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白菜心”,不做“白菜幫子”。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是對北京的新要求。作為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主陣地和排頭兵,中關村示范區一區十六園積極貫徹相關決策部署,下大力氣調結構、促轉型、助升級,著力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
據初步統計,2014年中關村企業實現收入3.57萬億元,同比增長17.2%;利潤和稅收同比增長25%左右;從業人員人均貢獻收入179.4萬元,同比增長11.7%。換句話說,平均每億元收入,在2013年需要62人完成,在2014年僅需56人。而從能耗來看,中關村萬元增加值能耗0.079噸標煤,約是同期北京市水平的1/5,全國水平的1/10。
能耗降,收入增,靠的是打造“高精尖”經濟結構的不懈努力。走進中關村各分園,胡同正變身創意工廠,工業老廠房、市場變成研發中心,納米材料、重大新藥、互聯網金融等“高精尖”在各分園成為常態。
首都功能核心區分園:騰籠換鳥發展“高精尖”
東城園 胡同變身創意工廠
雍和宮之南,北新倉西側,便是東四的板橋南巷胡同,胡同西口坐落著人民美術印刷廠老廠房。從外看,這里與其他的老舊廠房一樣,外立面是整潔密實的紅磚。不過,走進廠區內部,才發現別有洞天。昔日機器轟鳴的印刷車間,如今已經變身為時尚的產品設計展示廳和辦公場所,地標建筑正在這里設計……這里集聚的20余家國內甚至國際頂級的文創企業,以9畝地的面積,創造著年產值5億元的經濟奇跡。
像這樣轉型的老廠房,在中關村東城園有個昵稱––“胡同里的創意工廠”。沒增一分土地,東城園利用舊廠房、老院落“騰籠換鳥”發展文創產業,1600余家企業入駐19家“胡同創意工廠”,培育了光線傳媒、盛世驕陽等一批國內外知名文創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
2014年,東城園高新技術企業預計實現收入1400億元,同比增長83.1%。高端產業功能區效益明顯提升,勞均產出率超過215萬元/人。
西城園 互聯網金融借勢騰飛
幫顧客節省每一分錢的宗旨和“一站式”購物的概念,讓沃爾瑪逐漸成長為行業翹楚,并成為全球最大的公司。“80后”許澤瑋的夢想則是做金融界的沃爾瑪。他所創辦的互聯網金融平臺––“91金融超市”于2011年9月上線。
該平臺定位為線上金融中介,保險、車險、證券、基金等金融產品的特點、優劣,用戶都可以比較。乘著互聯網金融的東風,91金融超市迅速壯大。平臺每天能產生上百萬次金融消費,創造了接近1000億元的交易量。
在91金融超市坐落的中關村西城園,互聯網金融、文化創意等符合首都城市定位的產業蓬勃發展,形成了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以設計服務、出版創意、科技金融、智慧產業為主要特色的產業格局。此外,西外大街特別是動物園批發市場的騰籠換鳥和業態調整工作也穩步推進。園區2014年全年高新技術企業預計實現總收入1759億元,同比增長65.9%;企業實繳稅費總額94.8億元,同比增長56.5%。
城市功能拓展區分園:技術創新引領“高精尖”
朝陽園 高新技術支撐發展
站在刷卡機前,乘客不再需要翻包找交通卡,只需輕抬手腕,“嘀”一聲便可刷內置交通卡的手表通過。這就是由中關村朝陽園企業握奇提供的首款具備近場支付功能的智能手表。作為隨身“可穿戴”的支付設備,產品可應用于公交及小額消費等領域。
作為一家數據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握奇研發了國內第一個智能卡安全操作系統、國內第一款融合了非接觸小額支付與網上交易的產品,涵蓋移動支付、金融IC卡、交通卡、金融社保卡、網銀安全認證設備等多個領域,為數億用戶的身份認證與安全交易保駕護航。
在朝陽園,一大批像握奇這樣的企業正蓬勃發展。2014年,朝陽園嚴格執行“置換、清退、準入、獎勵”四大機制,做好減法和加法,特斯拉中國、陌陌信息、觸控愛普等總部企業入駐。2014年,朝陽園實現高新技術企業預計實現總收入3950億元;實現利潤總額465億元,同比增長35.6%,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朝陽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海淀園 “一城三街”成引擎
海淀區上地,中關村軟件園。在這里,看不到生產線,見不到原材料。在綠樹掩映的辦公樓里,技術人員坐在電腦旁敲敲點點,通過“人腦+電腦”的“二腦”組合就創造出了綠色的GDP。中關村軟件園雖然僅有2.6平方公里,卻集聚了百度等277家軟件企業總部和全球研發中心。
