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5日,星期一,首批簽約入駐南寧·中關村雙創示范基地的企業之一——哈工大機器人集團廣西特種機器人公司總經理吳輝早早就把一周工作日程排滿了,“我們計劃在南寧建設柔性智能制造生產線和展示銷售中心,以及開展多種業務”。
經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吳輝將和集團副總工程師、市場部副總經理一起,先以座談的形式與南寧市50家企業進行初步溝通,并挑選有意向合作的企業進一步走訪調研。
隨著一批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領軍企業的入駐,南寧·中關村雙創示范基地將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區域合作模式,激發南寧市創業創新活力,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
以創新助力轉型升級
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是國內機器人研發領域的佼佼者,集團研制的各種特種和工業機器人實用性強,在各行各業應用十分廣泛。在中關村的牽線搭橋下,哈工大機器人集團將擴展東南亞市場的計劃落在了南寧。
吳輝還記得第一次來南寧洽談合作事宜是在2016年5月18日,“我來南寧時只做了三件事,與政府和相關部門對接,參觀選址,走訪部分企業。”當時吳輝的身份還是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營銷中心總監。
短暫的南寧行讓吳輝嗅到了商機,即刻形成調研報告呈交集團。最終集團決定在南寧設立區域總部,擬投資2億元,并逐步健全產品研發、系統集成、產業服務等功能,預計項目全部建成后,年營業收入不低于6億元,同時帶動機器人相關周邊產業營業收入擬達到30億元。
企業永遠是以市場為先導,有市場企業才有生命力。
作為中國“工業4.0”智能制造領軍企業,上海明匠智能系統有限公司已經與南南鋁業簽約合作,全面提供產業升級和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的良方。尤其是泰國客戶來南寧參觀了廠房和辦公區之后,主動要求入股。
數據表明,2015年,中關村企業銷售收入超4萬億元,其中70%來自北京以外的地區。中關村創新模式的成功,不僅僅在于把企業引進來,更為企業搭建了創新交流、智慧園區、科技金融,雙創服務和創新人才五大平臺,為企業發展提供全套解決方案。
以科技服務日常生活
依托中關村現有的資源和模式,南寧·中關村雙創示范基地產業發展方向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重點包括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科技服務業三大產業領域。科技改變生活,創新服務發展——這恰恰是中關村創新理念想告訴人們的。
在 位于南寧·中關村雙創示范基地的協同創新展示中心,量身訂制的服務型機器人,可協助前臺工作人員辦理客戶的資訊、查找和導購等方面的服務性工作;只需一臺 電腦,一套全自動作物管理系統,種植者在家便可完成對農作物的精準灌溉;透過VR技術,不僅可以玩轉深海,還能隨心所欲設計自己想要的樣板間。
交通出行可謂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能否通過信息化手段來便民利民?廣西咪付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駐南寧·中關村雙創示范基地的本土企業之一,其研發的 “咪付”移動支付適用于要求快速通過的地鐵、公交、高速公路等公共服務類支付場景。
公司CEO楊紹軍掏出手機,現場展示如何操作“咪付”。楊紹軍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對軟件進行大量的測試工作,以做到“零失誤”,一旦測試通過就可以大規模普及。“未來地鐵將成為南寧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相信‘咪付’將大有作為。”展望未來,楊紹軍信心十足。
目前,南寧與中關村兩地已經在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制造、節能環保、現代農業等領域開展深入對接,以期形成科技集群效應,帶動南寧市科技發展水平。
隨著中關村優勢創新資源的有效導入,南寧·中關村雙創示范基地將構建符合地域特色、富有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加快各類創新要素集聚,強化與周邊區域、東盟國家在創新成果、科技人才等方面的高頻次交流互動,培育一批引領區域科技創新發展的新興業態。
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項目用地及建設成本、降低人工成本、減輕稅費負擔等多方面入手,為企業減負,促進實體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要拿出政策‘干貨’來,讓企業‘輕裝’上陣,進一步激活南寧市實體經濟企業發展動能。”市工信委總工程師盧晴透露,該政策實施一個多月以來,在優化審批流程、調整社保繳交費率,取消減免收費事項等方面得到落實并取得初步成效。
流程優化。取消、下放和調整了613個行政審批事項。三大開發區已設立行政審批局,工業項目審批流程從16個環節縮減到3個環節,審批所需提供材料從234份減少到80份,審批時限從150個工作日縮減到25個工作日。
費用降低。取消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預計每年可減輕企業負擔約8300萬元。
成本減少。嚴格按要求調整社會保險信息系統程序,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等4項社保繳交費率調整后,每月預計可為參保企業減少繳費金額5331.52萬元。與32家參保單位簽訂緩繳社會保險費協議書,每月緩繳社保費約680萬元。
一 系列針對性強的政策、服務“套餐”形成合力,促進南寧市實體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一批億元企業異軍突起,拉動南寧市工業產值穩步增長。數據顯示,今年上半 年,產值超億元企業397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7家;完成產值1385.95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86.5%,同比增長11.37%,高于全市平 均水平4.86%,拉動產值增長9.42%。
其中,富桂精密、豐達電機、鴻盛達科技、廣纜科技、南南鋁加工等24家重點企業共拉動產值增長3.36%,貢獻率超五成。
產業結構優化 三大重點產業比重提升
經濟下行之時,也正是產業重新布局、行業重新洗牌的關鍵時期。2016年以來,南寧市集中優勢資源,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機械裝備制造、生物醫藥三個基礎好、條件優、潛力大的重點產業,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形成產業新優勢。
據統計,2016年上半年,三大重點產業完成產值578.8億元,同比增長14.92%,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8.41個百分點,總量占全市的36.12%,同比提高2.64%。其中,先進裝備制造業在鋁加工產業拉動下增長最快,達16.67%。
在 南寧市規模工業37個行業大類中,有26個行業實現同比增長。高技術產業增長快,共完成產值278.33億元,同比增長12.54%,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 平6.03%,拉動全市工業增長2.06%。這意味著,南寧市產業結構優化腳步加快,結構調整成效進一步顯現,新的產業發展動能正逐步匯聚。
根據6月印發的《2016年南寧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6年南寧市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行動計劃》和《2016年南寧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6年南寧市重點產業發展路徑清晰——
電子信息產業方面,重點推動富士康、研祥、豐達、鴻盛達等一批電子信息企業做大做強,再重點引進一批50億元以上的電子信息加工制造企業。圍繞云計算、物聯網、三網融合、下一代信息網絡技術產業,重點抓好新一代信息關鍵技術和產品研發及產業化應用。
先進裝備制造業方面,重點支持南南鋁加工、中車軌道交通裝備、源正新能源汽車、八菱科技做大做強,打造區域性機械裝備制造基地。
生物醫藥產業方面,重點扶持海王、柳藥、培力、百會、萬壽堂、恒拓、中恒等一批企業做大做強。
“從今年上半年工業經濟增長的情況來看,尤其是第二季度,南寧市工業頂住了下行壓力,呈現出企穩回升的勢頭。2016年下半年我們將會做好各項工作,力爭完成全年的目標任務。”市工信委總工程師盧晴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