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創新型孵化器模式可以被復制嗎?各地發展創新型孵化器應該注意些什么?4月21日,在2015年中國(北京)跨國技術轉移大會的專場活動科技園區的國際化和跨國合作論壇上,來自各界的專家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微軟云加速器,清控科創硅谷孵化器,創新工場、車庫咖啡、3W咖啡。一說起中關村的創新型孵化器,北京市海淀區區長助理丁欣一口氣說出了很多名字。而隨著創新型孵化器在中關村興起,各地也相繼出現了各種冠以“咖啡”字眼的創業服務機構。
海淀發展創新型孵化器的經驗是什么?在丁欣看來,“海淀園在發展過程中的心得,就是圍繞園區企業的需求,以市場為導向,不斷適應新的形勢,充分發揮管委會職能,綜合運用政策、資金、網絡、媒體等手段,營造開放創新的環境,搭建多元化的平臺” 。
“我們要以園區建設發展的經驗為基礎,推動區域創新發展,打造國際化的創新之城。”丁欣說。
那么,對于各地而言,中關村創新型孵化器模式可以被復制嗎?清控科創董事長秦君表示,中關村創新型孵化器的成長,有著自己獨特的土壤。
“中關村文化,它的種子是創業文化。這里有著豐富的高校資源。而且就像在硅谷一樣,這里有很多大企業。隨著各機構開放度越來越高,生態功能和生態系統越 來越完善,慢慢形成了一種合力。”在秦君看來,各地發展創新型孵化器,應該抓住自己的特點,“中關村模式可以被借鑒,但各地在發展中不能完全復制”。
在孵化器領域打拼了十多年的秦君認為,“我們跟歐美國家的最大差距是能力不夠”。“歐美國家做孵化器多是成功企業家。如果你沒有走過成長的每一步,自然無法理解小企業發展中到底需要什么。大企業做孵化器,有資源、渠道、資本和品牌,這是我們需要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