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海淀園啟動孵化器支持專項資金申報,并宣布今年將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園區孵化器發展。這是自4月1日北京市批復海淀園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簡稱“核心區”)以來,海淀園推進核心區建設的一個具體行動。
加大對孵化器支持力度
據了解,為了全面推進核心區的建設,北京市海淀區委、區政府先后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決定》和20項配套政策,形成“1+20”的政策體系。海淀區政府每年將安排不少于8億元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而作為“1+20”政策體系中的一項具體政策,《海淀區促進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暫行辦法》的出臺,加大了對孵化器的支持力度。該辦法規定,將對海淀區孵化器增值服務、股權投資、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對外開放、國際合作交流等給予補貼,對財政貢獻突出、引進項目及人才的孵化器給予獎勵。這些措施的實施給孵化器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目前,北京市海淀區有各類創業孵化機構31家,占北京市總量的40%。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9家,占北京市的43%;國家級大學科技園12家,占北京市的85%。在過去10多年里,中關村海淀園孵育出了奧瑞金、啟明星辰、維訊新科等一大批優秀科技企業,吸引了3000多名留學人員進入孵化器創業。截至2008年年底,海淀區孵化器累計孵化企業3614家,累計畢業企業1443家。2008年在孵企業累計實現技工貿總收入85億多元,上繳稅收4.4億元,解決就業人數34600多人。
實施“大孵化器”戰略
據中關村海淀園服務體系與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處處長趙新鳴介紹,經過多年的發展,中關村海淀園孵化器已經逐步從傳統的物業型孵化服務方式向專業服務型孵化服務方式轉變,孵化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企業。
今年2月,北京市留學人員海淀創業園的諾思蘭德公司在“新三板”掛牌;首都師范大學科技園的國學時代公司也將于近期登陸“新三板”;北京科大方興孵化器的賽億表面、北科德瑞兩家公司也已經進入“新三板”掛牌的實質性操作階段。同時,孵化企業的產品研發也碩果累累。如去年諾思蘭德獲得國家一類新藥臨床實驗批文;神舟空間公司開發出了世界領先的北斗二代步行導航系統;坤泰偉業公司的“嵌入式數字雙向農業信息服務系統”在河北、山東等地建成示范基地。
趙新鳴透露,今年中關村海淀園將在區域范圍內實施“大孵化器”戰略,整合區域創業孵化資源,以開放式孵化器理念吸引創業投資、中介機構等外部資源參與,鼓勵各類孵化機構開展多層次合作,完善創業孵化服務鏈條,構筑區域一體化的創業孵化網絡,最終使整個園區發展成一個能為創業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大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