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793米,這是百度地圖上從中關村大街到中關村創業大街的最短直線距離。
從當年“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的起點,位于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海淀園)海淀大街的海淀1號樓——海龍大廈一路向西,全自動化機器人咖啡間、 中關村夢想實驗室、中關村國際創客中心等一批富有時代氣息的新空間相繼映入眼簾;與之一路相隔的,是創新工場、厚德創新谷、中國國際技術轉移中心、中國技 術交易所等一批聲名鵲起的創新機構;密集環繞四周的,則是微軟、新東方、愛國者、愛奇藝等一批蜚名中外的科技企業……
步入“十二五”以來,中關村海淀園創新的步伐邁得更快:我國首個創業服務業聚集區、首家知識產權法院、首個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在這里成立,我國首個國家人 才特區、國家科技金融功能區、國家技術轉移集聚區的主體功能區落戶于此;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正在加速崛起,新戰略、新模式、新服務正在加速推進,35 年電子賣場時代正在終結,全新的中關村大街規劃正式發布……伴隨著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風起云涌,中關村海淀園正在創新發展中闊步邁向全世界。
“今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事實上,這五大發展理念也是對中關村海淀園"十二五"探索發展的全面總結,更是中關村海淀園未來5年發展的行動先導。”北京市海淀區委常委、副區長、中關村海淀園管委會主任孟景偉表示,“未來,中關村海淀園將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圍繞首都"四個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引領北京建成全球科技創新中心。”
聚焦“創新”發展 穩增長調結構實現雙平衡
在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中關村海淀園“十二五”期間經濟發展仍舊保持量增質更優、調速不減勢。
2010年,7054.74億元;2011年,8782.82億元;2012年,10665億元;2013年,12533億元;2014年,14400 億元;2015年1-10月,11038.41億元……一條漂亮的增長曲線,展示出中關村海淀園“十二五”期間持續提升的經濟創新能力。
在嚴峻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下,在不斷騰退落后產能的大調整中,中關村海淀園緣何能快速找到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點?
“自2009年國務院批復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北京市批復中關村海淀園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后,北京市海淀區就開始舉 全區之力全面推動核心區建設,各部門都把支持創新作為首要工作之一,協同配合推進園區創新。”中關村海淀園管委會副主任、對外合作處處長黃英對記者表示。
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到中關村海淀園集體學習時全面闡述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肯定了中關村在國家科技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提出面向未 來,中關村要加大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為全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更好示范引領作用。
2014年9月召開的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創新的“東風”,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浪潮。
中關村海淀園的領導班子深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首先要從政策入手。2014年,為了進一步加強對自主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 扶持,中關村海淀園將扶持政策從原來的“1+10”體系調整優化為“1+4+1”體系,使支持創新的政策更有針對性、更有力度、更傾向價值鏈高端,政策輻 射面不僅面向國內市場,也面向國際市場。同時,中關村海淀園不斷創新政策的鼓勵方式,相繼設立了股權投資基金、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金以及海外創新母基金 等,從單一的政府獎勵的優惠政策演變成綜合運用政府政策、資金、平臺、網絡等多種手段,營造開放創新的良好環境。
