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協會 > 正文

滿載而歸——記2015年臺灣大學生中關村科技園區實習

日期:2015-08-24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在中關村科技園區科技企業實習、游覽北京風景名勝、逛京城博物館、享北京美食、與實習企業員工成為好友.....來自臺灣17所大學的21名大學生在中關村科技園區企業為期一個月的實習中,拓視野、長技能,獲友誼,滿載而歸。

   臺灣大學生中關村科技園區實習活動由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及臺北生產力促進協會共同發起和舉辦,得到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的指 導,其目的是促進海峽兩岸科技教育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兩岸青年創新創業,讓臺灣大學生進入大陸科技園區開展科技交流與實踐。該活動始自去年,今年是第二 屆,今年的活動自7月20日開始至8月20日結束。

  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理事長劉玉蘭在實習活動總結大會上說,學生們通過實習收獲很大,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兩岸同胞同文同種,血濃于水,兩岸青年應多交流,多了解,多互相學習,今后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將繼續搞好臺灣大學生中關村科技園區實習活動,促進兩岸交流。

  臺北生產力促進協會理事長鄭海鑒說,臺灣學生面臨國際化壓力,臺灣學生來大陸科技企業實習,可以長知識,增才干,為臺灣學生在企業找到一片天積累經驗,今后將擴大活動影響力,讓更多臺灣大學生來大陸實習。

  此次接待臺灣大學生實習的中關村科技園區企業包括紫光集團、京東集團、九六零(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工業設計基地動漫企業、中國皮革和制鞋研究院、北京遠揚飛揚科技有限公司等。

  在此次臺灣大學生實習活動中,有7名學生被安排到京東集團實習。學生們對這家快速成長的互連網公司印象深刻。來自臺灣交通大學的李翰森在京東的海外事業部實習,他說京東給他的印象是效益高,發展速度快,做事專業,他從中學到了許多東西。

   許如珊在臺灣朝陽大學學的是調酒,她實習被安排到中國皮革和制鞋研究院下轄的一家雜志工作,負責時尚和男裝兩個欄目素材的搜集和文章撰寫。她將學到的調 酒知識與這兩個欄目的內容結合起來,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參與兩個欄目素材的搜集和文章的撰寫,則讓她豐富了知識,拓展了視野。許如珊對能創造 性地學以致用并學到新知感到非常高興。她也對大陸員工的紀律性和職業精神感到欽佩。

  臺灣大學生在北京科技公司實習是雙向的,中關村科 技公司為他們實習增長才干提供平臺,他們則為所在實習科技企業帶來了新風。九六零(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偉斌說,臺灣大學生做事認真,待人接物有禮 貌,看問題不一樣,有新的視角。京東集團人事部負責人馬魏則說,臺灣大學生非常優秀,可與世界上任何優秀大學生媲美。

  臺灣大學生實習 之余還體驗了北京豐富的文化生活。過去北京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抽象的地名,現在則是具體的、可感知的、立體豐富的大都市。他們飽覽了北京的風景名勝,訪博 物館,觀看鳥巢等北京著名建筑,登長城。登上宏偉的長城讓他們欣喜和激動,用一位同學的話來說,他們也成為了“好漢”。

  友誼是臺灣大 學生在北京實習得到的另一項收獲。中關村科技園區接待臺灣大學生實習的諸多科技企業,在他們實習結束要走之際,有的對他們宴請送情,有的將他們留下來“海 闊天空”聊到深夜,有的則互加微信,互添好友。來自臺灣教育大學的陳鈺方同學在北京第一次學會使用微信,她加入了一個有80多人的朋友微信圈,一下子就有 了80多名好友,這讓她十分欣喜。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