2014年,中關村軟件園入駐企業的總產值預計達1400億元,每平方公里產值541億元,單位密度產出居于全國領先地位,而萬元GDP的能耗僅為北京市平均值的1.5%,具有高端、高效、微能耗、零污染的低碳化特征。
中關村軟件園是海淀園發展的一個縮影。目前,海淀園正在打造“一城三街”,即以“大上地”地區為核心打造中關村軟件城,發展適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以中關村西區為核心,建設創新創業孵化一條街、科技金融一條街、知識產權與標準化一條街,發展科技服務業。2014年,海淀園高新技術產業預計實現總收入1.44萬億元,同比增長15%。
豐臺園 攜手發展前沿技術
作為新材料家族中的一員,石墨烯有著顯赫的地位。這種由碳原子構成的單層片狀結構的新材料,因其是已知的世上最薄、最堅硬的納米級材料,而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2014年12月,英國布魯內爾大學高級石墨烯工程中心中關村豐臺園研發中心正式授牌,“石墨烯材料通過增材技術(3D打印)在汽車領域的高端應用專項”啟動。這是北京首個以石墨烯新材料為關鍵技術的國際合作項目。未來,豐臺園將打造近40萬平方米的石墨烯產業園,重點布局石墨烯研發、孵化、檢測認證、技術與產品交易等公共服務平臺,吸引全球石墨烯研發機構、原材料生產企業、應用材料及元器件企業入駐。
目前,豐臺園已形成軌道交通、軍民融合、應急救援、節能環保等四大主導產業,2014全年預計實現總收入3600億元;預計實現技術收入335億元。
石景山園 科技金融文化融合
不聞馬達轟鳴,不見鋼花飛濺。寒冬臘月,位于中關村石景山園的首鋼老廠房看上去一片寧靜。實際上,這里正積蓄著轉型的動能。
廠區西側,矗立著幾個幾十米高的巨型混凝土圓罐,這里原本用來存放煉鐵原料。而現在工人正在里邊忙碌,將建筑改造為文化創意基地。改造完畢后,該項目將成為一條吸引文化創意、研發及設計類企業聚集的“天街”,成為名符其實的“京西798”。
事實上,文化創意只是首鋼轉型發展的產業之一。在石景山園,科技金融文化的融合已經成為了一條主線。動漫網游、數字內容、創意設計等文創產業助推石景山成為“中國數字娛樂第一區”;集支付、金融信息服務、征信、大數據挖掘等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入駐和發展,形成了互聯網金融產業的特色優勢。2014年,園區預計實現收入1450億元,同比增長22.5%。
城市發展新區分園:新興產業集群井噴發展
通州園 種業培育打破壟斷
北京東南,通州區于家務鄉,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通州區國際種業科技園區正在建設。這是中關村第一家種業類科技園,也是國內第一家圍繞種業全產業鏈打造的科技園區。
在這里,科研院所與種業企業合作,讓品種選育更趨商業化和專利化。這里培育的“京葫36號”等許多本土蔬菜良種,打破了國外壟斷。
目前,通州國際種業科技園已成為種業企業和科研院所研發的聚集區,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及科研單位50余家,90%以上的種業企業擁有自己的研發中心。
在通州園,像這樣的特色產業基地并不孤單,光機電一體化產業基地、金橋科技產業基地等都形成了各自的優勢產業。2014年,園區產業發展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增強,預計全年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總收入352.6億元。
順義園 高科技“點紙成金”
用紙也能“糊”出飛機的重要部件?您別不信,在中關村順義園,由北京市和中航工業共同出資組建的中航復材就實現了這個奇跡。一部分專用紙原料,經過復雜的技術加工后,就能變成比鋁和鋼還要堅實可靠的復合材料,應用在飛機、高鐵等交通工具上。
以前,這種復合材料長期依賴進口。如今,中航復材自主研制的技術,不僅使這一材料突破國際壟斷供給國內,還開始遠銷國外。
在順義園,像中航復材這樣“點紙成金”的企業越來越多。數碼視訊、中航復材等擁有強大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已發展成新興產業的領軍企業。地理信息、激光電視等產業成為順義園繼航空、汽車兩大產業集群后的新興產業,不斷助推順義園從制造向創造轉變。2014年,順義園預計實現收入598億元,同比增長50.7 %;利潤16億元。
大興-亦莊園 產業鏈走向高端
對于3個月至5歲大的嬰兒來說,為了預防百白破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等4種疾病,嬰兒要忍受8針的痛苦才能對這幾種病全部免疫。位于大興-亦莊園的民海生物,在國內率先研制出這種四聯疫苗,打2針就能免疫4種疾病,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創新創新再創新,不斷提升科技研發能力,是大興-亦莊園的生動寫照。2014年,全國進入臨床試驗的Ⅰ類生物新藥共有11個,其中5個來自園區的神州細胞、百泰生物等企業。其他產業領域亦不斷向產業鏈高端延伸。比如,京東方研制出9.55英寸AMOLED柔性顯示屏,讓手機 像紙一樣卷曲放到口袋里,標志著我國企業在柔性顯示領域取得了技術與工藝的重大突破。中芯國際28納米工藝量產,實現我國集成電路制造工藝新突破。
