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成為高科技、IT、集成電路等的代名詞。
具有歷史意義的一系列重大技術創新成果誕生在這里:早期聯想漢卡突破性地解決了計算機漢字處理問題;四通的2401打字機成為打印機產品的經典之作;北大方正激光照排系統堪稱畢生發明活字印刷術以來的又一場重大革新;龍芯、閃聯標準、TD-SCDMA標準等帶動了行業發展。
追蹤中關村的發展足跡,她始終把握科技創新規律,與國際產業接軌,強有力地推動著我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上世紀80年代,聯想、方正、紫光、長城等計算機企業推出了眾多國內PC知名品牌。上世紀末,第一輪互聯網高潮興起之時,涌現了新浪、搜狐、百度、網易等一大批互聯網企業,開辟了我國互聯網行業的技術及商業創新。本世紀初,以軟件、數字出版、數字多媒體、空間信息服務為重點的創意產業開始興起。中關村再一次站在了全球產業發展的前沿。
我來到中關村正是世紀之交之際,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我,象身邊的其他同學一樣,感嘆于中關村的創新精神,對她無限向往。新浪網站、聯想PC、用友軟件,這一個個鮮活的名字都帶給我無限遐想。中關村仿佛有一種魔力,吸引著我們離開生活學習多年的城市來到這里。
IT技術發展之快,令人不禁稱奇,中關村作為中國的硅谷,幫我們驗證了這一變化。在我剛進入大學校門的時候,機房里擺放著從中關村買來的幾臺老式的286機器,都能讓我們計算機專業學生興奮半天。四年大學生活將要結束的時候,我們已經用上了從中關村攢來的奔騰CPU的PC機。而現在到中關村的電腦市場溜達一圈,家用筆記本的展臺令人目不暇接,筆記本在家庭中的應用呈現快速普及的勢頭。
從只能通過鍵盤敲擊指令的DOS操作系統到現在鼠標輕輕一點的Windows XP、Vista系統,我們經歷了科技創新發展的神奇變幻。在這不斷變化的過程中,我們的“硅谷”中關村從來沒有放慢過前進創新的腳步。
在集成電路產業中,我國被外界稱為“加工廠”、缺“芯”,但中關村不斷創新的成果已經逐漸改變了這一現狀。隨著2002年第一顆“中國芯”研制成功,掀開了我國自主創新、掌握信息領域的核心技術的新篇章。我們的“中國芯”-“龍芯”的發展定位是低成本、低功耗的技術路線,不同于美國等其他國家的產品定位,因此在今后全球信息產業鏈的核心發展格局中,龍芯將成為改變全球CPU多極格局的重要力量,并成為其中的重要一極。
不僅我們的自主核心技術在不斷的改進創新之中,處在產業鏈條中的領軍企業也不滿足于國內市場的爭奪,聯想耗資12.5億美元收購的國際商業機器(IBM)的全球個人電腦業務,吹響了邁向海外市場的號角。
一種集合創新力量的新型產業組織-產業聯盟產生,這種組織的優勢在于聯盟內部形成了專利共享、共同開發、協同組織的機制。其中,TD-SCDMA產業聯盟用僅僅不到10年時間,就走完了國外走了15年的道路,為我國第一次贏得了國際通信產業話語權。
……
凡以上種種,皆是我作為“村”內人士的所見所感。我相信常為國人帶來欣喜和興奮的中關村、代表著我國重要科技力量的中關村,必將永遠保持創新精神,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保駕護航,引領科技前進的步伐。
北京恒泰實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