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量子通信,一批前沿性基礎研究在這里孕育成長……
新型科研機構、外籍人才引進體系,數十萬創新型科技人才在這里砥礪開拓……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全國性場外交易市場,創新體系建設試點政策從這里走向全國……
這里,便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從曾經的“電子大賣場”,到如今擁有全球300多家跨國研發中心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在黨的十九大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號角聲中,中關村這艘“科創之船”,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航程中乘勢前行。
(小標題)一杯咖啡,聊出雙創新熱情
在中關村創業公社內,云貝殼新風系統研發團隊正在緊鑼密鼓地工作。負責人朱海濤激動地對記者說:“創新創業遇到了千載難逢的好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這就是我們信心的來源。我們創業者只要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就能走出一片廣闊天地。
在距離創業公社一街之隔的3W咖啡中關村店內,20家初創企業正在集中辦公。在創新創業的大潮中,短短幾年的時間里,這間創業咖啡店從創業服務平臺到企業服務平臺,從北京中關村走向深圳、廣州等10個城市。
中關村創業大街運營公司董事長姚宏波表示,作為我國第一個規模化聚集高端創新創業要素的生態街區,中關村創業大街要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繼續探索模式創新和服務升級,加強對中小企業、初創團隊的支持,打造全球創新創業資源聚合平臺。
一批前沿科技公司負責人日前來到中關村“比武”,在人工智能、高端芯片、大數據等中關村重點布局的8個前沿領域,開展項目路演比拼。“比武”獲獎項目將獲得價值超過100萬元的資源包和直接進入中關村前沿技術企業評選和微軟加速器綠色通道的機會。
用“比武”方式選拔更具成長性的前沿企業是創業孵化的一項創新。中關村前沿科技與產業服務聯盟聯合秘書長竇彥莉介紹,參與比拼的創業項目均是“贏家”。即使沒有獲得最終冠軍,創業團隊也會獲得投資人及專家的指導建議。在“陽光機制”下,前沿科技的成長將更加科學、高效。
(小標題)一塊屏幕,展現科創新愿景
中關村一處寫字樓外LED大屏幕一直滾動播放著“以拼搏為美,向行動致敬”等內容,催人奮進。
在中關村,利亞德集團正是LED屏幕及虛擬現實產品研發制造的代表性企業。在公司展示大廳里,一臺全息投影“演出”正在上演,增強現實顯現的“演員”惟妙惟肖,做出很多普通演員難以完成的舞蹈動作。
據了解,今后這項技術將融入文藝演出,把最優秀的文化產品帶到偏遠山區,為更多百姓服務。
“黨的十九大報告給了我們強大的信心和動力。”利亞德集團董事長李軍說,將繼續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文化科技融合為戰略,用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
在中關村前沿技術創新中心里,地平線機器人技術團隊正在調試自動駕駛模擬系統。“團隊研發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已可投入量產,自動駕駛原型車也測試成功。”地平線機器人技術算法副總裁黃暢介紹,這使得我國深度學習算法應用在全球競爭中處于領先位置。
地平線機器人技術創始人余凱表示,未來還將繼續攻克底層核心技術難題,將人工智能領域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從人工智能大國邁向強國。
(小標題)一張藍圖,助力強國新征程
中關村管委會11月24日正式發布《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人工智能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17-2020年)》,一系列支持舉措和保障措施助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和技術主導權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群。
“高端化、國際化、特色化、生態化”是中關村堅持的新時代發展方向。未來,“中關村人”還將以敢為人先的精神,努力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服務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在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中心,500余項專利成果正通過平臺實現逐步轉化,190家高端人才創業企業、高成長性企業、成熟型創新企業正在成長。
中關村醫學工程中心副主任鄒穎說,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中心正打造專業的扶持創新和加速醫學轉化的創新要素整合和技術轉移轉化平臺,促進醫藥和醫療器械科技創新。
從占地約75平方公里的中關村大街、知春路、學院路一帶,到海淀區全域,北京“三城一區”的中關村科學城正加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前沿陣地。
中關村管委會規劃建設協調處工作人員夏文佳說,中關村管委會正在研究面向2035年中關村科學城發展提升規劃,把中關村科學城建成我國原始創新策源地、自主創新主陣地,在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黨組副書記翟立新說,要將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深入貫徹落實到中關村創新發展各項工作中,更加注重推動硬科技創業,更加注重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雙創,更加注重支持青年人創新創業,更加注重優化營商環境,加速打造“中關村升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