“十二五”期間,中關村海淀園緊跟時代脈搏,著力推進“一城三街”建設,以“大上地”地區為核心打造中關村軟件城;以中關村西區為核心,建設創新創業孵化一條街、科技金融一條街、知識產權與標準化一條街。
“十二五”期間,國內首個創業服務業聚集區——中關村創業大街在中關村海淀園誕生,這條僅有200多米長的大街幾乎集聚了創新創業的所有要素。中關村海淀園創業孵化鏈條也不斷完善,各類創業服務機構已超過百家,創業服務發展已與硅谷趨于同步。
“十二五”期間,中關村海淀園科技金融模式創新活躍,互聯網金融興起,眾籌、P2P等模式不斷出現。為此,中關村海淀園設立了互聯網金融中心、互聯網金融基地和互聯網金融產業園,出臺了相關政策支持科技金融發展。
“十二五”期間,中關村海淀園深入推進知識產權戰略,成立全國首支專利運營基金,全國首家知識產權法院落戶海淀,建設北京市知識產權國際交流合作基地,專利指標保持在北京市首位。
“十二五”期間,中關村海淀園一次次肩負新使命:2011年3月,中關村海淀園成為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北京市啟動中關村人才特區的主力軍;2012 年8月,國家九部委會同北京市以中關村核心區為基礎建設國家科技金融功能區;2013年4月,科技部與北京市在中關村西區共建國家技術轉移集聚區和國際技 術轉移中心……
據統計,中關村海淀園“十二五”期間實現了總收入年均增速達15%、技術合同累計成交總額達4000億元、新增年收入超百億元的科技企業數累計達20個、產業領軍人才累計達40人等目標。
力促“協調”發展 園區經濟產業呈現良性互動
一排排整齊的高樓大廈、工業廠房相繼映入眼簾,一條條筆直的大道兩旁綠樹成蔭、鮮花似錦。這就是記者眼前的海淀北部生態科技新區,一個充滿活力、風景秀麗的科技新城。
或許少有人想到,就在幾年前,這里還是位于中關村海淀園邊緣地帶一片荒蕪的農村郊地。
如今,華為、用友、騰訊等600多家知名企業密集扎堆于此,百度一期、華勝天成(600410,股吧)等11個重大產業項目相繼竣工,聯想全球總部、新浪研發中心、中關村壹號中區等重大產業項目結構封頂,四維圖新(002405,股吧)等產業項目開工建設,投資總額329億元的160個正式項目在2015年開發建設……日新月異的海淀北部生態科技新區正成為繼中關村西區之后又一個創新創業高地。
2012年10月13日,《國務院關于調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空間規模和布局的批復》正式印發。中關村海淀園規劃面積擴容至174.06平方公里,占中關村“一區十六園”三分之一強。
擴容后的中關村海淀園肩負起在更大范圍內促進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的任務,也肩負起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責任。
為此,中關村海淀園不斷優化城鄉產業布局,積極推動鄉鎮產業基地建設,改善城鄉產業服務,建立健全園區經濟和鎮域經濟良性互動發展機制。
中關村海淀園南部鄉鎮根據經濟發展需求,因地制宜地摸索和發展與高科技產業相配套的鄉鎮產業園。目前,中關村海淀園玉淵潭農工商總公司——中關村玉淵潭 科技商務區、東升鎮、四季青鎮三個鄉鎮產業園發展態勢良好,東升科技園和玉泉慧谷已作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典型模式得以在北京市進行推廣,位于海淀北部的北 部四鎮鄉鎮產業園推行“一鎮一園”,已處于起步階段。
其中,四季青鎮已建成玉泉慧谷、靜芯園、北塢創新園、紫光商務園、益園文創基地、青東商務區、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7個鎮級產業園,其中玉泉慧谷、益園已經憑借其特色的運營管理模式,成為北京市鄉鎮產業園開發的示范。
東升鎮一期已經建成投入使用,入駐了以泛華測控、國科激光、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等為代表的高科技企業135家。二期正在建設中,計劃2016年基本建成。
一個功能布局合理、區域協調發展的中關村海淀園正在逐步形成。
推動“綠色”發展 戰略性新興產業成增長點“十二五”期間,中關村海淀園經過調研分析,選擇了自身最具比較優勢、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前景廣闊、產業輻射帶動能力強的“6+1”細分產業領域,把導航與位置服務、移動互聯網與下一代互聯網、云計算、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材料與能源環保產業以及文化科技融合產業作為現階段聚焦培育的新興產業,著力打造擁有技術主導權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2013年,中關村海淀園出臺了《海淀區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路線圖及三年行動計劃》,制定了《進一步加快核心區科技創新發展實施方案 (2013-2015年)》。2014年,中關村海淀園出臺了《中關村核心區先進工業三年行動計劃》,修訂了產業政策,形成了“1+4+1”政策體系。
