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創始人之一博納斯說過,“互聯網不僅是一種技術上的創造,更是一種社會的創造。問題是我們必須保證用互聯網構建的社會是我們期望中的社會。”而現實情況和我們的期待正好相反,據英國哈羅德·蒂姆萊貝教授調查顯示,在互聯網的非學術信息中,有47%與色情和暴力有關。
全世界35歲以下青少年占網民比例高達85%以上,在美國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8%。據中國社科院的調查,目前中國互聯網上網人數排在世界前列,青少年占網民的比例高過世界平均水平。
由于互聯網海洋中有用信息和不良信息混雜交融,如果不加管理和控制,青少年們每天都有可能接觸到會給他們的身心帶來嚴重后果的信息。近三年來,因網癮、網戀和網絡色情造成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屢見報端,成為家庭美滿和社會和諧的“時代之痛”。
一、所有的資料都表明,網絡不良信息對青少年的負面作用非常明顯。
“網癮”嚴重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甚至導致學業荒廢。青少年學生長期沉緬于網絡之中,直接導致身體素質下降和心理障礙的產生,網絡的虛擬性、隱蔽性,很能誘發青少年的雙重人格障礙,使他們變得孤獨、敏感、憂郁、不服從社會規范。
網上不良信息誘發青少年走向“黃、賭、毒”等犯罪道路。一些色情、暴力以及反動迷信的不健康內容,使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期的青少年,分不清真善、好惡,從而誤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據公安部新聞發言人透露:在近年的青少年犯罪中,有近80%的人是通過網絡受到誘惑;這些人或者沉湎于網絡不能自拔,或者受到網絡黃色信息的侵蝕而走向犯罪。
網絡交友或網戀等使得青少年社會適應能力嚴重下降,并帶來安全問題。網絡環境下的身份不確定性,會影響青少年的社會適應行為和能力,甚至可能患上“網絡社交障礙癥”。網絡交往的虛擬性容易導致行為的普遍失范。網上交友聊天是當前青少年上網的主要目的。通過調查分析,青少年與網友見面的占11.5%,與網友見面潛在著極大的危險性,很多地方都發生過與網友見面遭遇危險、甚至被殺害的事件。
二、建議我國盡快推行規范互聯網內容的管理措施
通過立法、依法治理是網絡內容管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措施,也是國際通用的做法和慣例。強烈建議我國盡快立法對網絡內容、網絡游戲以及網絡娛樂軟件實行分級管理;凡在互聯網散布色情、暴力信息等內容的行為,均應被認定違法犯罪。疏導和封堵相結合,加大對網上不良信息的整治力度,強化網絡信息服務業的安全責任。據了解目前在國外存在約400萬提供不良信息的網站,數量巨大。一方面要加強在互聯網國際出入口和運營商骨干網絡上的對國外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封堵和過濾能力;對于海量信息可以進行分類,把級別最高部分首先擋在國門之外,然后根據投入逐漸加強。雖然封堵不可能達到百分之一百,但是如果國家投入有所保證并長期堅持這項工作,則應該可以從源頭上解決一部分的問題。
在凈化網絡不良信息,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方面建立安全技術社會公益機制。建議我國像法國、澳大利亞、德國、韓國以及瑞士那樣,由政府出資,免費向家庭用戶和學校提供網絡信息過濾軟件。讓所有的家長都知道互聯網的負面作用,鼓勵全社會共同參與網絡文明的建設工作。倡導青少年健康上網,不僅是政府、運營商的事,學校、家庭、社會也都應該聯合行動起來,“三位一體”,為青少年上網構筑一道不倒的防火墻,確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啟明星辰公司信息安全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