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初,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首次提出“軟實力”(Soft Power)的概念。他認為“軟實力”是吸引而非強制或者利誘的方式改變他方的行為,從而使己方得償所愿的能力。“軟實力”概念的提出,對于國家、城市乃至企業的發展思維、發展戰略、發展模式等有著不可忽視的啟迪作用。站在中關村海淀科技園區的角度,探討軟實力的內涵,我們應該把目光投向軟實力的內向性上來,即關注軟實力在凝聚和激勵企業,提升園區感召力、吸引力、記憶力和綜合競爭力等方面的作用。
20年來海淀園一直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建立了留學生創業園、中關村永豐產業基地、環?萍紙@等專業園,大力發展園區硬實力,為高新技術企業在園區發展壯大提供優良的硬件設施;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國家和北京市有關政策優勢,不斷提高服務企業的質量和水平,大力開展各項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發展園區軟實力,為園區的發展提供了優良的制度、文化環境?梢哉f,中關村海淀科技園區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就,正是硬實力和軟實力不斷增強的綜合表現。
新時期,隨著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調整,科技園區具有的優勢有所弱化,園區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而企業對優良創業環境的期盼卻更為強烈。在新的形勢下,中關村海淀科技園區仍須堅持硬實力和軟實力兩手抓,尤其應繼續突出軟實力的打造與提升。
一、塑造和弘揚中關村文化,提升園區的獨特魅力。一方面,大力弘揚中關村人獨特的創業精神。由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發展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然后發展為中關村科技園區。中關村地處海淀科技園區,中關村科技園區的根在中關村?砂阎嘘P村海淀科技園區固有的“科技、創新、開放、競爭、包容、和諧”園區文化,凝練為“中關村海淀科技園區精神”,建設中關村海淀科技園區人共有的精神家園。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海淀區文化產業和事業。發揮海淀文化科技人才優勢,促進現代高新技術和文化產業的融合,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重點發展軟件設計和服務、網絡技術、電信增值、動漫游戲、媒體內容制作、圖書出版、工業與城市設計、創意時尚生活等產業領域。進一步提高海淀在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分工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平,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政府公信力,反映著人們對政府的滿意度和信任度。多年來,園區推出“一站式”辦公、先進的電子政務及其它人性化服務,深受企業歡迎。企業是園區的主體,是園區的客戶,他們總會對政府有著更高的期盼。一方面,在政府管理和服務工作中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工作的理念。探索把企業中關注成本、質量和客戶滿意的戰略運用到政府管理的實踐中來,進一步改善政府的效力和服務質量,對“客戶”負責,把“客戶”滿意作為公共服務質量的衡量標準。更多地考慮成本和效益之間的關系,關注機遇的把握和競爭的參與。另一方面,政府進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民主決策、科學決策的水平,繼續給企業留下“言必信、行必果”的印象。
三、樹立開放的人才觀,使園區成為人才成長的沃土。“得人心者得天下”。國家、地區、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海淀區擁有高度密集的科技人才資源,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一是為人才自由流動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勇于展示“上風上水上海淀,融智融商融天下”的氣魄。充分認識人才流動所形成的“智力雜交”的優勢。破除學歷、身份、戶籍、所有制等壁壘,促進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專業的人才相互交流、匯集在一起,以助于取長補短、互相啟迪、兼收并蓄。二是完善人才評價方式和評價體系。加大對優秀人才的表彰和激勵,使他們在物質和精神上均能感受到自身待遇的公平感。三是關心人才成長。完善人才教育培訓機制,為人才提供更多培訓機會。培訓是一種投資,但這種投資具有持久的發展力,具有長期的回報率。進一步改善和優化人才的生活環境。
四、加強對外交流,擴大園區的影響力。建設以政府相關部門、園區管理機構、企業聯盟、學術團體、協會商會、國際合作處為平臺、面向國內外的多層次、多渠道的對外交流工作體系。加強與國內其他科技園區的交流。積極爭取主辦、承辦具有影響力的論壇、研討會等交流活動。使園區成為吸引海內外高素質人才創新創業的高地。
五、實施品牌戰略,增強園區的感召力。切實做好培育特色、打造亮點、塑造品牌的文章,做優做大園區有關特色活動和工作。繼續辦好“中關村電腦節”。根據園區產業優勢,爭取在生物醫藥、數字電視等領域舉辦一些大型活動。進一步加強園區宣傳工作,協調各類媒體資源集中宣傳園區的活動品牌、企業品牌,不斷增強園區的感召力。
當前,園區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同時也迎來了重大機遇。“軟實力”和“硬實力”兩個車輪,將推動園區朝著美好的明天快速前進。
單位:海淀園企業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