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協會 > 正文

中關村產業聯盟成科技創新新載體

日期:2013-12-09  來源:北京商報
[字體: ]
從右至左依次為垃圾滲濾液逐級凈化后的水質對比。
從右至左依次為垃圾滲濾液逐級凈化后的水質對比。
通過視頻監控人臉識別技術,可分辨身份證與持證人是否吻合。

  通過視頻監控人臉識別技術,可分辨身份證與持證人是否吻合。

  北京未來科技城高效煙氣余熱回收利用能源系統建設項目、豐臺區生活垃圾循環經濟園滲濾液處理關鍵技術的應用示范、高性能視頻監控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示范……2013年,一批聚焦中關村(000931,股吧)“641”產業集群,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生態文明建設、改善民生、公共安全等重大示范項目,在中關村產業技術聯盟的促進下得以順利實施。近年來,作為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新興力量,產業技術聯盟已成為中關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

  大煙囪不再冒黑煙

  在通州竹木廠的鍋爐房上聳立著一個足有幾人合抱粗的大煙囪,幾乎看不到白煙的蹤跡。而一年多前,這里冒出的滾滾白煙大老遠就能看見。北京源深節能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滕樹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大煙囪的變化背后,是公司煙氣余熱深度回收技術的功勞。雖然看上去白煙少了,更重要的是節能、減少排放”。

  據介紹,這項技術可以直接及間接減少北京和周邊地區工業及供熱燃燒排放,尤其大量減排NOx排放,為減少北京市及周邊地區霧霾天氣做出很大的貢獻。經第三方機構檢測,余熱系統在原有煙氣達標排放基礎上,NOx進一步去除19.4%,煙塵去除16.7%,SO2去除20%。單個項目回收煙氣余熱3兆瓦,年節約天然氣100萬立方米。

  在中關村清新空氣產業聯盟的幫助下,這一項新技術已成為北京未來科技城建設中的一大亮點。據介紹,未來科技城項目采用“基于吸收式換熱的熱電聯產及大溫差供熱技術”,在國際上首次將該技術應用于熱電聯產機組,不僅能夠深度回收燃氣煙氣余熱,并通過大溫差技術有效提升現有鍋爐供暖面積30%以上,同時可顯著降低煙氣污染物排放20%以上。

  滕樹龍表示,未來科技城項目實施后,預計在冬季采暖季,可實現回收煙氣余熱48兆瓦,提高電廠整體供熱能力約23%,增加供熱面積約100萬平方米。扣除系統所耗電費、人員費用、運行維護修理費用以及其他成本,年產生經濟效益約2300萬元。

  清澈透明的垃圾滲濾液

  上周二,伴隨著緩緩下落的夕陽,北京商報記者來到了位于豐臺區生活垃圾循環經濟園區內的垃圾滲濾液處理廠。整潔的廠房、蔥郁的綠植、清新的空氣正顛覆著北京商報記者對垃圾處理廠的一貫認知。

  垃圾滲濾液是垃圾在填埋、焚燒、堆肥、轉運等處理方式中垃圾堆積過程中產生的高濃度廢水,具有機污染物濃度高、金屬含量高 、氨氮含量高、營養元素比例失調、水質波動大等特點,其污染物濃度是生活污水的100-200倍。因此滲濾液處理設施是填埋、焚燒等垃圾處理廠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最終環節。發黑、發臭是垃圾滲濾液的顯著特點。

  而在豐臺區生活垃圾循環經濟園區內的垃圾滲濾液處理廠內,擰開出水口,清澈透明的水會源源不絕地流淌而出。“這就是垃圾滲濾液經過處理后產生的中水。”北京潔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潔綠公司”)董事長趙鳳秋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它可以廣泛用于設備自身清洗、生產藥劑稀釋、廠區綠化、區域清潔以及園區內道路沖刷降塵等工作,在滿足園區自身使用的同時,還用于區環衛中心道路噴霧、降塵和道路沖刷的工作中,實現了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像我們科技人員做企業,一般都是低頭拉磨的多,抬頭看天的少。聯盟為我們搭建了一座和政府溝通的橋梁,借助這個平臺,我們結識了很多產業鏈上下游的中關村企業,獲得了許多有用的信息,也得到了政府的一些幫助。”趙鳳秋表示,“這將成為我們技術攻關、企業發展的巨大助力。”

  視頻人臉識別達到國際領先

  北京長風信息技術產業聯盟成員清華大學和北京海鑫科金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鑫科金”)共同完成的“TH-IDvs視頻監控人臉識別技術與系統”日前正式通過專家鑒定。這項視頻人臉識別系統突破了監控復雜場景下的人臉識別技術,識別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據了解,TH-IDvs視頻監控人臉識別技術與系統針對視頻監控中運動、姿態、光照等巨大變化和清晰度低下等條件下的人臉識別難題,通過使用時域濾波器和多視角主動表象模型相結合的人臉特征點精確跟蹤方法;基于線性朗伯體特性、由單張正面光照樣本生成多光照人臉圖像的方法;以及一種基于稀疏特征點和L1范數約束的快速三維人臉重建算法等,有效解決了在復雜背景和動態視頻里存在的姿態、光照、表情、視角、運動、圖像清晰度等變化條件下的視頻序列人臉識別和認證問題,顯著提高了姿態變化的人臉識別準確率。

  技術的產業化無疑是阻礙技術快速發展的一個巨大瓶頸。2006年,對這項技術的發展無疑具有著特殊的意義。這一年,在清華大學的研發工作基礎上,海鑫科金進一步進行了產品化和產業化,并在北京等全國公安系統得到廣泛應用。

  “雙方的合作無疑是技術快速成熟的重要保障。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會發現一些在實驗室中發現不了的問題,也會更清晰地知道用戶的實際需求。我們再根據這些問題、需求對技術進一步改進。”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副教授劉長松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這種良性循環的帶動下,我們攻克了一批關鍵問題,系統的錯誤率也降低了近3倍。”

  重大科技示范項目超270項

  半導體照明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員利亞德光電股份(600184,股吧)有限公司等企業的先進LED產品順利應用于北京地鐵14號線系統顯示示范應用項目,易美芯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的照明產品應用于京開路沿線LED夜景照明示范應用項目,讓城市更低碳、更綠色。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組織北京紫光百會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聯合開展智慧停車云平臺的示范應用,提高了城市停車位的利用率和周轉率,緩解了城市交通壓力。

  在中關村電子商務與物流產業聯盟的支持下,基于衛星導航的電子商務物流服務示范應用在北京京東世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牽頭下,在北京科易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也順利啟動,該項目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配送效率……

  這些聚焦中關村“641”產業集群,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生態文明建設、交通擁堵治理、改善民生、公共安全等首都社會重大關切以及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等方面內容的項目,都是由中關村產業技術聯盟組織企業聯合實施。

  截至目前,以產業聯盟成員企業為主實施的重大科技示范項目超過270項,共搭建各類市場化、社會化、專業化的公共服務平臺430個。產業聯盟及成員單位共實現核心技術突破1185項,取得發明專利16511項、實用新型5443項,促成國際標準23項、國內標準54項。產業技術聯盟已成為中關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北京商報記者 韓琮林/文并攝

  截至目前,以中關村產業聯盟成員企業為主實施的重大科技示范項目超過270項,共搭建各類市場化、社會化、專業化公共服務平臺430個。產業聯盟及成員單位共實現核心技術突破1185項,取得發明專利16511項、實用新型5443項,促成國際標準23項、國內標準54項。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