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保定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朝陽大街,你會看到“中關村創新中心”的淡藍色牌子上加了個“保定”前綴。4月28日,中關村創新中心走出北京,落戶保定,這里成了第一個京外中關村創新中心的落腳地。
隨著批量吸引高端企業入駐,這個“協同創新共同體”將在促進保定產業集群發展升級上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創新中心十年免費使用,已引來14個北京科技企業落戶
因為有著深色玻璃幕墻的兩座塔樓緊緊相依,頗具現代感,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被當地人稱做“雙子座”。然而引人注目的不僅是它的外形,還有超快的建設速度——還沒企業入駐就已設施齊備、功能完善。
設施齊備到什么程度?水電暖全部接好,草坪車位備齊,甚至連商務會議室也早已安上了投影儀……這樣的辦公環境和商務樓一平方米租金多少錢?你可能不信——一分錢不要。中關村首批進駐的14家科技企業來保定創新創業,注冊開公司,10年內不收一分錢房租。
看似“賠本”的買賣,有保定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的渴求,也有其對自身產業的現實考量:產業層次相對較低,高端產業比重小,傳統產業拉動能力 下降,新興產業還沒有形成有效支撐。而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規劃落地,作為首都南大門的保定,必須要更好地將自己獨特的區位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發展優勢。 從今年開始,保定提出要把產業體系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版圖,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
如此一來,就不難理解保定為何要拿出“雙子座”這樣完善的環境和優厚的條件,來吸引中關村科技型企業進駐。
4月28日當天,有40多家高科技企業、10家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近10家金融投資企業和機構前來洽談,而華北電力大學、中關村天合科技成果轉化促 進中心、中科院華南計算技術研究所、賽伯樂投資集團、軟通動力公司、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單位,率先簽約成為創新中心的首批合作伙伴。
中關村方面負責招商運營,保定市主要搞好高效服務
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占地45畝,總投資5.2億元,建筑面積6.2萬平方米。政府花了大價錢建的創新中心,招商和日常運營卻并不插手,而是把招商運營全權委托給北京中關村信息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這也是發生在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的新鮮事。
這是一家怎樣的公司?為什么能獲得雙方的信任?
這家公司由中關村管委會、中關村發展集團批準,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出資組建。其成立目標就是遵循中關村“走出去、迎進來”的新常態發 展方針,以市場化發展為手段,通過品牌輸出、區域合作、設立分支機構、建立創新中心等多種方式,將中關村創新文化和基因植入項目,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配 置創新資源、集聚高端要素、營造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雖然北京中關村信息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擁有“雙子座”10年的免費使用權,但也要承擔相應的義務。即在約定時間內,盡快吸引更多中關村科技型企 業到創新中心注冊落地、開展業務。保定市政府與保定國家高新區管委會則主要為進駐創新中心的企業提供政策、資金、注冊等一條龍高效服務。雙方都發揮自己的 長處,招商運營效率自然會更高。
批量吸引高端企業入駐,促進創新產業集群發展
在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的規劃示意圖上,我們發現“雙子座”第三層有一個預留區,它的名字叫“創新服務街區”,未來將承擔起創新基金、技術交流交易、創新服務等多項服務職能。
保定不單單盯住進駐的企業形成經濟、稅收效益,而更看重的是保定與中關村共同打造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更愿意引進中關村的孵化機構、中關村的科技金融 機構、產權服務機構。保定市副市長楊猛認為,這些機構的到來,會在保定形成裂變效應,對于推動保定全民創業、更多市場主體的出現起到直接促進作用。
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智能電網,這是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圈定的四大產業領域。而這也正是保定目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方 向。創新中心與區域未來產業發展領域的高度契合,將吸引一批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電網、節能環保、新能源、智能裝備等研發類高端企業入駐,形成創新產業集 聚效應,為保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新動力。
保定有16所高等院校,高校數量和大學生萬人擁有量在全國地級城市中位居首位。還有2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6個國家創新平臺……基于這樣的創新基 礎,保定市提出,到2018年將初步建成京冀地區創新示范區。到2020年,建成京津冀區域協同創新基地。到2025年,全面建成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 技創新中心。
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的運營,正是為實現這一目標邁出的關鍵一步。由此,保定植入中關村創新基因,中關村在創業孵化、科技服務、金融服務、配套服務等方面的經驗向保定延伸,雙方攜手共建京冀協同創新共同體,一個富有活力的跨區域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