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張舵)北京海淀區統計局和中關村海淀園管委會日前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中關村海淀園企業的國際化水平已經處于較高水平,整個園區的國際化進程呈現不斷加快趨勢。
在日前舉行的“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2008年國際合作發展報告會”上,海淀區統計局和海淀園管委會聯合發布的 《海淀園企業國際化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課題報告顯示,海淀園企業的國際化綜合指數平均為96.35%,海淀園的企業已經具有一定技術國際競爭力,還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和國際型復合型技術人才的儲備,同時海淀園企業在海外上市融資能力方面和利用外資能力方面需要進一步增強。
海淀區統計局的馬文濤在報告會上說,評價結果還反映出在各行業之間企業的國際化程度相差不大,工業和服務業企業,特別是海淀區的信息產業、文化創意產業,企業的國際化程度在園區內是相對較高的,主要反映在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化融資能力較強。在行業內部企業與該行業里面的國際化領先企業都有一定的差距,主要集中反映在市場國際競爭力和技術國際競爭力方面。
據悉,課題報告研究涉及從2003年一直經營到2006年經營狀況良好的4963家海淀園企業。報告主要從國際化層次、技術國際競爭力、市場國際競爭力和資金運營國際競爭力四方面對園區的企業國際化進行評價,構造了企業國際化指數。
中關村海淀園管委會國際合作與品牌建設處處長張秀英說,海淀園早在2003年就提出搭建一個國際合作交流平臺。之后在全國54個高新區中第一家開展試點,設立“中小型企業國際化發展專項資金”。這筆資金從2006年開始,每年由政府出資500萬元,到今年已經整整三年,對拓寬企業產品市場、提高企業社會效益、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國際合作能力產生積極作用。
課題報告的評價結果還顯示,海淀園區的投資環境較好,高校科研院所提供了比較充足的人才和技術支持,政府為企業提供了資金和政策的支持,特別是對企業開展研發活動給予了很大的資金方面支持,鼓勵企業進行自主創新,這些優勢將進一步加快園區企業國際化的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