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環保動態聯盟建立系統節水措施設立污水處理聯合體
本報訊(實習記者李震邾超)“截至2007年底,中關村科技園區共形成了四個產業動態聯盟,除了資源節約與能源管理服務產業聯盟外,還有中關村城市污泥無害化產業聯盟、清新空氣產業聯盟和新能源技術(熱泵)應用聯盟。”日前,中關村國際環保產業促進中心主任徐云向記者介紹,為了能使環保科技迅速發展,并與市場實現對接,成立環保動態產業聯盟成了中關村科技園區的全新制度模式。“以產業聯盟的形式推動節能減排,整合政府、企業、科研院校的資源,能夠發揮1+1+1〉3的優勢。”徐云說。以新能源技術(熱泵)應用聯盟為例,目前該聯盟正在實施兩項工程,一項是奧運村再生水熱泵冷熱源項目,通過這個項目可以實現約41.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的供冷和供熱,每年還可以從再生水中提取折合標煤約4900噸或天然氣約335萬立方米的能量,并可實現減排二氧化碳4300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213噸,粉塵49噸的目標。另一項為“清河寶晟里住宅小區再生水熱泵系統示范工程”。這項工程將使清河寶晟里小區成為北京甚至全國第一個用污水來采暖、制冷的居民小區。
中關村科技園區的產業聯盟只是本市眾多產業園區促進節能減排的典型之一。為推動本市節能減排工作的發展,以制度創新帶動節能減排,成了產業園區不約而同的選擇。
去年上半年,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不到10%的新增用地、11.9%的用水量增長和25%的用電量增長,支撐起34%的工業總產值增長和60%的稅收增長。全年預期工業總產值達2000億元,稅收達120億元。在以較少的能源消耗支撐起經濟快速增長的背后,“招商選資”制度和系統化的節水措施功不可沒。據亦莊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張伯旭介紹,建立科學的“招商選資”標準,著重引進技術密集型、低能耗、低污染的高新技術產業,是亦莊開發區近年的一大工作。為此,近兩年開發區拒絕了總價值60多億元人民幣的投資。另外,系統化的節水措施也是亦莊在節能減排方面的一項創新。面向全區140家用水單位,亦莊已于去年5月全部完成了水量平衡測試工作,并專門制定了《水資源綜合規劃》,對區內的“五水”即雨水、污水、自來水、地表水、再生水實行聯調綜合利用,實現水資源的集約循環利用。
據介紹,幾家科技園區還設立了“城鎮污水處理聯合體”和“生態農業與新農村建設聯合體”,建立了節水檔案、產業集群等制度措施,以促進本市的節能減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