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一帶一路”戰略《中關村核心區促進企業國際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聚焦科技企業國際投資、并購的新趨勢,服務企業國際化發展新需求,9月21日海淀園管委會舉辦了“環球商機”重點活動-“牽手盧森堡,助力中關村海淀園高新技術企業走進歐洲”商機研討會。
為了充分發揮盧森堡的金融優勢和畢馬威全球的專業化服務優勢,海淀園管委會與盧森堡畢馬威公司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正式建立伙伴 關系,雙方將共同為園區企業在歐洲展開的有關并購和業務拓展提供專業化服務,提升海淀園及園區企業在盧森堡和歐洲的國際化水平,助力園區企業在國際化的道 路上走得更遠。
盧森堡駐華使館副館長、盧森堡金融促進署等政府官員,盧森堡畢馬威公司、工商銀行歐洲總部機構、匯豐銀行和中關村投資基金機構等 專業服務機構以及海淀園80余家科技企業共聚一堂,針對海淀企業國際投資、并購的現實需求與問題、就如何搭建國際資源對接橋梁、提高跨境結算效益等話題展 開熱烈討論。世界級專業服務商的傾情加盟、金融中介機構的熱情參與、園區企業“走出去”的強烈意愿,使這次活動成為2015年海淀園“環球商機”系列活動 的亮點。
海淀園以“中國硅谷”著稱,是中國的科技創新中心和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中關村科技園區的核心區和發源地。截止2015年6月 底,園區內有科技型企業12000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300多家,占全國總數的1/10,數量居全國高新區之首。上市、掛牌企業總數已達416 家,其中,境外上市64家。
經過多年的創新發展,海淀區科技企業的國際化從產品出口、技術出口發展到資本輸出,國際投資與并購成為一種新的趨勢。最近的一項 調查顯示,園區76%的企業有強烈的國際化發展意愿。海淀區不僅在政策、資金、平臺等多方面助力企業國際化發展,而且針對國際投資的關鍵環節,開展先行先 試工作。繼去年在全國率先進行了企業境外并購外匯管理創新試點,并成功地被推廣到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計劃之后;今年,海淀區再次率先開展外債宏觀審慎管理 的試點,允許中關村核心區內符合條件的中外資高新技術企業按照不超過上年末經審計凈資產的兩倍借入外債資金,并按規定結匯使用,統一中外資企業外債管理政 策。中關村核心區內1萬多家中外資企業將直接受益、享受便利。
對接國際資源和專業服務機構,助力企業國際投資。盧森堡是歐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投資基金中心,也是歐元區最重要的跨境人民幣業 務中心,位居我國對歐元區國家直接投資首位。畢馬威國際集團是全球領先的專業服務提供商,在全球155個國家擁有分支機構。目前在全球擁有超過16.2萬 名專業人才,提供審計、稅務和咨詢服務。盧森堡畢馬威的中國業務部是畢馬威全球中國業務網絡的一部分,扮演著連接中國和歐洲業務橋梁的角色。雙方建立伙伴 關系后,盧森堡畢馬威中國業務部可以借助畢馬威集團分布全球的網絡和資源,為海淀園企業提供并購、稅務結構與申報、會計、另類投資、以及規避未來挑戰的法 律咨詢等服務,使客戶從它的全球各中心廣博的技術和監管知識中受益,從而幫助海淀園企業拓展其在歐洲的業務。
2015年海淀園新推出的“環球商機”系列活動是落實國家“一路一帶”戰略和《中關村核心區促進企業國際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助力園區企業加強國際交流,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的重要舉措,“環球商機——盧森堡商機研討”活動是本年度系列活動的重點。通過舉辦活動,園區企業對接盧森堡 駐華使館、商會、金融機構、中介機構等平臺,進一步了解盧森堡作為歐洲金融中心的獨特優勢。相信隨著建設歐洲科技金融中心戰略的實施,盧森堡在中資企業走 進歐洲的進程中橋梁和紐帶作用會日益明顯,對接盧森堡將是中小型企業對歐洲投資的優選途徑之一。
背景資料:
從國際形勢來看,在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中,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融合互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和跨國公司在推動企業國際化中扮演 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由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科技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驅動力。跨國并購、對外直接投資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的現實選擇。2014 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1160億美元,同比增長15.5%,實際已成為資本凈輸出國。打破原來國企并購占絕大多數的格局,新興科技行業奮起直追,通過國際 投資和并購,提升企業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品牌知名度,快速拓展國際市場。
