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網北京6月6日訊 (記者 張起衛)今天,在北京海淀劇院,隨著“創新思想晶片”啟動儀式裝置的開啟,“追溯創新之源”海淀區紀念中關村科技園區成立20周年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啟動儀式上,還進行了征文、調查和文物征集活動。征文活動通過向全社會征集稿件的方式,通過具體事件、事物或者人物敘述中關村的發展歷程,展示中關村的輝煌成就。調查活動通過對網民的問卷調查和實地對中關村優秀企業及企業家進行訪問,回顧中關村的思想之源、艱辛歷程和輝煌成果。歷史文物征集活動向社會各界征集能見證中關村二十年發展的歷史文物,展現中關村的成長歷程和對中國高新科技發展的展望。
啟動儀式同時還進行了《中關村改革風云紀事》的首發式。《中關村風云紀事》由原司法部部長、原海淀區委書記張福森主編,原國務委員宋健作序,以紀錄的形式,通過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成立前后15件大事中的21位主人公的講述,全景式地展示了中關村的宏偉歷程。
啟動儀式后,一系列紀念活動將陸續展開:以“踏上新征程——建設世界一流科技園區”為主題,通過“與改革開放對話”“與創新實踐對話”“與未來發展對話”三個層面,回顧總結海淀在改革開放大背景下創新實踐的“追溯創新之源”高層對話活動;召開“創新之源 輝煌歷程”座談會,邀請部分老領導、老企業家代表“追溯本源”;舉行“創新之源”紀念中關村科技園海淀園創新發展20周年回顧展,以自主創新為主線,沿革海淀中關村創新發展歷程,通過三個對比體現園區三大轉變;結合創新之源“征文”“征集”“創新調查”等活動的結果舉辦“創新之源”主題匯報展演;配合紀念中關村科技園區成立20周年的中關村發展論壇,舉辦中關村發展論壇的分論壇和平行論壇;舉辦做優做強海淀園誓師大會,召開千人誓師大會,明確海淀園發展戰略目標,部署重點工作,建設世界一流科技園區;組織美國、臺灣的高新技術企業來中關村招聘科技人才,促進中關村的人才交流的兩岸三地高新技術人才交流會。
中關村海淀園成立20周年(1988-2008),以強勁的高技術產業實力和創新能力,成為我國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龍頭和自主創新的高地,成為我國科技園區發展的典范和旗幟。目前,園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8000多家,園區收入近4000億,園區通過高新技術產業創新升級,有力地帶動了海淀區及北京市產業和經濟發展,成為拉動首都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歷數這里的奇跡,每天,有10家企業在中關村誕生;每3.6天,就有一家企業躋身年銷售收入超億元行列。年收入超億元企業總數超過523家,德勤發布的中國高科技高成長50強企業中近40%來自中關村。企業研發投入占總收入的比重達到5.9%,高出全國企業平均水平約4個百分點。每年有一半的技術成果輻射到全國。技術收入的增速遠高于園區總收入和產品銷售收入。
據不完全統計,中關村上市公司總數達到64家,居全國高新區之首。承接的“863項目”占全國的四分之一,“973項目”占全國的三分之一。截止到2007年,累計引進外資企業3000家,有9500多名海外赤子創辦了4200多家企業。同時,我國的幾代領導人都對中關村給予過特別關注和重要批示。同時,它聚集了清華北大等幾十所高等院校、中科院等200余家科研機構以及40萬人在校大學生,幾乎全覆蓋了北京的科技、智力、人才、信息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