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園區 > 正文

中關村雜志:尋找為共和國添彩的大手筆

日期:2009-08-07  來源:《中關村》
[字體: ]

  刊首語:我們即將迎來共和國的六十華誕。六十度春華秋實,六十載云蒸霞蔚,今日中國已經成為屹立于太平洋東岸的世界巨人。許多西方佬顯然不太適應這位巨人的迅速崛起,借藏獨、疆獨和各種由頭尋釁,最終亦無濟于事,因為中國早非當年的東亞病夫,不再需要看別人的眼色行事了!

  誰為共和國的臉龐增添了自豪的光彩?誰能稱得上為共和國增光添彩的大手筆?需要尋找,需要評點,需要銘記。

  我們且以近30年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中關村為立足點,從本期起在“特別報道”開辟《為共和國添彩的大手筆》專欄,擷取陳春先、王選、柳傳志、鄧中翰等“大手筆”的點滴片斷,敬請讀者關注。

  本期“封面故事”《盧正剛:玩轉數字視覺創意魔方》,當然也屬于“大手筆”之一。2008年北京奧運的“中國畫卷”讓全世界炫目,那 “夢幻般的數字映像”,正是出自盧正剛為“主筆”的水晶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現在,盧正剛這位尚未進入不惑之年的董事長,繼“北京奧運”后,又成為上海世博會和2012年倫敦奧運會數字圖像服務供應商。我們期待著盧正剛的“水晶石”團隊描繪更美麗的畫卷。

  “經濟”版“經濟觀察”欄目,刊發了北京市海淀區區長林撫生《轉“危為“機”,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一文,作者高屋建瓴,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和學術研究,精辟地分析了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之“危”與未來方向之“機”,讀來讓人既覺沉重,又覺輕松。

  “科技”版《劉迎建:挑戰亞馬遜》一文,提出一個“改變一個閱讀時代的概念”。盡管有人懷疑,但市場的回答卻是“供不應求”。我們寄望劉“漢王”的神筆能從“挑戰亞馬遜”的PK中勝出,成為未來市場和文化時尚的“領跑者”。

  “文化”版的“藝術家”專欄,介紹了栗憲庭等幾位藝術家。栗憲庭先生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奠基人之一,做了許多開拓性工作。我們從北京的圓明園畫家村、七九八、宋莊等藝術集群的興起中,都能依稀看到這位先行者的身影。9月初,本刊舉辦的2009藝術中關村國際博覽會即將拉開帷幕,我們還能看到眾多藝術家敬獻給共和國的妍麗花瓣。“人文關注”的《王魯湘:行吾之道,壯行吾志》,記錄了這位著名文化學者的幾綹足跡。王魯湘先生可謂是探索、傳播中國現代人文的苦行者,這樣的“大手筆”,只嫌其少,多多益善!

  “名家專欄”有兩篇文章,記述了剛剛逝去的季羨林先生的掠影。季羨林先生也是我們《中關村》雜志的顧問,多年來我們沐浴大師的恩澤自不待言。本刊主筆張頤武教授撰寫的《湛然而逝:季羨林先生的意義》,是我們敬上的“心香一瓣”。誠如斯言,“先生的逝去是平靜的,也是莊嚴的。先生的精神不死。”我們希望季老謝世周年祭日時,能在北大未明湖畔季老的雕像前,瞻仰這位“永遠活在人民心中的‘布衣’大師”。

  凡為共和國增光添彩者,我們都不該忘記!

  為共和國添彩的大手筆

  本刊記者/沙磊 馮婷婷

  溽夏方逝,新秋既來。轉眼間,一季又一季;待回首,一年又一年。

  站在2009年的時間坐標上,我們的目光會情不自禁地穿過一個甲子的相伴守望、打量六十年共和國巍然挺立的歷史長廊。

  2009年10月1日,共和國將迎來六十周年的華誕。共和國的六十年是風雨兼程的六十年,其中凝聚著無數人的奮斗與心血。六十年,我們獲得了工業上的突飛猛進,完成了經濟體制的改革,在生產制造上成為“世界工廠”;六十年,我們實現了農業的結構調整,用最少的土地養活了最多的人口;六十年,我們加強了現代化國防建設,捍衛了共和國的神圣領土;六十年,我們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讓全球掀起了“孔學熱”;六十年,我們在科技創新中捷報頻傳,展現給世界一個挺起脊梁的中國。

  在中國信息化的迅猛浪潮中,一系列重大事件,都在中關村定格為一頁頁不可磨滅的改革歷史!一個個典型企業,都在中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