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管委會與中發展集團天津產業運營項目、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等10個項目簽署合作協議。記者了解到,當前正值科技園掛牌成立一周年之際,這一年來,園區新增市場主體600多家,其中新增注冊企業316家,注冊資本金達49億元,產業聚集效應初步顯現。
園區建設取得初步成果
簽約儀式上,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管委會負責人介紹,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部署,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于2016年11月22日正式成立。在京津兩市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園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招商引資工作取得初步成果。
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為科技園的未來發展進一步明確了方向。為落實十九大“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有關精神,今年下半年以來,在北京中關村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管委會全力推進項目落地,并與中發展集團天津產業運營項目、中關村智造大街、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等10個優秀項目達成合作意向。
優勢資源獲得企業青睞
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能夠博得眾多高品質項目、實力企業的青睞,與其自身發展環境密不可分。
此次落戶的10個項目中,有多個來自北京,北京漢唐自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該企業將在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建設5000平方米的研發及成果轉化中心。該企業總經理戚揚認為新區的優勢非常明顯。他說:“我們在全國很多地方都作過調研。新區有幾大優勢,首先是離北京總部比較近,使我們的資源能在兩地之間有很好的協調。其次是天津本地有很多教育和高科技資源,能夠為我們的人才來源提供穩定基礎。我們會在新區籌建一個全資子公司,首先籌建研發中心,聚集一部分研發人員到新區來,利用新區的優勢資源,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工作生活環境,為企業在數字醫療方面開創一片天地。在此基礎上還要籌建展示中心,把全國甚至全球的相關用戶匯集到濱海新區,通過立體化、全息化的呈現,使我們的展示獲得更多認可。”
北京中關村信息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石七林也認為,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有非常大的優勢,“第一是體制保證,這里有北京、天津、濱海新區以及北京中關村的優勢,并形成了工作體系。第二是地理位置的互補性,北京的優勢是研發和原始創新,但是欠缺成果轉化應用主體、港口資源條件以及雄厚的制造業基礎,而這些正是濱海新區所擁有的。第三是宜業宜居的服務環境。第四是專項資金保障和政策支持。”
據了解,中發展集團天津產業運營項目將結合北京中關村產業布局和濱海新區產業特點,借鑒中關村的發展經驗與模式,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內的9萬平方米樓宇為樣板,打造天津濱海-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
下一步著重政策創制
企業更看重的是發展環境和未來前景。一年來,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制定實施了一批優惠政策,例如幫助企業解決職工落戶問題、修建白領公寓、完善人才引進政策等。同時,與北京中關村管委會在產業鏈協同、創新協同、工作協同等方面共同努力,打造一套完善高效的體制機制。
據介紹,下一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將設立產業發展扶持資金,重點用于科技創新、產業促進、人才引進、招商引資等方面;開展規劃編制,聘請專業團隊高水平規劃園區發展;開展政策制定,努力爭取兩市相關部門支持,在知識產權強區、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創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形成政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