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中關村海淀園秦皇島分園開園一年 近3萬平方米眾創空間月底投用

日期:2015-06-09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秦皇島投入3億提升近岸海域生態環境

  市民在秦皇島市海港區境內的沿海親民木棧道參加徒步活動。今年該市計劃投入3億 元,開展淺海養殖區整治和岸灘修復攻堅戰,力爭到6月底,清潔海域面積保持在95%以上,近岸海域水質達到國家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確保暑期北戴河近岸海域 海水質量好于去年同期。

  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意見》中重點部署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逐步在各地變成實踐。在中關村海淀園秦皇島分園,一個近3萬平方米的眾創空間——e谷創想空間,就將于本月底正式投入使用。

  此時,距離中關村海淀園秦皇島分園開園剛剛一年多,包括即將投用的e谷創想空間在內,秦皇島分園已有5個科技公司項目完成注冊并開展運營;秦皇島(中科院)技術成果轉化基地則已累計引進16家企業實體。

  政策扶持+產業轉移

  一年引來十幾個北京項目

  一個裝在出租車上的智能終端,既能讓乘客刷卡支付,又能為出租車司機推薦路線,還能讓交通管理部門實現遠程車輛疏導。下個月底,秦皇島市3600多輛出租車將免費安裝上這樣的智能終端并投入使用。

  “這多虧了秦皇島優先為海淀園的企業開放市場!”首家正式落戶中關村海淀園秦皇島分園的企業、也是這批智能終端的研發生產企業——秦皇島千方信 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賀經鵬不由得感嘆。他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投資5000萬元的公交智能出行信息服務平臺系統建設基本完成,已在海港區文化路上安裝了 4座智能電子站牌用于測試運行,計劃7月份前完成覆蓋全市主要區域約300座公交電子站牌的安裝和運行。

  不僅是開放市場,秦皇島還正在籌劃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試點。“試點首先在開發區展開,我們希望從京津來到這里的企業能夠享受‘用一顆公章取代所有 手續’的便捷。”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新聞中心主任祖旭明介紹說。此外,在e谷創想空間,開發區還要求工商、稅務等部門每個月至少兩天上門服務,解決企業 難題。

  秦皇島的政策扶持,加上北京產業轉移的需要,使得海淀園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就吸引了來自北京的5個科技公司項目完成注冊并開展運營,“如果就整個開發區來看,這一年至少得有十幾個北京項目落地。”

  標準硬件+創新模式

  12家創業企業已簽入孵協議

  作為5個入駐企業之一,秦皇島漫游世紀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多少有點特殊,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對外經濟協作辦公室副主任牛洪濤這樣說道:“孵化器企業對于拉動地方經濟發展并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我們希望通過孵化器推動秦皇島的產業轉型升級。”

  為此,開發區把近3萬平方米的秦皇島開發區科技標準廠房12號,免費提供給漫游世紀使用,并為早期項目和初創企業提供開放辦公、早期投資、產業鏈孵化等服務。

  走進6層的科技標準廠房,內部水電改造已全部完成,漫游世紀總經理關耀渠正在介紹入孵企業的情況,“已有12家創業企業跟我們簽署了入孵協議,其中北京過來的企業有七八家,最小的一家只有一張辦公桌、一個工作人員……”

  關耀渠說,漫游世紀作為新型孵化器企業,就是要將中關村“創業孵化+創業投資”的模式引入秦皇島,延續中關村的服務理念,幫助新企業從0成長到 1,“不要求企業規模有多大,‘創想’,就是要有創意,有想法。”為營造秦皇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漫游世紀還正在策劃“京津冀‘云上創客’創 新創業大賽”,公開招募創業項目。

  企業家+科學家

  “秦皇島研發”成國內第一

  在海淀園之外,秦皇島企業與首都科研機構及高等院校的合作也由來已久,用祖旭明的話說,就是“科學家+企業家”的合作模式。比如,秦皇島(中科 院)技術成果轉化基地已累計引進16家企業實體;秦皇島惠斯安普醫學系統有限公司則與清華大學合作研發出了國內首臺健康風險評估設備HRA。

  據惠斯安普總經理陳忠林介紹,早在2013年,公司就與清華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研究中心開始了戰略合作。“國際上的健康風險評估設備有一個共同 問題,即采集數據不夠準確,比如早上和晚上測出的數據可能就不一樣,我們之前也一直被這個難題絆住。”陳忠林說,“后來在清華大學專家的幫助下,我們才把 采集數據的理療電極貼換成了生物醫學傳感器。”

  改造后的設備只需5分多鐘即可完成對人體的全面健康篩查,準確率達到96%以上。去年,該設備正式進入市場銷售后,已經被全國50多家三甲醫 院、體檢中心引進。如今,惠斯安普又在跟清華大學合作研發阿爾茨海默病診斷系統、微循環修復系統等新項目。而海淀園的日益發展,也在為秦皇島的“校企合 作”帶來更多的可能。

  新聞鏈接

  六大核心承接平臺融入協同發展

  記者從秦皇島市政府了解到,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定位要求,這個市將立足濱海、生態、港口、旅游等比較優勢和北戴河特殊地位,努力建設“國際濱海 休閑度假之都”“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京津冀區域融合創新先行區”“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打造綠色發展“國際名片”,并統籌規劃了“六 大核心承接平臺”。

  秦皇島市市長張瑞書介紹,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河北沿海地區率先發展戰略的推進,秦皇島步入了新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能不能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關鍵看承接平臺對不對路。

  秦皇島市以“大北戴河”、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秦皇島港等資源要素為重要依托,統籌規劃六大核心承接平臺,包括:非首都功能承接平臺、公共服 務功能承接平臺、會議商務功能承接平臺、現代物流產業承接平臺、戰略性新興產業承接平臺、以及京津農產品交易功能承接和供應平臺。

非首都功能承接平臺將主要依托北戴河休療養資源,重點承接首都二三級行政機構及國家咨詢機構、研究機構等企事業單位疏解和轉移。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