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快速迭代,不斷對金融產生新的沖擊,而金融與科技的結合也改變著傳統的金融生態。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的指引下,科技工作者的創新創業熱情得到充分激發。數據顯示,我國65%的發明專利、75%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新產品來自中小企業。
科技型企業的主要特點是高成長性、高附加值、高風險性以及輕資產,中關村科技租賃有限公司總經理何融峰表示,這些特點讓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科技創新上擁有動力足、活力強、潛力大的顯著優勢,然而這種優勢要真正轉化為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首先就面臨著資源支撐的瓶頸。
如 何才能有效地幫助科技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問題,何融峰結合自身的發展經驗表示,首先要弱化擔保,以投行的眼光篩選項目,關注客戶的成長性,使科技型企業無需 提供房產、土地抵押等傳統融資方式必需的增信方式。其次是降低成本,從自身加強風險控制、降低融資成本挖掘潛力,最大限度降低客戶成本,設置客戶成本上限 紅線,將客戶綜合成本控制在8%左右。最后要提高服務效率,通過客戶分級及充分授權,通過專業化團隊,確保內部運行高效率,項目審批放款平均用時控制在 20個工作日之內,幫助科技型中小企業把握住稍縱即逝的發展良機。
數據顯示,中關村科技租賃公司目前已累計簽約項目超過400個,租賃投放金額60多億元,累計服務客戶超過250家,服務領域主要集中在大數據、大環境、大健康、“大智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根 據科技型中小企業多樣化、個性化的融資需求,我們在傳統直接租賃和售后回租的基礎上,研發了集群租賃、并購租賃、項目租賃等,形成了9大系列融資租賃產 品,基本實現了對客戶融資租賃需求全覆蓋。不同于工程機械等傳統領域的融資租賃同業,我們所有的產品都是量身定制的,租賃物、利率、期限、放款方式、增信 條件,沒有任何兩個融資租賃合同是完全相同的。”何融峰說。
科技型企業在初創期、成長期、發展期以及成熟期面臨著不同的資金需求,企業在初創期主要依靠自有資金開展技術研發,而處于成長期的科技企業在擴大生產與開發市場中都急需大量資金的補充。
為 科技企業“輸血”的同時,租賃公司自身也要“造血”。自監管層實現備案制以來,資產證券化(ABS)發行門檻大幅降低,租賃企業加快了發行資產證券化的腳 步,發行規模迅速擴大,已逐步成為融資租賃公司重要的融資渠道之一。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15年末,租賃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數量為71只,發行 總額為662.50億元。
繼去年業內首單以科技型中小企業應收債權為基礎資產的企業資產證券化產品落地,中關村科技租賃公司在今年8月又發行了第二期ABS產品,兩期產品總募集規模達到了11.2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