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以“創新、發展、自律、服務”為主題的中關村[1.53% 資金 研報]示范區社會組織工作大會召開。自1987年中關村第一家協會組織——北京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成立以來,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目前,活躍在中關村的創新型社會組織已達百余家,聚集各類創新創業主體萬余家,覆蓋了中關村各個產業和技術中介服務領域,已經成為繼企業和院所高校之后的中關村創新第三極。
搶占國際話語權
“如果說某一行業的企業以前都是各干各的,產業聯盟的成立就有效地將各種資源實現整合,形成‘組合拳’。不僅讓聯盟中的企業共享到優質的技術資源,更重要的是為企業共同創新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機會。”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秘書長吳玲總結說。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首次實現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全彩色可變場景LED景觀照明,節電達70%的“水立方”;照度提高40%,功耗降低約80%,燈具殼溫由原來的80攝氏度降低到45攝氏度的人民大會堂主席臺的照明燈更換項目……一些廣為人知的項目背后正是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的不懈努力。
成立于2004年的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和創新,已經掌握了國家、國際標準制定的話語權,促進了中國半導體照明產業由“小”變“大”、由“大”變“強”。
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承建的“半導體照明聯合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是首個依托產業聯盟建設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該聯盟還成立了國內首個依托聯盟的標準化委員會,以自主技術支撐標準制訂,基于聯盟技術規范基礎制定的4個國家標準已經正式發布。
此外,聯盟發起成立了目前惟一一個總部設在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組織“國際半導體照明聯盟(ISA)”,有68家成員單位,次級成員超過4000個,全部成員占全球行業產值的70%。中國任主席國,參與并引導國際標準制訂,極大地提高了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
以聯盟為依托開辟市場
“目前,我國面臨的環境問題呈現結構型、復合型、壓縮型的特點,解決問題的難點已不是某一個領域的技術困難,環保產業提供的支撐也不再局限于單純的末端處理設備及工程,而是需要綜合各方面的能力,更需系統的、綜合的解決方案。”中關村國家環境服務業發展聯盟秘書長徐云表示,“動態聯盟是通過核心能力優勢互補達到‘強強聯合’,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并以最低的柔性成本對外部需求做出敏捷的反應,同時在合作競爭中表現出風險不守恒規律,從而很好地規避風險。通過聯合、聯盟、結成戰略伙伴關系組成的動態聯盟被國際公認為是最好的合作模式之一,對我國解決區域的、綜合的環境問題與促進生態文明建設都具有現實的指導作用”。
據介紹,中關村國家環境服務業發展聯盟凝聚了環保能源行業的主體技術,針對各地需求制定有利于成員企業介入的整體解決方案,并提供“規劃方案編制-適宜技術篩選-組織全面實施-協助項目竣工驗收”全過程的綜合服務,通過承接項目,帶領企業直接進入與需求方的技術配套設計階段,降低了企業進入市場的門檻,為聯盟成員創造發展機遇。
中關村國家環境服務業發展聯盟組織成員單位共同打造新型綠色建筑產業鏈,已形成了光伏發電、冷熱源、綠色建材等六大綠色環保系統,并成功為園博會主展館綠色建筑示范工程提供技術支撐,節能效果達60%以上,實現污水零排放,成為國內大型公共建設中系統性應用節能環保技術的典型。
科技和金融無縫對接
2003年7月,中關村科技園區在全國率先成立了企業信用自律組織——北京中關村企業信用促進會,一個為企業和金融機構牽線,讓科技和金融實現無縫對接的服務平臺從此誕生。
北京中關村企業信用促進會秘書長劉英表示,“我們通過‘以信用促融資、以融資推動企業發展’和‘政策引導、信用評級、第三方擔保、銀行貸款’的基本運行模式,建立起由擔保公司、企業信用促進會、商業銀行、企業、中介機構和相關政府部門合作的企業信貸融資促進平臺,通過信用評級、融資擔保、信用貸款、信用保險、政府貼息、中介服務支持等措施和手段,整合信用資源,培育信用基礎,促進企業信貸融資”。
目前,促進會已經擁有了近4000家會員單位。信用已經成為中關村企業的“金名片”,在企業融資、市場交易、申請政府扶持資金、項目招投標、政府采購、企業形象推廣等方面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特別是對中關村“輕資產重智力”的高科技企業,越來越顯示出信用創造財富的價值。
劉英表示,促進會將力爭在今年年底前構建起中關村企業信用監管和綜合服務平臺,形成較為完善的法規制度體系,建立科學有效的監管模式,培育充滿活力的信用服務市場,為更多的企業提供服務。
社會組織成長的沃土
自1987年中關村第一家協會組織——北京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成立以來,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目前,活躍在中關村的創新型社會組織已達百余家,聚集各類創新創業主體萬余家,覆蓋了中關村各個產業。
據了解,為扎實推進中關村建設,發揮示范區先行先試政策優勢,社會組織管理改革已被列為中關村示范區體制機制創新的重點內容,并推出了一系列實質性改革措施。一是中關村示范區成為全國第一個集中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基金會三類社會組織,打破雙重管理體制,無需業務主管單位審批,直接由民政部門登記的區域;二是在示范區登記的社會組織可以直接冠“中關村”字樣,有利于聚集“中關村”品牌的優勢資源;三是社會團體可以在全國范圍吸收會員和開展活動,大大拓展了示范區社會團體的發展空間,凸顯了國家級創新區引領示范的本質;四是示范區成為全國現今惟一依法將產業技術聯盟作為社會團體法人登記的區域,打破了產業技術聯盟多年由于名稱規范問題而不能法人登記的桎梏,一批科技部等國家支持的產業聯盟落戶中關村。
正是中關村良好的成長環境孕育出了眾多的社會組織,社會組織的快速發展再次帶動了中關村的快速成長,中關村正以穩健的步伐逐漸成為全球科技創新中心。
北京商報記者 韓琮林/文 郁美靜/制表
中關村社會組織三大特點
●涉及領域廣泛,綜合性與專業性社會組織并存。
●縱橫交錯發展,協會組織利用行業優勢促進創新資源對接,產業技術聯盟利用上下游產業資源搭建共性技術平臺。
●自身發展迅速,會員企業數量迅速增加,人才隊伍呈現年輕化、專業化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