、用友等277家軟 件企業總部和全球研發中心。2013年,中關村收入超百億元的企業56家,收入過億企業2300多家。截至目前,中關村擁有上市企業242家,其中境外上 市企業94家。
對于未來的發展,中關村將更加深入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率先落實首都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新 定位,加快將核心區建設成為各類高端創新創業要素的聚集、輻射和擴散中心、最具吸引力的創業中心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力爭早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 技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