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各項政策的逐步落實,以及園區幫扶工作的全面開展,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的中關村海淀園,園區經濟在一季度末出現明顯好轉,主要經濟指標降幅均有所收窄,經濟下滑勢頭得到有效遏止。
5月8日,中關村海淀園發布的《一季度經濟發展報告》顯示,今年1-3月,園區實現總收入885.5億元,同比增長2.1%,較上年同期增速放緩。從收入內部結構看,技術收入同比增長6.5%,占園區總收入的比重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產品銷售收入略有回落,同比降低6.9%,占總收入比重隨之下降,總收入結構也隨之微調。
創新活動相對活躍
據介紹,1-3月,中關村海淀園出口創匯總額同比增長10.8%,同期增幅較今年1-2月有所下降,但整體好于預期。不同規模企業發展態勢不同,其中億元以上企業多數經濟指標增速均有所下滑,但10億元以上企業表現相對較好,企業效益繼續穩步提升;中型企業發展相對穩定,規模在1000萬-1億元的中型企業總收入、出口等指標均小幅增長;規模在1000萬以下小企業的情況依然不樂觀,生存發展環境嚴峻。
園區研發投入增速減緩。1-3月,園區企業科技活動內部經費支出同比增長2.1%,其中R&D經費支出同比增長8.9%,與今年1-2月同期增幅相比,均有小幅下降。但創新活動仍相對活躍,除10億元以上企業R&D支出同比下降外,其他規模企業均實現不同程度的增長。此外,一季度園區高端產業表現出相對較強的抗風險能力,生產性服務業和信息服務業占園區經濟總量的比重呈增長趨勢,在園區發展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數據顯示,一季度園區重點產業發展呈現復蘇勢頭。不過各產業在總收入、利潤、出口等方面存在較大差別。其中軟件產業增速回落明顯,但出口創匯、經濟效益仍有所增長;集成電路及電子元器件產業總收入、出口創匯額雖然均大幅下降,但與去年同期產業虧損相反,今年一季度產業扭虧為盈;通信設備產業增長迅猛,但受宏觀環境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產業效益下滑明顯;園區生物醫藥產業除出口創匯額有微弱下降外,其他各項經濟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表現出較強的抗風險能力;新材料、新能源、環保產業發展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較大,表現不夠理想。
核心區建設帶來發展契機
雖然席卷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給園區經濟發展帶來嚴峻的挑戰,但是隨著國務院批復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及北京市批復同意海淀園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給海淀園新一輪創新發展帶來重大發展契機。
北京市海淀區區長助理、中關村海淀園管委會副主任傅首清表示,中關村海淀園將在股權激勵、科技金融改革、政府采購及創新要素聚集等方面先行先試,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動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整體發展。
傅首清說,海淀園將把幫扶企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與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相結合,把克服當前困難和促進長遠發展相結合,以自主創新來提升經濟結構,戰勝國際金融危機,實現以創新促發展、以發展保增長的工作目標,促進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建設,并推動示范區整體發展。
全面幫扶企業應對危機
為進一步幫扶企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北京市海淀區區委、區政府成立了“海淀區幫扶企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領導小組”,在組織深入企業調研的基礎上,研究出臺了一系列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促進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及時協調和解決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據了解,為應對當前經濟形勢,今年2月,北京市海淀區區委、區政府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決定》,隨后又陸續出臺了20項配套政策,形成“1+20”的政策體系。根據這些政策,海淀區每年將安排總規模不少于8億元的高新技術產業專項資金,用于促進技術和產品創新、產業升級、融資環境改善、產學研平臺搭建、相關中介服務組織建設,系統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中關村海淀園管委會綜合辦副主任、產業規劃發展處處長孟涵介紹,海淀園正在深入開展調研,以了解企業實際困難,目前正加快推進“企業事務呼叫服務中心”建設,建立中小企業隨時反應機制。海淀區根據當前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和需求,已制定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政策文件,并不斷創新工作方式,結合企業實際需求,切實幫扶企業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