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打造金融生態圈,大數據重新定義P2P玩法

日期:2016-09-21  來源:互聯網
[字體: ]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互聯網金融近幾年如火如荼迅猛發展,成交額以百分之幾百的增長率增長,不少巨頭紛紛涉足攫利,但資金鏈斷裂、跑路等現象頻發,假標自融、裸條等頻繁觸碰法律紅線。

缺乏市場監管和行業自律,P2P平臺草莽式瘋漲,亂象叢生。要想從根源上治理行業亂象,最重要的是篩選出最優質的平臺,重新構建行業壁壘,打造一套新金融的健康生態玩法。

2015年,在北京海淀金融辦指導下、由海淀國資發起成立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通過嚴格的審核標準篩選出優質的P2P平臺,并打通創業孵化、資產撮合和監督管理全產業鏈,構建金融生態圈,讓互聯網金融在健康的生態環境下穩健發展。

  資產撮合100億

互聯網金融迅猛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緩解企業融資壓力,搭建資金需求和資金供給方有別于傳統渠道的新渠道,且提高了資金融資的的效率。但作為新興行業,P2P平臺在運作過程存在一些行業漏洞,讓不法分子有機可趁,妨礙行業健康發展。

首先,P2P平臺信息不對稱,造成投資高風險。

互聯網尊重隱私、保護隱私,平臺不公開參與者的全部信息,很多重要信息模糊化,造成借貸雙方信息嚴重不對稱。投資者沒有足夠的風險判斷能力,抱著僥幸心理選擇利高期短的項目。

而這部分項目大抵是信用貸款或者難以通過傳統渠道融資的劣質資產,因P2P審核相對放松,且征信尚未完全開放,對于資產端的造假行為很難辨別,大批量高風險的項目向網絡流竄,將風險轉嫁到網絡。

投資者與投資項目信息不對稱,平臺與投資項目信息不對稱,導致當項目大量逾期,資金鏈斷裂,平臺不得不跑路。當然不乏更多平臺自身借助信息不對稱,制造大量虛假標的、期限錯拆等形成資金池,攜款潛逃。

  其次,資產端和資金端不平衡,造成資產配置荒。

銀行壓縮銀根,催生民間借貸,P2P加速發展培育了資產端和資金端網絡借貸的習慣。但P2P更多扮演銀行接盤俠的角色,承接垃圾資產,風險系數較高。

而P2P的資產端,隨著國民財富的暴增,投資理財的需求同步增長,形成資金充足而優質資產較少的尷尬局面,造成當前“資產端和資金端的供求不平衡”的困境。

以上兩種現狀歸根結底是平臺缺乏優質資產。起初平臺的競爭優勢在于流量,但因P2P同質化競爭嚴重,投資者很難形成忠誠度,一旦用戶“踩雷”將果敢棄之。今后平臺核心競爭力轉向資產是否優質。

但大多數平臺長期只做信息中介,難以尋找到真正的優質資產,且沒有判斷資產質量和風險的定價能力。

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切中P2P行業痛點,打造30多人的資產交易團隊,依托強大的公共服務平臺,通過線下尋找優質資產,將資產統籌分配給當地平臺,即進行優質資產的撮合交易,規避單個平臺因缺乏風險定價能力而承擔風險。

目前,已經在互聯網金融中心備案的平臺超過200家,簽署資產交易協議平臺突破100家,完成資金撮合達100億。

  構建金融生態圈

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核心是監督管理,重點是資產撮合,憑借資產撮合打通金融上下產業鏈,提高P2P行業的進入門檻,在健康的生態環境內規范、監督行業的發展。

目前中關村互聯網金融中心聚集P2P網貸公司、第三方支付、金融大數據、云計算、征信機構、生活服務、眾籌等機構平臺,幾乎涉及互聯網金融的全產業鏈。

進入互聯網金融中心生態圈必須經過嚴格的篩選,互聯網金融中心會通過團隊背景、商業模式、交易結構等7個維度進行評審,并邀請金融專家實地走訪,以確保入駐中心公司的質量,建立行業人才基地,提供資源共享平臺。