2014年,中關村海淀園在細化修訂產業技術路線圖的過程中,梳理了相關產業的“四個一批”階段性成果。
截至目前,中關村海淀園已初步形成“6+1”產業,國內外具有重大影響科技成果共217項。
其中,TD-SCDMA關鍵工程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應用、重大或新發傳染病新型疫苗、近距離無線寬帶、兆易創新和北京君正(300223,股吧)的40/28nm工藝節點技術、高純稀土金屬提純技術、多能源互補的分布式功能系統、脫硫技術裝備和煙氣綜合治理技術等核心技術的突破,已使中關村海淀園在相關技術領域達到全球領先水平。
此外,中關村海淀園通過國家“千人計劃”、北京“海聚工程”、中關村“高聚工程”、中關村海淀園“海英人才”等專項人才工程,引進和培養吳恩達、羅永章、鄧中亮、雷軍、鄧中翰等159位優秀創新人才,帶動了園區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
5年來,中關村海淀園通過政策支持和金融支持等多種方式,共培育和引進260家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其中大唐電信(600198,股吧)、小米科技、聯想、百度、雙鷺藥業(002038,股吧)、合眾思壯(002383,股吧)、碧水源(300070,股吧)科技等企業已成為支撐和引領中關村海淀園產業發展的核心骨干,已形成了包括小米、聯想、血脂康膠囊、四維圖新、愛奇藝、碧水源等120個國際知名品牌。
堅持“開放”發展 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
近幾個月來,中關村海淀園頻頻傳出國際“大咖”造訪的消息:
9月9日,諾貝爾獎獲得者喬治·斯穆特造訪中關村并確定在中國第一筆投資;10月24日,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來到清華經管學院發表中文演講;10月26日,有“數字文化代言人”之稱的凱文·凱利在中關村創業大街舉行新書發布會……
而就在10月底閉幕的中關村創新創業季(2015)上,共有來自澳大利亞、意大利、韓國以及我國香港地區等在內的32個國家和地區的451家機構、約4萬人次參與了此次盛會。
“十二五”期間,中關村海淀園大力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搭建企業國際化發展支撐服務平臺,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如今,中關村海淀園管委會幾乎每周都要接待1-2個海外訪問團,幾乎每天都有國際化活動在中關村海淀園舉行。
11月18日,中英企業家圓桌會在京舉行,這是中英政黨高層對話啟動8年來,雙方首次召開企業家圓桌會。中方共有8家發言企業,其中7家來自中關村海淀園;而在此前舉行的中美企業圓桌論壇上,所有6家企業都來自中關村海淀園。
為用好政策杠桿,中關村海淀園研究制定促進企業國際化發展的相關政策文件,設置專項資金引導國際化活動。2012-2014年,國際化發展專項資金支持了80項國際化項目,支持金額5203.49萬元。
“為幫助企業走向國際市場,中關村海淀園率全國之先,推出了境外并購外匯管理和外債宏觀審慎管理兩項政策,大大方便了企業的國際拓展,其中境外并購外匯 管理試點政策被推廣到東北老工業基地整振興計劃。”黃英介紹,在過去,企業跨國并購需要先通過審批,往往容易錯失最佳并購時機,如今,中關村海淀園推行的 境外并購外匯管理試點實現先備案后履行相應手續;外債宏觀審慎管理政策則為企業境內外、本外幣、長短期及集團內部資金調度節省了時間和成本,為企業境外融 資提供了優惠和便利。
自2012年起,中關村海淀園開始舉辦“海淀園企業國際化實訓班”,邀請國內外專家、成功創業企業家、資深管理者作為課程講師,圍繞“企業國際化戰略、品牌、人才、技術與知識產權、市場、資本、國際認證”等核心國際化要素進行教學和研討。
2015年,中關村海淀園落實“一路一帶”戰略,結合企業需求,組織了“環球商機系列活動”,截止目前,已經舉辦了11次不同國別的投資對接活動,架設 外國駐華使館、社團、外國商會與海淀園企業的橋梁,助力企業的國際拓展,受到企業和相關國際機構的好評,并發來感謝信。
近日,得益于中關村海淀園實施的國際化戰略,北京佳訊飛鴻(300213,股吧)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中標肯尼亞蒙內鐵路通信項目。近幾年來,佳訊飛鴻不斷通過外延式發展加大國際業務的拓展,加快國際化進程,已經與亞洲、非洲、北美洲等境外客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產品成功應用于多個國家的基礎建設中。
