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尚未盈利又缺乏抵押品的“雙創”企業而言,過去因無法通過銀行常規風控審核而得不到貸款的窘境,隨著銀行業態的逐漸豐富,有望得到緩解。
12月26日,騰訊《一線》從中關村銀行獲悉,該行近期推出了針對創業頭部公司的認股權貸款,最高額度為5000萬元,其特點為:企業可以虧損、可以沒有強擔保,但相應的,需要企業授予銀行一定金額的認股權,來彌補可能存在的風險。
中關村銀行是北京市首家民營銀行,也是全國第13家獲批開業的民營銀行。按照監管層對民營銀行差異化定位的要求,背靠中關村這一龐大創業資源的中關村銀行,選擇了做一家“創業者的銀行”。
據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王汝芳介紹,中關村是中國唯一的科技金融創新示范區,擁有上市公司318家,新三板企業1700余家,創業投資金額和案例占全國的三分之一以上。在一份全球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報告中,中關村屈居亞軍,僅次于硅谷。
雖然中國每年有超過40%的天使投資和30%的創業投資發生在中關村,但中關村銀行創業生態合作部總經理周博稱,在如此豪華的數據背后,中關村活躍的2萬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得到銀行融資支持的不足30%,融資缺口約在2000億元。
中關村銀行董事長、原中關村管委會黨組副書記、主任郭洪提到,融資難、融資貴是創業者普遍面臨的實際問題,但這只是表象,而究其背后更深層的原因,則是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所面臨的融資不確定性大,個性化、精準化綜合金融服務水平有限,以及基于金融支持的創新生態協同效應缺乏這三大痛點。
對于創業者而言,融資和主導權難以兩全是一個長期以來的矛盾。郭洪介紹稱,認股權貸款能夠幫助創業企業避免過快過早地稀釋股份,喪失創業者主導權。在相同融資金額的情況下,中關村銀行能以較少的股權稀釋幫助創業者拿到融資。
騰訊《一線》從中關村銀行內部人士處獲悉,銀行具體的認股權跟企業的提款額掛鉤,假設企業提款額2000萬元,銀行獲得提款額的20%-30%作為認股權,而對于風險相對較大的企業,這一比例可能會更高。
據了解,目前中關村銀行正在協議中的認股權貸款項目已有十余家,已經放款的項目已有2-3家。
在內部人士看來,認股權貸款同屬于投貸聯動的一種形態,其主要差別在于,中關村銀行的模式是鏡像成立一家投資公司,其股權結構和銀行股東結構完全一致,但兩者沒有任何關聯關系,從而能較好的和銀行進行風險隔離。
而此前的銀行由于股權關系復雜,無法形成利益一致的投資公司,只能通過成立子公司的方式來開展投貸聯動,但子公司往往會和銀行存在千絲萬縷的關聯。
早在今年10月份,開業僅四個月的中關村銀行即被曝出行長王萌已離職。對此,郭洪對騰訊《一線》表示,新行長已有人選,會從外部引進,目前正在流程當中。但他并未透露具體到任時間,“我希望越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