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青島眾創空間
5月27日,記者從嶗山區委、區政府、青島市科技局在國際創新園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嶗山區打造“構建創客新高地 打造青島中央創新區行動計劃”宣告啟動,市委常委、副市長王廣正出席活動。駐區高校、科研院所領導,駐區企業和服務機構的相關負責人也參加了這次發布會。
發布會上,嶗山區先后與清控科創、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海爾海創匯等機構簽署合作協議,引進高端服務機構,攜手區內優勢資源,打造 青島創客大街、海爾海創匯、青島眾創空間等專業化特色孵化空間,開展科技保險試點、科技小微企業債券融資等合作,為創客融資提供特色創新產品,打造“科技 增信”融資服務品牌。
近年來,嶗山區著力轉方式、調結構、穩增長、惠民生,扎實推進“三大戰略平臺”建設,科技資源特別是海洋領域科技資源得到有效匯集。區內有海大、青 大、科大3所高校,有中科院能源所等11家國家級和省級科研機構,總數均占全市40%以上。建成科技孵化器18家,孵化面積64.2萬平米,各級重點實驗 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數量全市第一。2014年,發明專利授權量全市第一。通過技術交易、科技金融等多種渠道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持續開展“科技增信”,今 年以來為35家科技企業發放貸款1.4億元。搭建“科技信貸風險補償準備金池”,為12家科技企業發放純信用貸款3500萬元。建立全省首家市場化運作技 術市場——青島藍智技術交易中心,全區技術交易額達18.15億元,居全市第一。
“1+1+2”拉開青島中央創新區大框架
嶗山區打破空間限制,對空間布局優化提升,著力構筑“一道一園兩街”,即青島濱海創新大道、青島國際創新園、青島金株創業大街和青島創客大街。通過空 間布局優化,打造多點輻射發展,專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的階梯型載體鏈。以海爾研發、海信全球研發基地、歌爾研發基地、澳柯瑪研發創新基地等 高端研發項目為支撐,打造產業源頭創新、高端要素匯聚、海內外創客云集的“青島濱海創新大道”。發揮青島眾創空間、海創匯等項目的帶動作用,引進專業機構 運作,打造示范化的青島國際創新園。扎實推進株洲路兩側升級改造,打造創客和創業資源聚集的“青島金株創業大街”。聯合青島大學以本部為核心,整合周邊區 域載體空間,打造開放式、全要素的“青島創客大街”。通過“1+1+2”空間打造,為各類創客提供300萬平方米以上創新創業載體。
“十大計劃、百項措施”點亮創客新高地
嶗山區立足全區高新技術產業優勢、高校院所及科研人才優勢、資本集聚優勢和生態環境優勢,制定提出了“十大計劃百項措施”,包括創新創業氛圍營造、體 制機制改革創新、政策洼地打造、空間布局優化提升、科技與金融融合創新、創新創業人才匯聚、人才安居樂業、科技服務平臺保障、龍頭企業領航、農村社區居民 創業十大計劃,每條計劃包含10項具體內容,確保條條計劃落到實處。
嶗山區堅持以創客為中心,打造三類創客隊伍。依托高校院所和科研人才優勢,打造高端人才創客隊伍,重點引進帶技術、帶項目、帶資金的創客,力爭到2017年,培育引進各類創客團隊1000支以上,具有國家級、省級人才稱號的人才總數達到150人。
嶗山區以行業領軍企業為帶動,打造企業創客隊伍,推動創客集聚創新、配套創新,扶持發展互聯網+、海洋+、大數據、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新興產業。
嶗山區面向社區居民,培育草根創客隊伍。充分利用互聯網營銷平臺,扶持發展茶產業、大饅頭、旅游服務業、花卉產業、休閑游、家政服務業、特色海產品等一批“互聯網+”特色產業。通過創客高地建設,力爭到2017年,新增創新創業主體1萬戶,扶持創客隊伍10萬人。
眾多創業“大咖”云集嶗山
嶗山區積極對接國內外知名服務機構,成功引進中關村創業大街運營商清控科創,依托青島大學建設青島創客大街,規劃建筑面積37萬平方米,形成集孵化、 路演、展示、培訓、生活、娛樂和社交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全要素的創客聚集地,大街由創客空間、創客公寓、創業咖啡、路演中心、創業學院等組成,建成后將成 為青島乃至全國最具競爭力的全產業鏈式的特色創客創業園區,為打造青島中央創新區提供強力支撐。近期來成功承辦了“創業青島千帆行動計劃”啟動儀式、海爾 創客周等創新創業活動;與廣州創新谷、黑馬會達成合作協議,積極與bingo咖啡、創業周末、小米you+國際公寓等服務機構洽談溝通;成功推動建設海創 匯、青島眾創空間。通過創業“大咖”們的聚集,促使我區的創新創業孵化服務水平顯著提升。構建研究開發、科技成果轉化、檢驗檢測認證、創業孵化、知識產 權、科技咨詢、科普、科技金融、綜合科技服務和社區創新創業等10個服務平臺。力爭到2017年,培育專業服務機構100家以上。
5億資金池助推創客潮
要使創新創業蔚然成風、開花結果,必須破解制約創新創業的體制機制障礙,有效整合政策資源,推動政策落地,打造更有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基于此, 嶗山區出臺了《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科技創新“六項工程”的意見》,聚焦載體建設、產業培育、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聚集、知識產權等六個方面,搭 建了較為完善的政策框架。今后,嶗山區每年設立5億元的政府創新創業資金池,用于市場化運作創新、創業、創客引導基金,實施產業、載體、運營機構、創新創 業主體、科技服務機構、公共服務平臺、科技金融、知識產權、成果轉化和創業企業市場等建設工作。力爭到2017年,全區新增創新創業主體1萬戶,扶持創新 創業人員10萬人,打造成功“小巨人”企業100家以上。
嶗山區構建研究開發、科技成果轉化、檢驗檢測認證、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科技咨詢、科普、科技金融、綜合科技服務和社區創新創業等10個服務平臺。力爭到2017年,培育專業服務機構100家以上。
科技金融保駕實體經濟發展
為有效破解輕資產科技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嶗山區搭建了科技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打造創新創業全產業投資鏈條。引進了青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正在推進與清 控科創、海爾賽富基金、上海新生源等合作成立創業投資基金。探索開展科技保險、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創新業務,推進互聯網金融平臺建設,正在推動海草眾籌、 藍海股權眾籌等一批互聯網金融平臺建設。在此基礎上,嶗山區將建設青島PE(基金)中心和互聯網金融中心,培育發展產業化基金,建立天使投資人聯盟,建立 科技信貸風險共擔和績效獎勵機制,鼓勵設立科技金融服務專業支行或特色支行,建立金融互通共享合作交流平臺。力爭到2017年,扶持產業發展、創新創業的 基金規模達到100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