事實上,佳訊飛鴻只是中關村海淀園企業成功開拓國際市場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中關村海淀園保持和國際相關組織與機構的聯絡,促進企業與國際機構的交流合作,目前已與韓國、美國、德國、法國、葡萄牙等幾十個國際機構保持日常聯絡。
國際化影響力的與日俱增直接推動了國際創業投資的發展。近年來,跨國投融資機構在中關村海淀園發展迅速,新設立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數量超新增項總量的50%。
全民“共享”發展 科技創新成果惠及百姓
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區域經濟,根本出發點在于提升百姓的幸福生活指數。
“十二五”期間,中關村海淀園加大民生科技投入力度,重點實施一批民生科技示范工程,加大科普事業投入力度,健全科普管理與服務體系。
2014年,中關村海淀園會同北京市海淀區農委和園林局啟動了首批海淀區農業科技示范園的認定工作,首批認定了15家園區。在農業科技示范園內組織了一批新技術新產品示范應用,涵蓋節水痕灌、生物農藥、作物新品種等多個領域。
此外,中關村海淀園還不斷豐富文化服務,鞏固文化產業優勢,建設一批區域性文化活動中心、街鄉文化服務場所,形成市民15分鐘文化服務圈。
如今,中關村海淀園正在全力打造五道口地區的異域文化特色街區、以中央民族大學為軸心的民族文化特色街區、頤和園和圓明園周邊的傳統文化特色街區、中關村廣場周邊的時尚文化特色街區等四大主題性精品文化街區。
此外,中關村海淀園還加快建設北太平莊地區影視制作產業聚集區、學院路沿線動漫游戲設計產業聚集區、魏公村和白石橋地區表演藝術產業聚集區、甘家口地區工業與城市設計產業聚集區,提升海淀城市文化服務功能。
2014年以來,中關村海淀園加強園區創新發展和新技術新產品展示應用,舉辦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展覽活動,共接待公眾約15000人次,科技周流動展接待2萬余人次。
2015年,中關村海淀園加快建設科技中心智慧城市展示基地、青少年成長和創新基地、數字科技館示范基地建設,實現科技中心更大程度的轉型發展。
深化未來發展
繪就“十三五”美麗藍圖
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謀劃之年。在這重要的歷史節點時刻,中關村海淀園也在思考未來發展路徑。
11月25日,北京市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審議通過了市委《關于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全會決議。會議閉幕后,北京市海淀區連夜召開區委常委會擴大會議,認真深入學習領會,并且在區委關于海淀區十三五規劃建議中進行了對接落實。
放眼未來,中關村海淀園將從首都發展全局出發,找準定位,厘清思路,完善措施,確保中央和市委各項部署要求在海淀落地生根,取得實效。
“十三五”期間,中關村海淀園將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牢牢把握海淀作為首都中心城區的戰略定位、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和文化創 新雙輪驅動發展戰略,探索推動制度創新、理論創新,將中關村核心區的功能和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的建設有機統一、融合推進,探索新時期創新驅動發展的新 途徑、創新型經濟發展的新方式。
“十三五”期間,中關村海淀園將按照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和文化中心的要求,結合中關村核心區、“三山五園”歷史文化景區和京西歷史文化旅游發 展區的稟賦優勢,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完善改革創新的體制機制和平臺建設,借力“瘦身健體”調整優化中關村科學城等城市結構和產業功能區布 局,在廣泛開展創新創業的基礎上,有所為有所不為,聚焦提升“高精尖”創新型經濟發展水平,探索形成創新引領、輻射示范的發展新模式、新路徑。
“十三五”期間,中關村海淀園將堅持開放發展。發揮海淀在國際交往功能中的獨特優勢,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通過開放聚人才、聚項目、聚資金,全面提升服務國際交往的軟硬件水平和重大活動的服務保障能力,樹立和提升開放的、國際一流的中關村核心區形象。
“從經濟社會長期發展趨勢看,我國科技進步對增長的貢獻率將不斷擴大,將更注重經濟發展質量,更加注重民生和公共服務發展。”孟景偉表示,“所以,未來 中關村海淀園也將更加注重全要素生產率對經濟增長的實際貢獻,進一步深化民生和公共服務發展,將中關村海淀園不僅建成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也建成真正 惠及百姓的幸福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