2014年,園區“四個一批”高精尖項目建設持續推進, 20個項目投產,新增產值44億元;義翹神州等20個項目開工,其中過半數為研發和總部類企業。
昌平園 新興產業強勁發展
2014年9月,成立僅5年的中關村企業百濟神州收到了德國制藥巨頭默克雪蘭諾的900萬美元付款,而就在4個月前,百濟神州還收到了后者打來的500萬美元付款。
所賣何物?不是投資,不是產品,而是技術。根據兩者簽訂的協議,默克雪蘭諾將收購百濟神州研發的兩種抗癌新藥在中國以外市場的開發權。百濟神州為此可獲得最高達4.65億美元的收益,1400萬美元僅僅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國際領先制藥企業高價收購中國自主研發新藥,反映了中國新藥研發能力取得明顯提升,并日益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可。
在中關村昌平園,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欣欣向榮,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產業也蓬勃發展,未來科技城等重點項目穩步推進。2014年,預計昌平園全年可實現總收入340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5.5%。
房山園 高端制造漸成氣候
地鐵4號線列車經過圓明園和北大東門站時,乘客會感覺到車輛噪音和振動明顯減少。數據顯示,這段路的振動噪音比其他路段減少20分貝。這是因為,鐵軌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路基不是緊壓在基底上,而是“懸浮”在基底上方約3厘米的位置。“懸浮”的裝置名為“阻尼彈簧隔振器”,相當于在路基和基底之間鋪了一層“床墊”,達到減震效果。
依靠這一自主研發的技術,中關村房山園入園企業九州一軌獲得了北京、哈爾濱、鄭州等城市的地鐵項目合同。
走進房山園的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產業基地等園區,一批高精尖的項目如京西重工、國能電池、海斯特或已投產,或正在建設。2014年房山園企業預計共可實現總收入184.1億元;實現稅收8.6億元,同比增長21.8%。
生態涵養發展區分園:遠郊區縣打造高精尖產業
門頭溝園 “遷”和“引”中求發展
外形似一個雙開門的大冰箱,中間裝著透明的玻璃門,里面一圈“機械手”。這就是入駐中關村門頭溝園的精雕科技生產的精雕數控機床。大到汽車火箭,小到手表刻度盤,產品不規則的精細紋路雕刻,都離不開它。十年來精雕科技在國際市場逐漸占據了領先位置,但空間不足的問題也暴露出來。
在寸土寸金的門頭溝園,空間不足已經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瓶頸。怎么辦?走出去。以精雕科技為代表的8家企業,先后將生產、裝配部門遷至河北廊坊、涿鹿等多個地區,騰出的空間則成為設計研發中心和總部辦公場所。騰籠換鳥和筑巢引鳳使一批高科技項目先后落戶門頭溝園。
“遷”和“引”推動了門頭溝園產業結構的調整,實現了由傳統產業向“高精尖”產業的轉型升級。2014年,園區企業預計實現總收入94.9億元,同比增長90.2%。
平谷園 工業轉型走向高新
在中關村平谷園入駐企業普析的實驗室里,將牛奶取樣,進行處理,僅2個小時就能準確得知牛奶中是否存在三聚氰胺和具體的超標參數。
2008年,普析參與三聚氰胺檢測國家標準制定,由于準確性、穩定性過硬,公司的檢測儀器成了標準驗收時的“御用”檢測儀器;2012年曝出毒膠囊事件后,全國1600余家藥企紛紛購買普析的檢測儀器,對藥品鉻含量進行把關。
作為一家提供分析儀器全套解決方案提供商,普析早在十幾年前就認識到京郊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廣闊前景,將公司從市區搬到了平谷。如今,普析已是平谷園高精尖的代表企業。
平谷園依據自身特點,堅持“差異化、特色化、品牌化”建園道路,充分發揮引領地區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和高新產業聚集的核心作用。2014年,園區企業預計實現總收入74億元,同比增長10.8%,利潤總額4.2億元,同比增長18.1%。
懷柔園 納米產業“國家隊”
�.惾8雓s|歋00.5KQ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