從海淀來看,作為高科技企業最聚集的地區,中關村科技企業與生俱來就與國際市場、國際資本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很多企業創始人、 合伙人都有海外留學背景或者海外公司、跨國公司大中華區從業經歷。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國際人才正源源不斷涌入中關村,參與企業科技 創新,或直接創辦企業。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園區留學歸國人員創辦企業6000家,園區76%的企業有強烈的國際化發展意愿。
為此,海淀以企業為核心,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雙向互動,充分發揮政府、企業、社會機構三方協同優勢,聚焦技術、人才、市 場三個關鍵要素,著力促進海淀高科技企業國際化發展,加快將海淀打造成為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節點之一。一是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早在2006年,海淀就 在全國高新區率先設立了國際化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企業國際合作研發和國際市場拓展。僅2014年,就支持了26個項目,金額達到1800多萬元。去年 底,又發布了《中關村核心區促進企業國際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重點搭建國際化創新創業孵化、國際化信息服務、國際化第三方專業服務和國際品牌宣傳推廣四 個平臺,深入實施企業技術創新全球協同、國際化人才匯聚、國際市場拓展、國際化發展環境優化等四項行動。二是搭建企業國際化發展服務平臺。1991年,海 淀園加入了世界科技園區協會;1995年,在中國首次承辦世界科技園區協會年會;2004年,在全國率先推出企業走出去的一站式服務平臺iBridge, 并舉辦各種活動,對接全球創新資源。海淀園每年接待400多位全球各地的來訪者;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參加國際交流,融入國際競爭格局。2014年, 聯合中關村管委會、中關村發展集團、中關村軟件園等單位共同設立“中以創新發展基金”,首期3000萬元,打造集技術引進、成果轉化、創業孵化和產業發展 功能于一體的高科技創新與轉移平臺。三是培養國際化人才隊伍。從2012年開始,每年都舉辦企業國際化人才培訓班,由政府出資培訓企業高管,面向海淀園高 新技術企業,每年培訓80個學員。培訓班通過學員與老師、學員與學員間的國際化思維碰撞、經驗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目的。
下一步,海淀將繼續致力于營造有利于企業國際化發展的政策和市場環境。一是著力營造有利于企業國際化發展的政策環境。重點推動國 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外匯管理部啟動外債宏觀審慎管理試點,允許中關村核心區內符合條件的中外資高新技術企業按照不超過上年末經審計凈資產的兩倍借入外債資 金,并按規定結匯使用,統一中外資企業外債管理政策。中關村核心區內1萬多家中外資企業將直接受益、享受便利。二是加速聚集支撐企業國際化發展的金融資 源。目前,海淀區各類法人金融機構993家;股權投資機構928家,占全市的一半以上,管理基金規模3113億元。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海淀共發生 358起股權融資案例,占全市投資案例總數的41.1%,占全國融資案例總數的12.5%;其中,已披露金額的案例獲投金額達409.13億元,占全市股 權融資總額的23.7%,占全國股權融資總額的9.5%。海淀已成為全國股權投資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海淀將緊緊圍繞全國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的定位,加速聚集 各類科技金融服務機構,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三是重點支持有實力的企業開展海外并購。支持境內并購基金、上市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開展海外并 購,投資境外有成長潛力和核心技術的創業企業,促進先進科技成果回國轉化和技術轉移,對海外并購過程中所發生的中介費用,給予一定比例的補貼;鼓勵設立海 外孵化器、產業園,培育海外原創技術和項目,并支持其到中關村核心區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