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30年》,中國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從12月11日起推出直播特別節目《我們的30年》,這個節目聯合全國30多個電視臺,以三十年改革開放發展脈絡為主線,尋找正在發生的與這些坐標點相應的新聞事件,借助這些坐標點和人物、故事,對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相關主題發展狀態進行展示……
這里就是1987年的中關村,當時,電子一條街已經初步形成。在當年的白頤路,也就是現在的中關村大街兩側,已經出現了上百家從事電子產品研發及貿易的公司。一年之后,我國第一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中關村建立。雖然這一時期的產業環境并不成熟,但依靠機制創新和技術改革氣息的政策,四通聯想等第一代IT企業紛紛成長起來。王選、柳傳志、段永基等這些名字開始成為中國第一代IT人的偶像。
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這就是當時創業的時候我們的第一間辦公室。百度早期的時候,當我在這個辦公室里辦公的時候,在硅谷還有一個辦公室。以為很多東西還需要在美國開發,就是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感覺到說,其實那個辦公室是不需要的。這里的人才,這里的工程師,完全可以做我們想要做的東西。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東。21世紀看中關村。1999年,一個響亮的口號傳遍了中國。那一年,中關村海淀實驗區有10余家企業成功上市,超過全北京上市企業總數的60%,成為全國上市企業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也是在這一年,中央作出了加快建設中關村科技園的決策。中關村從此進入了一個飛躍式的發展階段。
李彥宏:創業當中碰到了什么樣的阻力,困難啊,總是覺得這里是最貼近市場,最貼近人才,最能夠感受中國高科技脈搏的一個地方。
如今在中關村的土地上,這里平均每4.8分鐘就會誕生一家企業。每3.6天就會有一家企業躋身年收入超一億元的行業。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中關村已經成為中國的創新中心。然而,中關村人還有一個更加遠大的夢想。在下一個20年里,他們還要讓這里成為,全球的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