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我提的兩個建議這么受重視。”致公黨黨員馬一德在接受采訪時對記者說。
長期從事知識產權戰略研究的馬一德在中關村生活多年,中關村曾誕生了方正、聯想等一批領軍企業,但近年來,領軍地位已不明顯,馬一德思考了很久,覺得原因之一是對知識產權重視不夠,“知識產權不只是法律概念,它還能帶來價值和快樂。”
2010年7月,馬一德向致公黨北京市委遞交建議:中關村未能將技術、法律、商業三者緊密結合,在專利的商業化運作等方面與世界巨頭存在較大差距,應成立中關村知識產權戰略研究院,培養懂技術、法律并熟悉知識產權商業運作的復合型人才。建議經北京市委統戰部專報給北京市的領導,多位市領導找馬一德面談此事。2010年9月,在政府幫助下,馬一德領銜的中關村知識產權戰略研究院正式成立。
研究院成立后,馬一德開始琢磨中關村知識產權轉化率偏低的問題。他發現,這與缺乏知識產權評估制度有關。2011年底,馬一德再次向致公黨北京市委遞交《盡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知識產權評估機構及評估制度的建議》,提出盡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知識產權評估機構及評估制度。他想先引入國外最有實力的知識產權評估公司,再引進世界領先的評估理念、團隊及評估流程等等。這條信息很快被中央統戰部采用,2月7日,北京市相關領導批示:“支持該機構在海淀發展”。
此時馬一德早已行動起來,與多家國際知名資產評估公司洽談,但吃了不少閉門羹。“在歐美,很多人覺得中國只有產品,無專利,他們看不到中國在知識產權方面的進步。”最終,馬一德說服了世界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德勤公司,今年1月,中關村知識產權戰略研究院與德勤咨詢公司簽署備忘錄,約定在今年內共同成立一家具有國際公信力的高端知識產權評估公司。
現在,馬一德又有了新想法:每年出一本中國知識產權發展報告。他說,要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知識產權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