入駐中心的企業可以享受征信服務、優質資產交易服務及中心為創業公司提供的全方位的生態孵化服務。同時,企業需承擔中心搭建的監督服務平臺“被監管”的義務。具體包括:

  機構備案系統

互聯網金融中心會針對企業定制獨特的報備系統,包括企業基本信息、網站的交易數據、資金托管、創新金融產品,方便投資者查詢,以解決信息不公開、不透明的問題,徹底清除個人或者企業多家貸款的情況。

  法律證據鏈備案系統

互聯網金融中心通過采集納入中心監管的各P2P平臺法律合同數據,對其法律合同進行合規性審查,并開放投資者合同證據查詢及后續的法律維權服務。這就 意味著,網絡上所有交易借貸、投資行為將有跡可查,一旦平臺出現問題,有作為法律訴訟的依據,解決問題平臺事后消除數據的情況。

  P2P信息披露系統

通過前期數據監測設定了一個分析模型,密切關注各P2P平臺發展動向,并及時向政府提供信息,向投資人預警,倒逼平臺自律。

這種生態圈的建設類似于當初法國波爾多紅酒的作法,通過嚴格的篩選機制挑選出合格的平臺,在通過幫扶機制和監管機制保證產品質量輸出,杜絕P2P平臺資金斷鏈、自融形成資金池等問題。

  大數據生產力

近期出臺的網貸限額意味著今后P2P的發展仍以消費金融和小額貸款為主,大額資產將遭受重創。但消費金融和小額貸款的風控繁雜,十分非常考驗平臺的審核效率。

互聯網講究高效、方便、快捷和低成本,如果采用當下粗糙的線上審核標準,容易承擔高風險,而通過傳統線下的審核方式不符合互聯網思維的特征。新型的、快捷的審核方式成為行業痛點。

且根據細則,為統計個人和企業在不同平臺的數據,需要同行間數據共享。但目前為止,互聯網平臺風控方法不一,數據孤島現象嚴重,尚沒有相關的機構全面覆蓋所有平臺的經營數據。

事實上,這件事情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正在努力,大力發展區域分中心,將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的模式復制到全國,調動各地資源、吸收各地合格 平臺,形成金融生態圈,建立數據中心,構建金融大數據易融系統。運用云數據挖掘、云信用計算和云結構服務三大核心技術,通過對信用主體行為數據全自動、全 天候的挖掘、分析與評價,以及實時的跟蹤監測,搭建“金融大數據融資”和“企業大數據信用評價”兩大平臺,發揮“統計外包”、“風控外包”和“盡調外包” 三大外包功能,實現信息采集、數據運用、分析計算、評價結果和風險預警的高度客觀性、智能性和高效性,清晰刻畫信用主體信用狀況,匹配合適融資渠道,并做 到有效跟蹤和風險控制。

雷軍曾說,“全行業的關鍵點是怎么探索數據的價值,怎么挖掘大數據時代的商業模式。這是我們今天的當務之急”。

通過計算機建模,勾勒用戶形象,有助于企業評估個人信用和投資風險,提高審核效率,且大數據分析還能預測消費者的還款能力,提前釋放預警信號,這將解決企業的審核效率問題和風險控制問題。

未來大數據是主要生產力,數據將成開放式狀態,企業不可能獨立存在,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將所有P2P企業整合起來,形成金融生態圈,用大數據規范P2P行業發展,預防爛賬壞賬,降低投資者風險投資率。

隨著消費經濟的崛起,用戶有個性化消費需求。基于大數據,企業還可以深挖用戶對金融服務的個性化需求。通過滿足用戶差異化需求建立自己的行業競爭壁壘是未來企業的生存之道。

互聯網金融紛繁雜亂,急需一家第三方服務平臺整合全行業資源,實現數據和資源共享來規范整個互聯網金融市場,只不過這條路很長……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